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194556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759965.4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机器人,属于缆索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AST缆索检测装置越障能力差及检测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包括第一机构总成及位于第一机构总成前后两侧的第二机构总成,两个第一电机固装在第一框架上且通过收放连接件控制两组抱紧轮组实现其在被测缆索上的抱紧与分离,缆索探伤传感器对应固装在两组抱紧轮组相对的一侧,且扣装在被测缆索上,通过第一抱紧轮总成实现第一机构总成在被测缆索上的移动,通过两个电动缸分别控制两个平行连杆机构在竖直平面的动作,连接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机构总成固接。通过三个机构总成中第一电机的驱动,带动每个机构总成中的抱紧轮总成动作,进而使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越障能力。

    一种气浮支撑二维被动平移重力卸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37139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410534.0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一种气浮支撑二维被动平移重力卸载装置,属于重力模拟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重力卸载装置存在的摩擦阻力大、平稳性较差的问题。所述配重式卸载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架、链传动组件及传感器组件,水平连接架的中部与第二气浮块固接,且链传动组件中的两个链轮分别位于水平连接架的两端部,两个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且链条的两端分别垂设在水平连接架的下方,所述传感器组件固接在链条的一端,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角度传感器及固设在角度传感器下方的拉力传感器,被卸载物通过钢丝绳固装在拉力传感器的底端,配重固装在链条的另一端。通过二维被动平移与竖直主动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被卸载物在二维平面内无摩擦、平稳运动。

    一种用于柔性线缆自动焊接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987749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321102.6

    申请日:2019-04-19

    Abstract: 一种用于柔性线缆自动焊接机器人,它涉及一种自动焊接机。本发明解决现有的现有的人工焊接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两块限位夹紧过渡板竖直且相对设置在基座的一侧,插头工装安装板的一端面上竖直固装有齿条,插头工装安装板的另一端面上由上至下依次加工有多个插头夹槽,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设置;调节支座一端固装在焊接电器箱上,旋转气缸固装在调节支座上,旋转基座的一端安装在旋转气缸上,旋转基座的另一端安装有气动驱动装置,插头夹爪安装在气动驱动装置上;焊接电器箱通过电线与焊接工具电连接,焊接工具竖直设置在插头夹爪的上方。本发明用于柔性线缆自动焊接。

    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247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58065.8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属于缆索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AST缆索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易受距离、坡度、天气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缆索检测装置与第一牵引装置及第二牵引装置之间分别通过牵引缆绳连接,馈源舱的每个吊挂点上均固定安装有馈源舱操作平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与支撑塔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支撑塔上均对应安装一个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的数量与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相等且每个馈源舱操作平台上均对应安装有第二牵引装置。利用上下双牵引的方式保证缆索检测装置在被测缆索上平稳的上下爬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缆索检测设备易受距离、坡度、天气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一种壁面超挖隧道智能喷浆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4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83062.5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壁面超挖隧道智能喷浆支护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全站仪对湿喷台车进行定位,获取湿喷台车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完成湿喷台车的智能定位工作;步骤二、识别出由于超挖产生的坑,对喷湿机械手进行运动规划,进行原始层补坑作业;步骤三、在岩面上安装多排并列设置的弧形钢拱架;步骤四、对安装了钢拱架的壁面进行轮廓扫描,划分喷射块并确定喷射点,提取喷射点的坐标信息和喷射块的体积信息;步骤五、对湿喷机械手进行运动规划,依次进行基底层支护、钢拱架层支护和表面层支护。本发明解决了由于壁面超挖给喷浆支护作业带来的壁面平整度低的问题,且实现了隧道喷浆支护自动化作业。

    一种用于电缆盘生产的内外圈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052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89795.X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缆盘生产的内外圈加工装置,它涉及电缆盘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电缆盘圈圆加工时无法实现自动接长,以及电缆盘内外圈尺寸无法自动调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组圈圆组件和出料组件,两组圈圆组件对称设置在出料组件入料端的两侧,圈圆组件包括上料接长机构和圈圆机构,上料接长机构设置在圈圆机构入料端的正后方。本发明用于电缆盘生产的内外圈加工。

    一种卫浴金属件精密抛磨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95503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1192877.0

    申请日:2016-12-21

    Abstract: 一种卫浴金属件精密抛磨机器人系统,砂带机电动机、上滑块、下滑块和张紧力调整装置均安装在主支撑板上,上滑块与上导轨滑动连接,下滑块与下导轨滑动连接,上导轨和下导轨均安装在砂带机支架上,被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上下平行设置,砂带缠绕在砂带机电动机的主动轴、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张紧力调整装置上,位置调整装置的一端固装在主支撑板上,位置调整装置的另一端固装在砂带机支架上,机器人控制柜和工业机器人均安装在机器人基座上,六维力传感器组件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头部,夹具安装在六维力传感器组件上,机器人持件装置设置在砂带机的被动带轮和主动带轮的前面。本发明用于抛磨卫浴金属件。

    一种卫浴金属件精密抛磨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95503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92877.0

    申请日:2016-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21/00 B24B21/18 B24B41/06

    Abstract: 一种卫浴金属件精密抛磨机器人系统,砂带机电动机、上滑块、下滑块和张紧力调整装置均安装在主支撑板上,上滑块与上导轨滑动连接,下滑块与下导轨滑动连接,上导轨和下导轨均安装在砂带机支架上,被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上下平行设置,砂带缠绕在砂带机电动机的主动轴、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张紧力调整装置上,位置调整装置的一端固装在主支撑板上,位置调整装置的另一端固装在砂带机支架上,机器人控制柜和工业机器人均安装在机器人基座上,六维力传感器组件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头部,夹具安装在六维力传感器组件上,机器人持件装置设置在砂带机的被动带轮和主动带轮的前面。本发明用于抛磨卫浴金属件。

    一种空间六自由度受控与失重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5338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206550.4

    申请日:2013-05-29

    Abstract: 一种空间六自由度受控与失重模拟装置,它涉及一种受控与失重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六自由度受控与失重模拟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模拟装置液压系统体积庞大,元件易泄露,维护成本高,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底座的上表面与顶环的下表面之间均布设有六个支撑柱,竖向运动机构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竖向运动机构的上端与架体下表面的中部连接,平面并联机构安装在架体的上表面上,俯仰偏航运动机构安装在平面并联机构的上端,架体边缘均布设有三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端部分别各与相对应的一个支撑柱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每个被动重力平衡块上绳索的端头分别绕过相对应的一个支撑柱上的滑轮与架体的边缘连接。本发明用于空间六自由度受控与失重模拟。

    轮足转换式移动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73226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87777.8

    申请日:2015-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7/028

    Abstract: 轮足转换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它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轮式机器人存在避障能力差以及现有的足式机器人行走速度慢的问题。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通过第一限位块轴向锁紧,中心轴的另一端设有台肩,弹簧套装在中心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台肩之间,中心轴的另一端加工有中心盲孔,中心盲孔内加工有第一键槽;固定半轮上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半环凹槽,活动半轮与固定半轮相对于中心轴转动连接,转换轮式状态时,固定半轮和活动半轮构成完整的车轮,转换足式状态时,活动半轮旋转至固定半轮的半环凹槽内,单条幅安装在中心轴上。本发明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