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117890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震群破裂机制反演的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目标矿震群;S2、对震源机制的反演函数波形的远场条件进行核算,将不满足所述远场条件的震源剔除;S3、对矿震群中射线数与震源数满足的关系进行核算;S4、对目标矿震群矩张量成分求解;S5、对矿震群破裂类型进行判识;S6、对目标矿震群中采动裂隙发育类型判识;S7、判断采掘空间周围采动裂隙发育过程及破裂模式。本发明综合利用矿震群的微震监测数据完成矩张量反演,及采动裂隙的破裂特征识别;此外,本发明物理意义明确,具有适于编程实现智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2074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210964.1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震分形预测冲击危险等级的综合智能方法,适用于矿山安全领域冲击矿压预测领域使用。包括微震分形指标输入、模糊智能处理分析和智能预测结果输出三个部分。计算微震时间、空间、能量分形指标,建立冲击危险等级隶属矩阵,构建指标异常指数和高斯隶属函数,建立单指标评价矩阵R,采用混淆矩阵中的F值评分方法计算并实时更新各指标权重矩阵;计算各冲击危险等级的隶属概率,联合最大隶属度原则(MMDP)与可变模糊特征识别模型(VFPR)确定最终冲击危险等级。其数学模型明确、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可实现不同冲击危险等级的智能概率预测与综合结果的智能识别,应用可行性好,智能预测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437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1009226.X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淮阴工学院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剔除矿震信号中干扰信号P波初至到时的方法,先采集矿震产生的地震波波形信号,然后利用已知的P波初至自动识别方法分别确定每个通道上震动波形的P波初至到时tP,对n个通道,可形成P波初至识别到时向量T;利用任意两个通道间相关性判断公式计算到时相关矩阵R,用于判断两通道识别的信号是否属于同一矿震;对相关矩阵R,采用有效通道识别方法确定含有有效矿震信号的通道k和识别的P波初至到时以通道k为基准,判断其他通道是否为干扰信号,若是,则剔除对应识别的P波初至到时。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剔除矿震信号中干扰信号的P波初至到时,提高了矿震震源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047904.5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支架选型方法,先确定矿井类型并确定对应类型的支架工作阻力采煤循环最大值;将最大值基于动静载叠加原理分成动载阻力值与静载阻力值,并分别确定所处的动载强度等级和静载强度等级;进而初步确定所需的支架类型,并获得其额定工作阻力;然后结合急倾斜特厚煤层来压特点,综合考虑基于老顶破断时,多个块体之间、块体与直接顶冒落矸石之间形成搭接结构导致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计算顶煤及上一分层残留顶煤和采空区部分冒落矸石的载荷、直接顶载荷、基本顶产生的载荷,由此确定支架实际最大工作阻力;实际值与额定值比较后确定支架选型;最后经过校验完成选型工作;从而有效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7890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震群破裂机制反演的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目标矿震群;S2、对震源机制的反演函数波形的远场条件进行核算,将不满足所述远场条件的震源剔除;S3、对矿震群中射线数与震源数满足的关系进行核算;S4、对目标矿震群矩张量成分求解;S5、对矿震群破裂类型进行判识;S6、对目标矿震群中采动裂隙发育类型判识;S7、判断采掘空间周围采动裂隙发育过程及破裂模式。本发明综合利用矿震群的微震监测数据完成矩张量反演,及采动裂隙的破裂特征识别;此外,本发明物理意义明确,具有适于编程实现智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6324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14159.5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静组合应力分析的冲击地压危险监测预警方法,基于动载效应和静载效应叠加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并结合动静组合效应进行冲击地压危险监测预警;动静组合效应通过分别确定震动波衰减累积重构的动载效应参量、震动波CT反演的静载效应参量和微震损伤重构的静载效应参量的各参量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动静组合应力系数,并结合矿压瞬间动载应力增量的动载应力系数综合确定最终危险区域及其危险程度。具有计算模型明确、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实现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及其危险程度预测的量化分析,应用可行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9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62419.3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震拾震传感器的保护与连接装置,包括保护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和保护盖板;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底座、钢架、弧形凹槽、弧形固定片、套筒、螺杆和手柄;在与锚杆连接时,通过手柄旋转带动螺杆移动,能使弧形凹槽和弧形固定片对锚杆夹紧固定;通过改变各个安装孔与各个螺孔的对应关系后固定,能调节微震拾震传感器与锚杆之间的夹角,这样不仅使微震拾震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固定牢靠性,而且能保证微震拾震传感器接收信号的效果;另外微震拾震传感器处于保护外壳内,因此其与外界相对隔离,从而能够适应井下高温、高湿、高压及煤尘大的恶劣环境,同时降低人为破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1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884374.X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E21D17/01 , E21D15/00 , E21D11/00 , F16F15/067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矿用防冲击地压支护架,包括固定底板、承重块、压板、支撑板、缓冲板、橡胶板、弧形支护板和弧形抗压板;若巷道顶板受到冲击地压产生的冲击力,此时弧形支护板、弧形抗压板和三角支撑架承压后,将压力传递给两个橡胶板,橡胶板受力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完成缓冲后橡胶板复位;若巷道侧壁受到冲击地压产生的冲击力,此时冲击力经过锚杆施加到缓冲板上,缓冲板受力后向称重块方向移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受力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完成缓冲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复位,保证其对巷道的支护稳定性。不仅能对巷道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而且能在发生冲击地压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对支护架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243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75183.X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强矿震预测方法,首先采集煤矿采掘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数据,基于所述微震数据确定目标震源群并获取所述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的震源机制解,基于所述震源机制解获取震源方位角和震源倾角;对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获取所有震源的定位分布概率密度;基于所有震源的震源方位角和震源倾角,以及所有震源的定位分布概率密度对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进行聚合分析并构建强矿震预测指数以进行强矿震预测。本发明能够量化分析煤矿采掘活动诱发微震事件的聚集情况,实现对强矿震的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1776.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孔应力监测的大直径钻孔合理间距确定方法,先确定回采工作面巷道冲击危险区域;设定n个大直径钻孔的施工位置,相邻钻孔间距按照增加Δl差值计算;在相邻钻孔位置的中点均安装钻孔应力计,并设定参考钻孔应力计,在设计位置同时施工钻孔,同时持续监测所有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以相同时刻参考钻孔应力计获取的应力值分别与其余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做差,然后各自除以初始油压分别获得各个钻孔应力计的钻孔应力变化率并绘制形成曲线;依照曲线变化趋势确定各个不同间距的试验大直径钻孔的卸压效果,最终选择卸压效果最好且施工成本低的确定为该冲击危险区域后续大直径钻孔的合理间距,从而保证对该冲击危险区域的卸压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