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6552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1029.3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再和热再协同供汽系统及方法,供汽系统设置在火力发电机组中,其中,高压缸的一段抽汽、二段抽汽分别经管路接至高加1和高加2的汽侧入口;再热系统中,再热蒸汽管道热段连接在锅炉再热器出口与汽轮机中压缸进汽口之间,再热蒸汽管道冷段连接在高压缸排汽口与锅炉再热器进口之间;再热蒸汽管道冷段抽汽经冷段抽汽管路连接供汽联箱的冷段蒸汽入口,再热系统中,再热蒸汽管道热段抽汽经热段抽汽管路连接蒸冷器汽侧入口,并且将蒸冷器汽侧出口分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连接供汽联箱的热段蒸汽入口,第二支路连接高压缸的二段抽汽管路;所述蒸冷器的水侧两端分别连接高加1的水侧入口和高加2的水侧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09127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40543.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3C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66 , B03C2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与脉冲分域耦合微细颗粒物深度脱除系统,该系统中电除尘器至少配置三级电场,电除尘器的前电场采用高频直流电源供电,后电场采用脉冲电源供电,并且在电除尘入口变径段设有双向多区导流均流装置。前电场区室采用高频电源经济高效脱除2.5μm以上粗粉尘颗粒,后电场区室采用脉冲电源重点经济高效脱除2.5μm以下细颗粒粉尘,突破了干式电除尘难以经济高效捕集细微粉尘的技术瓶颈,并兼顾了技改项目的一次投资经济性及场地限制,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节能模式可稳定低于10mg/m3,高效模式可低于5mg/m3。
-
公开(公告)号:CN11190867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914563.7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脱硫废水浓缩系统结垢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预处理的脱硫废水注入混合器,同时向混合器中投加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将脱硫废水和螯合剂充分混合均匀;投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与脱硫废水中致垢离子的摩尔比为1:1;2)混合物注入浓缩系统,经浓缩处理;3)制得的浓缩液注入冷却器,冷却至常温,并在冷却器中投加酸液调节pH;使浓缩液中的络合物释放全部致垢离子;同时螯合剂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颗粒乙二胺四乙酸析出;4)浓缩液注入分离器中,分离出乙二胺四乙酸和致垢离子液;乙二胺四乙酸晶体送至混合器回用。还涉及一种防脱硫废水浓缩系统结垢的装置。本发明可以防浓缩系统结垢。
-
公开(公告)号:CN11142587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93019.2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锅炉尾部烟气深度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中锅炉的出烟口输出的烟气分成三路,一路烟气通过给水凝水加热单元分别向给水、凝水回路供热;另一路烟气通过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仓分别向一次风烟气暖风器与二次风烟气暖风器供热;最后一路烟气向一次风管式空气预热器供热;所述锅炉送风机将一次风经一次风烟气暖风器通过所述一次风管式空气预热器或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仓进入锅炉;二次风依次通过一次风烟气暖风器与三分仓空气预热器进入锅炉。有益效果:充分合理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采用能源梯级利用,减小各系统的换热端差,加增强了各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减小系统的换热面积,也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8509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34660.4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10 , C02F1/16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烟气自然排放水循环的废水浓缩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以电厂主烟道引入的热烟气为载气从蒸馏浓缩塔进气口进入,在蒸馏浓缩塔内与从蒸馏浓缩塔上端喷下的废水对流,废水中部分水分被烟气带走,分别得到湿饱和烟气和废水浓缩液;该湿饱和烟气经预热器相变换热对废水预热,其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冷凝水和除湿烟气,该除湿烟气和冷凝水自然排放,浓缩液收集锥斗内的浓缩液经废水循环出口及管道多次浓缩直至达到目的浓度后从排液口排出锥斗。
-
公开(公告)号:CN10842378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234659.1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废水高效絮凝处理系统与方法,包括投药设备单元、快速混合单元、高效絮凝反应单元和混合污泥强化造粒澄清单元;用于将絮凝剂与废水混合的快速混合单元之前设有用于将絮凝剂投入废水的投药设备单元,快速混合单元之后设有用于对搅拌均匀的含絮凝剂的废水进行絮凝的高效絮凝反应单元,高效絮凝反应单元之后设有用于对高效絮凝反应单元的絮凝废水进行造粒澄清的混合污泥强化造粒澄清单元。先将絮凝剂通过投药设备单元投加到废水中,经快速混合单元搅拌均匀,然后进入高效絮凝反应单元进行絮凝反应,最后进入混合污泥强化造粒澄清单元进行造粒澄清。
-
公开(公告)号:CN10474999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125852.8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湿式冷却塔的汽轮发电机组冷端系统的优化运行精确指导系统,其包括:冷却塔附近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在线测量与信号传输装置,机组主要运行数据采集与信号传输装置,中央处理器,该处理器分为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模块,汽轮机组性能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装置。本发明通过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在线测量与传输装置获取冷却塔附近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并从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或MIS中获取机组运行信息,根据当前机组运行条件,通过建立的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系统—冷却塔各设备系统的性能关系模块,精确计算出冷端系统最佳运行方式,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可实现机组高效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12511229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766992.X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中锅炉的出烟口输出的烟气分成三路,一路烟气通过给水凝水加热单元分别向给水、凝水回路供热;另一路烟气通过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仓分别向一次风烟气暖风器与二次风烟气暖风器供热;最后一路烟气向一次风管式空气预热器供热;所述锅炉送风机将一次风经一次风烟气暖风器通过所述一次风管式空气预热器或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仓进入锅炉;二次风依次通过一次风烟气暖风器与三分仓空气预热器进入锅炉。有益效果:充分合理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采用能源梯级利用,减小各系统的换热端差,加增强了各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减小系统的换热面积,也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269725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1897884.2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硫废水浓缩系统结垢的装置,包括混合器、浓缩系统、产水箱、冷却器、分离器、螯合剂回用箱和浓缩液箱;混合器出口连接浓缩系统入口,浓缩系统分别连接产水箱和冷却器入口,冷却器出口连接分离器入口,分离器出口分别连接螯合剂回用箱和浓缩液箱;所述混合器内设有浊度仪、pH计和电导仪;所述混合器设有入口用于输入脱硫废水、螯合剂和碱液,所述冷却器设有入口用于输入酸液。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浓缩系统结垢。(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269514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1923010.X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废水浓缩液脉动喷雾干燥装置,包括鼓风机、增压装置、喷雾装置、气流调制装置、来料泵、干燥室、旋风分离器、引风机和脉动装置;脉动装置、喷雾装置和气流调制装置设置在干燥室内顶部;鼓风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增压装置和脉动装置;来料泵通过管道连接至干燥室内脉动装置出口处;热风和脱硫废水浓缩液在脉动装置出口处混合,然后依次经喷雾装置和气流调制装置喷入干燥室中;干燥室出口依次连接旋风分离器和引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脉动的热风混合脱硫废水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使雾化器不易堵塞、减少磨损,降低设备的维护使用成本,可以降低能耗,并可降低干燥设备体积和造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