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55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58126.7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P3/20 , B60H1/32 , B60L50/75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氢储能型冷藏运输装置及制冷方法,所述冷藏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载体、冷藏厢体、氢燃料电池模块、供冷模块和电脑控制模块;氢燃料电池模块包括空气供给装置、氢供给装置、氢燃料电池反应堆、冷却装置和蓄电池组;供冷模块包括载冷箱、两位两通电磁阀组、液体泵和供冷换热器;制冷方法包括:液态氢在压力驱动下进入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降低载冷介质温度;低温载冷介质由供冷换热器与冷藏厢体内环境交换热量,升温后回流到载冷箱中进行冷却,完成载冷循环;本发明采用能量密度较大、无污染的液态氢进行气化吸热实现制冷,并结合氢燃料电池反应堆进行同步发电,实现了制冷‑发电集成,在达到零碳目标的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056122.9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01D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透平旋转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平叶片的叶根及透平叶片。叶根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部上部、颈部和根部下部,根部上部用于和透平叶片的叶身连接,颈部的一端和根部下部呈倒T字型连接,另一端和根部上部连接,根部上部设有第一减重槽,颈部设有第二减重槽,根部下部的顶面和颈部的侧面之间采用圆角过渡形成轮缘承载面。通过在根部上部和颈部设置第一和第二减重槽,减轻叶根重量,实现叶根轻量化;在根部下部的顶面与颈部的侧面的连接面处采用圆角过渡形成轮缘承载面,优化了叶根的线型,使叶根轮槽处不易产生的应力集中,有效降低了叶根断裂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777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31957.9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单元、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和透平发电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压缩机,每级压缩机后均设有换热器,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包括二氧化碳分离器和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相连,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透平发电单元相连,透平发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级膨胀机,每级膨胀机的入口前均串联有换热器。本发明所述系统根据烟气组成将其进行压缩储能,并通过降温将二氧化碳液化分离,再以压缩气体进行膨胀发电,充分利用烟气压缩的能量,既实现了烟气的碳捕集,同时发挥烟气压缩储能系统对电网调峰调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75850.X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热补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与蒸汽耦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所述耦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s‑CO2循环发电系统、蒸汽循环发电系统以及补燃系统;所述s‑CO2循环发电系统、蒸汽循环发电系统以及补燃系统分别独立地包括换热设备;所述s‑CO2循环发电系统、蒸汽循环发电系统以及补燃系统两两之间分别独立地通过换热设备相连;所述耦合循环发电系统将光热系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耦合,并增加补燃系统和蒸汽循环发电系统,一方面能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的余热,提高二氧化碳循环效率;另一方面可起到稳定发电量的作用,有利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的工业化与商业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7840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95376.0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计划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中心数据库获取第二传统发电节点和新能源发电节点的最新发电计划;将前述两个最新发电计划、总发电量需求和第一传统发电节点的设计参数输入到第一传统发电节点的发电模型中,并将满足预设约束条件的该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第一传统发电节点的本次发电计划;计算本次发电计划和上一次发电计划的第一相似度;若第一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将本次发电计划确定为第一传统发电节点的目标发电计划;若第一相似度不大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将本次发电计划上传到中心数据库,并返回执行通过中心数据库获取第二传统发电节点和新能源发电节点的最新发电计划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477741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331957.9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压缩储能耦合碳捕集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单元、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和透平发电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压缩机,每级压缩机后均设有换热器,二氧化碳分离单元包括二氧化碳分离器和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相连,二氧化碳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透平发电单元相连,透平发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级膨胀机,每级膨胀机的入口前均串联有换热器。本发明所述系统根据烟气组成将其进行压缩储能,并通过降温将二氧化碳液化分离,再以压缩气体进行膨胀发电,充分利用烟气压缩的能量,既实现了烟气的碳捕集,同时发挥烟气压缩储能系统对电网调峰调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5664.X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空分氧气富氧燃烧的装置系统及其方法,所述装置系统包括储能单元、空分单元、释能单元、换热单元和燃烧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空分单元和释能单元依次连接;所述空分单元和燃烧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用于各单元内部及各单元之间的热量交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境空气通入储能单元进行压缩储能,得到压缩空气;(2)将压缩空气通入空分单元进行空分,得到氧气和氮气;(3)将氧气通入燃烧单元进行富氧燃烧;(4)将氮气通入释能单元进行膨胀作功;(5)利用换热单元对各单元内部及各单元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本发明实现了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火力发电系统的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6121.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热式压缩空气储能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释能耦合系统,所述耦合系统包括补热式压缩空气储能子循环系统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释能子循环系统。所述补热式压缩空气储能子循环系统包括回热装置、压缩装置、补热装置、换热装置、透平和储热组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释能子循环系统包括CO2透平、CO2回热组件、CO2冷却装置、CO2主压缩装置、CO2旁路压缩装置、CO2换热装置和储热组件。所述补热式压缩空气储能为开式循环布置,高压空气直接在透平中做功后排入环境,无需储罐进行保存,能量以热能形式存储;采用光热补热装置,提高了储能效率;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释能子循环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损小和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10787.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01K25/10 , F01K7/32 , F01K23/02 , F01K13/00 , F02C6/00 , F02C6/18 , F01D15/10 , C25B1/04 , C25B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直燃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装置系统及运行方法,所述氢直燃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装置系统包括制氢储氢单元、二氧化碳储能单元和氢燃料燃烧发电单元;所述制氢储氢单元和二氧化碳储能单元分别与氢燃料燃烧发电单元相连。本发明以液态二氧化碳、高能量密度绿氢两种储能介质进行储能,可实现超长时储能;并且将热能进行了梯级耦合应用,充分将储热、透平排气热用于二氧化碳循环加热热源,降低了系统对外排放热损失,系统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10328.2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甘肃疆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平膨胀机轴封结构及透平膨胀机轴封系统,透平膨胀机轴封结构包括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高压缸安装有转子组件和轴封组件;其中,高压缸对应轴封组件的位置设有多个出气接口,轴封组件处的漏气能够通过多个出气接口进入中压缸的排气端和低压缸的进气端。通过设置出气接口,实现对轴封组件处漏气的分级利用,提高机组整体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机组建设及运维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