-
公开(公告)号:CN118281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33720.0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04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Na含量的O3型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分子式为NaaMnbNicFedLieTifO2,其中,0.5≤a≤0.7,0.3≤b≤0.46,0.22≤c≤0.33,0≤d≤0.2,0.05≤e≤0.2,0≤f≤0.2,该正极材料包括Fe,Ti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调节Na含量与过渡金属层阳离子势,使得所制备的低Na含量的O3型层状正极材料具有P2型层状材料物理特征,在低电压区表现出快速的O3‑P3相转变,高电压区表现出稳定的P相固溶反应,且本发明具备更坚固的过渡金属骨架以及更宽的Na离子扩散通道,使本发明的低Na含量的O3型层状正极材料在2‑4.2V宽电位区间,10C(1C=120mA/g)充放电倍率下表现出高于78mAh/g的放电容量,且5C充放电倍率下经过870圈容量保持率高于70%。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0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30700.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覆型卤化物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覆型卤化物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一定质量比的金属卤化物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制备金属盐水溶液;使用喷雾干燥工艺,将得到的金属盐水溶液喷入到高温腔体中进行干燥、造粒,利用溶质溶解度不同的特性,最终形成内核为金属卤化物外层为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球形正极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卤化物的溶解度低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溶解度。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43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1718164.9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离子传输界面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材料为硅和/或者硅的合金材料;所述材料表面具有有离子传导能力的包含LixMSy在内的无定型的界面层。本发明所得到的保护层兼具高离子传导率以及对硫化物等电解质材料高稳定性,对空气稳定等优点,可以有效的缓解硅及其合金负极材料与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之间不兼容性,有效提高硅及其合金负极在固态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倍率性能与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33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63601.8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505 , H01M10/054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通过高温固相法引入锂掺杂,并结合调控前驱体类型及烧结温度以制备高(002)晶面强度的单晶P2型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达到了在22.5%的相对镍含量下,单晶P2型钠离子层状正极材料在2‑4V区间内具有103 mAh/g的放电容量以及3.3 V的平均放电电压,在达到同等性能情况下大幅减少了镍的用量,降低了原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3137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708216.4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该活性物质为Li6+aSb1‑aSiaS5X@Si,其中X为F、Cl、Br、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包括微米硅颗粒和包覆在微米硅颗粒表面的硫化物电解质层Li6+aSb1‑aSiaS5X,其中包覆层在机械化学法合成时原位结晶在微米硅颗粒表面,界面接触佳,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原位包覆工艺简单,合成的负极活性物质极大地改善了硅和电解质的界面接触,减小了复合负极电解质用量,提高了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5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3776.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42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4 , H01M4/62 , C01G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化成剂,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原位化成剂的化学式为LiaMbNcXd;其中,M和N各自独立地选自Y、La、Ta、Zr、P、Ti、Hf和Al中的至少一种;X选自F、Cl、Br、I、O和S中的至少一种;a为0~4;b为0~4;c为0~4;d为3~12。该原位化成剂在外部条件辅助下,能够原位形成一种电化学稳定的内部结构,提高固态电解质与负极的兼容性,促使全固态电池长时间稳定循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对称电池、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1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60569.6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C01G27/00 , C01G25/00 ,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杨氏模量固态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及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高杨氏模量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为先将电解质原料在干燥无氧条件下熔融,然后急速冷却为固态块体,再研磨成粉状即可。其工艺简单,制成的固态电解质力学性能好。使用该固态电解质制成的全固态锂电池能够大大提升锂电池界面稳定性,改善固‑固的机械接触,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31493.7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固态电池,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固态电解质、有机离子型塑晶材料和纤维化粘结剂,纤维化粘结剂形成为网状结构,固态电解质和有机离子型塑晶材料均分布于网状结构中。有机离子型塑晶材料的塑晶相的温度范围为‑60℃~300℃。有机离子型塑晶材料的阳离子能够吸附在固态电解质表面,使得有机离子型塑晶材料产生更多的阴离子在锂金属表面还原分解原位生成高亲锂化合物含量的SEI层,从而提高了制得的固态电池的界面稳定性,降低电极材料表面阻抗,实现固态电池在不降低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改善枝晶生长和钝化层副反应等问题,固态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51552.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干电极膜及其制备方法、干法电极、固态电池,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干电极膜包括纤维化粘结剂和包覆有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纤维化粘结剂形成为网状结构,包覆有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分布于网状结构中。其中,聚合物在0~30℃温度下的弹性模量≥2GPa。本申请干电极膜中的纤维化粘结剂形成为网状结构,从而起到骨架的作用,包覆有聚合物的电极材料能够分布于网状结构中形成稳定的干电极膜,纤维化粘结剂和包覆有聚合物的电极材料能够构建电极内部双重缓冲空间,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固态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施加的外部压力,提高了固态电池低压力下的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