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4988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48575.1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拔起伏较大测区无人机影像局部重叠度过高处理的方法,属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在POS数据的辅助下,裁剪获取地形参考数据,计算影像间的重叠度,并通过智能分析,完成海拔起伏较大测区局部影像重叠度过大的自动处理。本发明提出的针对海拔起伏较大测区无人机影像局部重叠度过高处理的方法,只需要简单的参数指定,就能够在保证所有影像重叠度均高于最小限值的情况下剔除最多的冗余影像。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精简,加快后续DOM的制作效率。该方法具有参数设定简单、不降低DOM制作精度的条件下提升其制作效率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4018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42973.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影像像控分布网构建与航片可选范围匹配方法,属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处理POS数据恢复出航带模型,在简单的参数输入情况下,自动计算出网型参数;在POS数据的辅助下自动构建像控分布网;然后在POS数据的辅助下,由像控分布网自动匹配生成标定有像控可选范围的航片图。本发明提出的POS数据辅助下的无人机影像像控分布网构建与航片可选范围匹配的方法,通过简单的参数指定,便能够构建出通用性强、分布均匀的像控分布网,并快速匹配出位置较准确、范围适中的标定有像控可选范围的航片图。该方法具有参数设定简单、构建像控分布网网型规范、匹配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3281.8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的健康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遥感数据处理领域,利用了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农作物叶片、枝干、花朵、果实因为病虫害而导致枯萎、脱落、萎蔫、死亡均为水分减少的萎缩过程这一特性,其直观视觉效果即为植物在多个视角下的视觉面积减少、视觉颜色变浅,通过视觉技术从多个角度拍摄同一片区的农作物来进行相互验证判断,同时本申请还实现了农作物视觉淡化的趋势预测,规避了农作物在病虫害治理后的回复过程带来的数据干扰,最后通过对比下一时刻的淡化面积与上一时刻的淡化面积来分析得到农作物是否遭受病虫害,若下一时刻的淡化面积相比上一时刻的淡化面积得到了扩大,则说明农作物正在遭受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41798.3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范围线的大体积影像自动裁切方法和装置,通过遍历给定多边形区域的节点得到边界范围,并根据给定的影像大小S,将给定多边形所占区域进行拆分,得到若干个小区域,然后再将给定多边形区域与初步分割的小区域求取公共区域,得到优化后的子区域,从而实现对影像数据的精确分割。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大体积影像数据处理时计算资源消耗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范围内,实现对大体积影像数据的快速访问和分析。本发明降低大体积影像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成本,在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大体积影像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并在减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50532.7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输电线路张力反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杆塔悬挂点张力反演方法,获取架空输电线的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依据力矩平衡构建架空输电线的悬弧曲线空间模型;获取架空输电线的机载激光点云,根据空间关系,确定输电线三维空间形态,利用离散的机载激光点云重构输电线空间模型;依据悬弧曲线空间模型和输电线空间模型执行悬挂点张力反演,得到架空输电线的悬挂点轴向张力。本发明改进了离散点云数据的输电线模型参数估算算法,实现了以悬挂点为节点的空间模型快速检索;构建了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杆塔悬挂点张力反演模型,设计了输电线路宏观尺度研究微观物理参数提取的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70741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90410.4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山地复杂地形的光伏阵列自动排布方法,属于光伏阵列排布技术领域。包括单排循环排布:对每一排光伏板的支架高度进行步进循环计算和调整,使同一排的光伏板满足东西方向错台要求以及支架高度限定条件,对处于复杂地形的支架进行平缓处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支架高度。东西方向单排循环完成后,根据南北遮挡最小距离P判断南北方向是否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返回被遮挡板,升高支架高度,直到无遮挡,同时将调整过的光伏板所在单排进行单排循环。本发明在考虑东西方向错台要求、南北方向阴影遮挡要求、支架高低限定要求和复杂地形支架平缓处理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循环迭代,快速确定最佳的光伏阵列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6753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1045561.9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深层空洞的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通过以预设速度差值定义至少两个探测速度并以预设权重差值分别赋予每个探测速度一个权重系数,所有权重系数根据所有探测速度由慢至快而从大到小,同时分别获取每个权重系数对应的探测次数,分别以每个探测速度自钻孔的起始端开始向钻孔的预设深度探测对应的探测次数,并通过滑窗算法确定边界,获取没有位于径向行程内的边界并标记为空洞。本申请利用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变量少、惯性系良好,在匀速移动过程中进行多次探测,以防止探测设备在停止状态时晃动或歪斜,且本申请针对不同速度设置不同的探测次数,最后整合所有探测数据以减少误差,整个探测过程生成的空洞数据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35408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010126252.4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瓦片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客户端、结构数据库、文件数据库、web服务器、本地高速缓存服务器;所述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相连;所述web服务器与结构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和本地高速缓存服务器相连。本发明通过切片技术,将所需展示的包含三维模型的多种可视化数据按组织结构分割成瓦片,地址信息存储于结构数据库,在调用时连接文件数据库联合本地高速缓存服务器,可以快速的将视图范围内的三维模型加载出来,提高了三维模型的加载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使得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用户群体拥有更为良好的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135408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108337.X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始激光点云的递进式建筑物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原始激光点云采用渐进数学形态学滤波,分离非地面点;步骤2:采用改进的3D‑Hough转换算法检测非地面点中的平面,并以该平面提取建筑物点云,并将其投影至二维平面;步骤3:采用相邻点方位角阈值法来确定所述建筑物点云的关键点;步骤4:基于所述建筑物点云的关键点,利用RANSAC拟合得到建筑物的初始轮廓线;步骤5:利用规则化算法对所述建筑物初始轮廓线进行规则化,得到规则化的建筑物轮廓线。本发明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从原始点云到建筑轮廓线的提取流程,可以直接从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开始处理,能够依据需求调整所提取的点云类型、范围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33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910519172.2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轮廓或孔洞快速检测判别和孔洞修补方法,以三维激光扫描、水下多波束等方式采集的点云数据为基础,第一步是基于改进的吊锤法,核心在于不同的点云能自动解算最合适的参数,就能快速和准确的获取该点云的外轮廓和内部孔洞边界。以循环遍历的方式将点云的每一个点及其临近点给予相同的重量,以每一个目标点作为支点,根据物理知识,选取的目标点和其它临近点必然会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关系,即可判定是否为轮廓或孔洞边界点;第二步就是按照找出的内部孔洞边界点集,按照拟合和逐步迭代的方式,将孔洞修补完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