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8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218975.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即使在从外部向连接器单元施加了冲击等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向收纳于收纳壳体的电子元件施加载荷。动力控制单元(30)具备DC/DC转换器(303)、收纳DC/DC转换器(303)的收纳壳体(31)、以及设置于收纳壳体(31)的低压连接器单元(32)。低压连接器单元(32)具有连接器部(321)和导电部件(322),该连接器部设置有与外部电连接的外部端子(323),该导电部件从连接器部(321)延伸并将连接器部(321)与DC/DC转换器(303)电连接。在导电部件(322)形成有脆弱部(322e)。
-
公开(公告)号:CN1119073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384412.5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若林龙太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尺寸的旋转电机驱动单元。旋转电机驱动单元(10)具备:第一旋转电机(12);第二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壳体(60),其收容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以及功率控制单元(200),其具有能够对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方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部(20)。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轴(CL2)与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CL1)平行、且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错位。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功率控制单元的一部分以在第一旋转电机的径向上与旋转电机壳体及第一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491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83048.3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动力控制单元内的高电压配线,且实现轻量化、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具有在散热器(50)的上下表面侧分别配置高电压的电气设备(60、62、82、84)的夹心型的结构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中,与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载置的充电器(82)及DC/DC转换器(84)相连的高电压配线集中配置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的规定区域内,以从下方覆盖所述高电压配线的方式设置绝缘罩(160),在绝缘罩(160)的底面(174)与作为下壳体(59)的底面的下罩(58)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186),其中,该下壳体(59)将配置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的充电器(82)、DC/DC转换器(84)及所述绝缘罩(160)一并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5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7827.X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其在实现了低成本化及轻量化的基础上,能够抑制动力控制单元或PCU搭载框架和配置在电动机室内的其它部件的干涉,从而保护动力控制单元。PCU搭载框架(22)从四方包围PCU(5),并且,PCU搭载框架(22)具备将前支承框架(25)和左侧支承框架(24)连接的前部支承腿部(32)、将左侧支承框架(24)和后支承框架连接的后部支承腿部(34),后部支承腿部(34)以在左右方向上避开行程模拟器(6)的方式相对于前部支承腿部(32)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偏置配置,且比行程模拟器(6)的前端部靠后方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20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09907.4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0 , B60L11/1803 , B60L11/1868 , B60L2270/145 , B60Y2306/01 , B60Y2400/61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力供给线与周边构件的接触而保护电力供给线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PCU(12)的单元支承框架(31),单元支承框架(31)具备沿着PCU(12)的左侧端面(12a)延伸的左侧支承框架(33),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具备将PCU(12)和电动机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21),电力供给线(21)具备与PCU(12)连接的PCU侧连接部(25)和从PCU侧连接部(25)沿着PCU(12)的左侧端面(12a)延伸的外侧配线部(26a),左侧支承框架(33)相对于PCU(12)配置在比电力供给线(21)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PCU(12)的左侧端面(12a)重叠配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