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子射线平台的研究受损岩石渗吸的动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21544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119401.9

    申请日:2018-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中子射线平台的研究受损岩石渗吸的动载装置,数控泵、马氏瓶分别与水槽相连,水槽置于电动升降台上,马氏瓶夹持在电动铁架夹持器上,动载装置两侧的气压缸端部通过杆件连接起来,重锤固定于杆件中部,动载装置下部为承重底板且正视方向开有岩心放置口,两侧安置有岩心夹持器,最终将岩心放置于承重底板中心,动载装置开启后重锤撞击岩心使岩心受损,岩心夹持器固定岩心使岩心保持原位状态,承重底板打开,水槽和马氏瓶同步上升使岩心接触液面,达到中子射线谱仪可从正面照射并做水沿受损岩石渗吸的图像及数据记录、实时定量化研究流体在非饱和受损岩石渗吸过程中,饱和度随着入渗吸时间的空间演化过程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变倾角、加载式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207993323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721740215.2

    申请日:2017-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倾角、加载式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台。所述一种变倾角、加载式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台,包括相似材料模型成型装置、加载装置、变倾角装置。模型成型装置主要包括底座、框架和成型槽钢,框架通过铰支座与底座进行连接,成型槽钢通过螺栓与框架进行连接;加载装置主要包括加压板、液压油缸、油缸固定板和固定槽钢,液压油缸通过油缸固定板与固定槽钢进行连接,通过加圧板可以对模型进行应力补偿;变倾角装置主要包括升降丝杠、摇臂、固定托板,利用丝杠的升降调节框架的倾角。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控制加载装置和变倾角装置,实现不同倾角、不同埋深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研究。整个实验台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适用范围广,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了实验效率。

    一种基于定压注浆原理的微震检波器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560096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20469254.6

    申请日:2019-04-09

    Inventor: 冯烨 邓炎炎 刘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压注浆原理的微震检波器固定装置,包括微震信号采集储存系统、新型定压注浆囊袋固定系统、定压封闭系统和动力系统;该装置通过所述动力系统提供动力,将等离子液注入所述新型定压注浆囊袋固定系统中,通过囊袋的“膨胀”实现对检波器的“包裹”作用和对煤岩体的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提出采用新型定压注浆囊袋和定压阀门来固定微震检波器的概念,解决了微震监测系统检波器与安设介质结合紧实度差,稳定性差的难题,实现了微震检波器在井下高强度、重复“炮采”过程的持续抗震稳定性。同时,由于新型定压注浆囊袋的支撑作用,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检波器安设钻孔在高强度震动作用下的“塌孔”问题造成检波器的损坏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套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精确性和使用生命周期。

    一种基于煤岩破裂失稳的多参量前兆特征监测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516361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1638239.7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煤岩破裂失稳的多参量前兆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压机、声发射传感器、声发射仪、计算机、示波器、红外相机、高速相机和微机控制系统,试件放置在压机的两压头之间,声发射传感器紧贴在试件的外表面,声发射仪与声发射传感器通过导线相连,示波器和计算机均与声发射仪通过导线相连,高速相机放置在试件的右侧且高速相机的镜头对准试件的外表面,红外相机放置在高速相机的正上方且红外相机的镜头对准试件的外表面,高速相机与红外相机各自与一台计算机通过导线相连。通过如上的设备布置与预先的实验准备,实验人员通过操作本装置可以实现对煤岩体破裂失稳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信息进行同步监测,从而实现煤岩体破裂失稳的准确预测预警。

    一种煤岩破裂失稳的中子辐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666034U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21114705.0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煤岩破裂失稳的中子辐射试验装置,压力试验机、微机控制系统、中子探头、中子监测主机和计算机,煤岩试样放置在压机的两压头之间,中子探头放置在煤岩试样的正前方,中子探头通过导线与中子监测主机相连,中子监测主机通过导线与一台计算机相连。通过如上的设备布置与预先的实验准备,实验人员通过操作本装置可以实现对煤岩体破裂失稳过程中产生的中子辐射信息进行同步监测,从而实现煤岩体破裂失稳的准确预测预警。

    一种基于中子射线研究立方体岩芯渗吸特性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460104U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20088477.8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子射线研究立方体岩芯渗吸特性的试验装置,其中,夹板分别置于立方体岩芯的左右两侧,挡板分别置于立方体岩芯的前后两侧,盖板置于夹板和挡板的顶部。固定螺栓贯穿于夹板、挡板和盖板中的螺纹孔,并与六角螺母进行预紧处理,使夹板、挡板和盖板将立方体岩芯紧密贴合,达到固定立方体岩芯的目的。然后在夹板、挡板、盖板和立方体岩芯上表面围成的储液腔内的隙缝处采用硅酮胶粘合,再通过注液管向储液腔内注入水等富氢流体,便可利用中子射线照射立方体岩芯,实时定量化研究富氢流体在非饱和多孔介质岩芯试件的下渗和自吸过程中,饱和度随时间的空间演化特征。

    一种井下煤岩体失稳动力灾害的中子辐射监测预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803872U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21134420.9

    申请日:2018-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井下煤岩体失稳动力灾害的中子辐射监测预警系统,其设备组成包括中子辐射监测仪、井下监测分站、井下监测主机、地面监测主机、地面数据处理主机,中子辐射监测仪布置在矿井的掘进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及采煤工作面的监测点上,井下监测分站布置在监测点相邻的辅助运输巷(进风巷)内,井下监测主机安装在井底车场内,地面监测主机和地面数据处理主机安装在地面上,上述设备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按照操作流程图的步骤进行操作,最终达到准确对煤岩体破裂失稳进行判识预警,且判识预警速度快、适用性强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间隔条纹状柔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5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62743.1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OLED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隔条纹状柔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PI混合液并将PI混合液均匀涂抹在基板上,对干燥后基板上的PI混合液进行激光照射,调节激光束路径使PI形成间隔条纹,得到间隔条纹状柔性基板,本发明通过激光对PI衬底进行图案化,本文提出的条纹状基板结构可以控制拉伸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分配,将形变位移集中分配在导线连接区,来缓解显示器件承受的形变,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在间隔条纹状柔性基板上进行薄膜晶体管TFT的制作,基于得到的薄膜晶体管TFT,通过测量拉伸0.5倍位移前后阈值电压的偏移量、开关比电学性能,可以实现抗拉伸性能的量化。

    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60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75129.X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判别方法,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及传输技术领域,能够实现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评估。根据给定系统的阻抗Zwl和交流电网阻抗Zg,在复平面绘制系统的Nyquist曲线;给定系统即为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根据给定系统稳定性裕度,将复平面划分为稳定运行可行区域和稳定运行禁止区域。若给定系统的Nyquist曲线全频段均在稳定运行可行区域,则判定给定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若给定系统的Nyquist曲线进入稳定运行禁止区域,则判定给定系统中存在振荡风险,则给定系统在不稳定频率点无法稳定运行,不稳定频率点则为进入稳定运行禁止区域的Nyquist曲线对应的频率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TFT及改善OLED显示残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3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67786.4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TFT及改善OLED显示残像的方法,包括:确定薄膜晶体管TFT的基底为柔性基底;检测基底的水氧阻隔层与基底之间的接触处对TFT稳定性的影响,并优化水氧阻隔层与所述基底间的接触界面;检测所述TFT的栅绝缘层与有源层间的界面对TFT稳定性的影响,并优化栅绝缘层与有源层间的界面;验证优化后的TFT的稳定性,检测基底和水氧阻隔层电容的变化,优化TFT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结合半导体制造技术,在有源驱动层面,从根本上检测由薄膜晶体管造成的TFT不稳定性,进而导致OLED残像现象的原因。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界面和膜层等对TFT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改善界面和膜层,达到缓解OLED显示残像的目的,进一步实现提升OLED显示器的性能和延长OLED显示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