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010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28689.6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2F9/24 , B22F1/0545 , B82Y30/00 , B82Y40/00 , B82Y2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装置及应用。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a)级联光、连续流体系的搭建,分为依次连接的原料区、级联光反应区和反应物收集区,所述级联光反应区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源与流动反应器组成的光诱导体系串联形成;b)光诱导纳米材料但不限于金属纳米颗粒的生长。本发明基于连续流装置,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采用级联光实现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获得具有特定形貌、尺寸,以及可调光学性质的金属纳米材料。整个制备过程简单高效,条件温和,通过实验条件优化和反应试剂浓度的提高,即可实现光驱动下金属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885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93765.4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07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HIT电池的钙钛矿量子点表面钝化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现有晶硅异质结电池结构基础上,新引入一层表面场效应钝化材料钙钛矿量子点,可以与表面的ITO之间形成界面电场。在光照条件下,该界面电场可以进一步增强,同时与在被局域在钙钛矿量子点中部分光生电子共同作用下,在电池表面形成表面场效应钝化层。同时,钙钛矿量子点需要的低温退火工艺使其与HIT电池低温工艺相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7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14393.1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伏电池单元的制备方法及水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对硅片的表面进行处理,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物和氧化物,获得处理后的硅片,其中,硅片的背面贴附保护层;将处理后的硅片置于HF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并搅拌,使得硅片的正面形成银纳米颗粒层,获得表面具有银纳米颗粒层的硅片;通过溶液刻蚀法对S2处理后的硅片进行刻蚀,使得硅片表面形成硅纳米线,所述硅片表面形成硅纳米线/银纳米颗粒复合层;溶解硅片表面的银纳米颗粒,获得表面仅有硅纳米线的硅片;在所述硅片的正面制备正电极,去除硅片表面的保护层并在硅片的背面制备负电极,获得水伏电池。其输出功率高,稳定性好,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28157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10057992.X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亚乙氧基化合物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空穴传输层、活性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极修饰层和电极,活性发光层的厚度为5‑100nm,活性发光层包括钙钛矿以及掺杂于其中的含亚乙氧基化合物;钙钛矿的分子式为MAPbX3、FAPbX3或CsPbX3,其中,X为Cl、Br和I中的一种或两种;含亚乙氧基化合物为12‑冠醚‑4、15‑冠醚‑5、苯并‑15‑冠醚‑5、18‑冠醚‑6等。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在衬底上形成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在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上修饰含亚乙氧基化合物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形成活性发光层;在活性发光层上方依次形成电子传输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或在活性发光层上方依次形成空穴传输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封装。
-
公开(公告)号:CN109912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52238.9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257/12 , C07C209/00 , C07C211/04 , C07F7/24 , C09K11/06 , H01L51/42 , H01L5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a.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引入冠醚类材料;b.采用溶液法处理经步骤a得到的溶液,得到所述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其中,所述冠醚类材料选自冠醚、杂原子冠醚和冠醚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以及基于上述钙钛矿材料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由本发明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光伏性能和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133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58066.4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阳极衬底、空穴传输层、空穴修饰层、活性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修饰层以及阴极电极,空穴修饰层的材质为[9,9‑二辛基芴‑9,9‑双(N,N‑二甲基胺丙基)芴]、聚乙烯亚胺等;性发光层的材质为钙钛矿,钙钛矿选自MAPbCl3、MAPbBr3、MAPbI3、FAPbCl3、FAPbBr3、FAPbI3、CsSnCl3、CsSnBr3、CsSnI3、CsPbClxBr3‑x和CsPbBrxI3‑x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x=0‑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其制备方法:在阳极衬底上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空穴传输层、空穴修饰层、活性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电极,封装后形成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本发明采用双亲的空穴修饰层修饰空穴传输层,以平衡载流子的注入来制备高效率的薄膜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
公开(公告)号:CN106169376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681566.4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E60/13 , Y02P70/521 , H01G11/08 , H01L51/4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电容器集成自充电单元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自上而下包括阳极电极、空穴传输层、硅片和阴极电极,电容器自上而下包括阴极电极、电解质和阳极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的阴极电极上通过沉积共轭高分子层作为连接层,将太阳能电池的阴极电极作为电容器的阴极电极,并在电容器的阳极电极上沉积共轭高分子层,将电解质封装于阴极电极上的共轭高分子层和电容器的阳极电极上的共轭高分子层中间,得到自充电单元,自充电单元自上而下包括阳极电极、空穴传输层、硅片、阴极电极、共轭高分子层、电解质、共轭高分子层和阳极电极。本发明制得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电容器自充电单元便于携带,具有较好的传输效率和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4626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313827.3
申请日:2013-07-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薄膜钝化硅表面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正面银栅电极、有机导电薄膜、烷基化处理的n型单晶硅基体、背面铝电极或铟镓合金电极,还包括有机薄膜钝化层,有机薄膜钝化层覆于烷基化处理的n型单晶硅基体的正面,上覆盖有机导电薄膜,有机导电薄膜上设有正面银栅电极,烷基化处理的n型单晶硅基体的背面覆有铝电极或铟镓合金电极,并与之形成欧姆接触;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旋涂法在硅表面形成不同种类的有机钝化膜,形成基于有机薄膜钝化层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1%有机-无机杂化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46489.9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思萃新能源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硅基水伏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硅基水伏器件从上至下由正极电极、空穴选择性传输层、硅纳米结构、硅基底以及负极电极组成,所述硅纳米结构的顶端部分嵌入所述空穴选择性传输层中。本发明在硅纳米结构/正极界面引入空穴选择性传输层,利用高功函数空穴选择传输层在界面形成的内电场阻止电子向正极的迁移,实现空穴的选择性传输,降低界面复合损失以提高电荷的分离和收集效率;同时,引入的空穴选择性传输层,实现了硅纳米结构与正极由点接触向面接触转变,降低了正极界面的接触电阻,进一步促进空穴在界面处的高效传输,从而增大了电极对空穴的收集效率,在上述协同作用下,有效提高硅基水伏器件的电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24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730926.6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J7/048 , C08L67/02 , C09D5/32 , C09D127/12 , C09D133/04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纳米氧化锌保护的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封装材料包含纳米氧化锌的树脂层、二氧化钛树脂层及基底,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氟碳、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含二氧化钛的第一色浆、分散剂、环氧树脂、流平剂、催化剂和溶剂混合均匀,涂覆在PET薄膜上,烘干;(2)将氟碳、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PGMEA、含纳米氧化锌的第二色浆、分散剂、环氧树脂、流平剂、催化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1)所得的薄膜涂层上方,烘干得到引入纳米氧化锌保护的封装材料。通过引入的纳米氧化锌吸收高能量的紫外线保护内层二氧化钛,此外,增透树脂的添加增加了薄膜对其他波段的光的透过率,提高光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