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6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181067.9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F7/28 , C07F7/00 ,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210/02 , C08F110/06 , C08F4/6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膦‑酚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膦‑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M选自ⅣB族金属;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X选自卤素、C1‑C10烃基,n为1或2。本发明所述的膦‑酚过渡金属配合物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催化剂,能够实现较高活性催化烯烃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并且具有优异的共聚合性能。#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731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209110.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G63/78 , C08G63/85 , C08G63/84 , C08G63/1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制备生物可降解共聚酯PBS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使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在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2)将步骤(1)的产物、丁二酸酐以及1,4‑丁二醇导入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3)将步骤(2)的产物导入导入预缩聚釜中进行预缩聚;(4)将预缩聚釜的产物导入终缩聚釜中进行终缩聚;(5)将终缩聚釜的产物导入增黏反应器中进行熔体增粘,使反应产物的熔融指数达到1‑20。按照本发明的方案,不仅可实现连续制备高分子量的脂肪芳香共聚酯,而且制备的PBST拉伸力学性能明显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7312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208396.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G63/183 , C08G63/78 , C08G63/85 , C08G63/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制备生物可降解共聚酯PBS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使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在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2)使丁二酸酐与1,4‑丁二醇在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3)将步骤(1)和(2)的产物导入预缩聚釜中进行预缩聚;(4)将预缩聚釜的产物导入终缩聚釜中进行终缩聚;(5)将终缩聚釜的产物导入增黏反应器中进行熔体增粘,使反应产物的熔融指数达到1‑20。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制备高分子量的脂肪芳香共聚酯,而且制备的PBST拉伸力学性能明显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75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168845.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G63/183 , C08G63/78 , C08G63/83 , C08G63/85 , C08G63/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制备脂肪芳香共聚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使组分a和组分b在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2)使组分b与组分c在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3)将步骤(1)和(2)的产物导入带搅拌的立式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4)将步骤(3)的产物导入预缩聚釜中进行预缩聚;(5)将预缩聚釜的产物导入终缩聚釜中进行终缩聚;(6)将终缩聚釜的产物导入增黏反应器中进行熔体增粘,使反应产物的熔融指数达到1‑20。按照本发明的连续制备脂肪芳香共聚酯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制备脂肪芳香共聚酯,而且制备的脂肪芳香共聚酯分子量高,拉伸力学性能明显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2845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467323.8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F210/02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高于50万,熔点大于等于100℃。其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组合物、溶剂和改性剂的存在下,非极性烯烃单体与极性烯烃单体进行聚合得到,其中,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括主催化剂,其中,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1)所示的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催化剂以及对单体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合成超高分子量聚烯烃。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80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1457612.X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F10/00 , C08F4/70 , C08F1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配位沉淀聚合方法及得到的聚烯烃,所述方法包括:将包括烯烃单体、催化剂、助剂、改性剂和溶剂在内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过渡金属配合物、式(II)所示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方法无需造粒等后续加工,可直接得到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聚合物的形貌良好,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6617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11847.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F10/00 , C08F210/02 , C08F216/04 , C08F220/04 , C08F220/14 , C08F4/642 , C08F4/6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配位沉淀聚合方法及聚烯烃,该方法包括将烯烃单体、催化剂和助剂混合,进行聚合反应;所述烯烃单体含有非极性单体和极性单体;所述非极性单体选自乙烯、α‑烯烃或内烯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极性单体选自烯醇、不饱和羧酸以及不饱和羧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非茂前过渡金属配合物,其中,M选自ⅣB族金属;Ar选自取代或为取代的C6‑C20芳基;X选自卤素或C1‑C10烃基,n为1或2。本发明可免除催化剂的负载工艺流程,实现烯烃均相催化剂聚合自成形,制备颗粒形态良好的聚烯烃。#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659028.5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F9/50 , C07F7/00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210/14 , C08F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四氢萘酚‑膦前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四氢萘酚‑膦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M选自ⅣB族金属;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X选自卤素或C1‑C10烃基,n为1或2。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四氢萘酚‑磷前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使用时,相似聚合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均/共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分子量较高且分布更窄。#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27115.3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F15/04 , C07F15/0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132/08 , C08F4/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M选自ⅤIII族金属,R11‑R15各自选自氢、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烃基,R3和R4各自选自卤素、C1‑C10烃基、P(R5)3、NR6R7和OR8R9,或者R3和R4相互连接形成八元环,其中R5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R6、R7、R8和R9各自独立选自C1‑C10烃基。使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相似聚合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均/共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分子量分布更窄。#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49193.3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F9/50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4/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膦‑酚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膦‑酚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M选自ⅤB族金属,R11‑R15各自独立选自氢、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烃基,X选自卤素和C1‑C10烃基。使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使用时,相似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更高,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明显低于对比例所得聚合物,具有更优异的共聚合性能;并且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在较高聚合温度下仍保持较高的聚合活性。#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