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6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86869.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城区供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的不停电作业可视化交互系统和方法,属于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数据交互技术领域,包括双向通讯的AR设备和与配网不停电作业实时指挥系统;配网不停电作业实时指挥系统包括作业记录模块、实时录像管理模块、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消息推送模块、标注辅助功能模块;AR设备包括摄像头、辅助识别模块、第二音视频交互模块和消息接收模块;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AR的不停电作业可视化交互系统和方法,能够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进行作业,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和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50634.7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直流配电网边云场景下的多元设备协调控制方法,涉及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分层协调控制架构,其中,云端采用集中控制策略,边缘节点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终端节点采用就地+分布式控制策略;然后,提出考虑柔性负荷、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设备多目标优化方法,实现交直流配电网多元设备协调控制,提高交直流配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44535.6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武永军 , 杨洋 , 刘博文 , 任昭颖 , 刘科研 , 李昭 , 王帅 , 傅哲 , 张志远 , 喻晖 , 高建宇 , 郭众孚 , 王志海 , 贾东梨 , 叶学顺 , 康田园 , 白牧可 , 何开元 , 周俊 , 靳学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功率协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调度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若干区域和中心节点,每个所述区域内包括依次串联的等效电源、功率控制模块和本地负载,每个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都通过互联线路与中心节点相连。本发明通过互联扩容,降低了单个区域内电源所需要的额定容量,成本降低;通过互联接口电路,可实现故障隔离,不会因为某一个电源本地负载短路而导致全部电源短路保护动作,增强了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37531.2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具体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构建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上层级、中层级和下层级电压协调控制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通过上层级、中层级和下层级电压协调控制模型求解获得最优解,根据最优解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电压控制;上层级决策区域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之间,以及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交换功率;中层级在区域内部决策各馈线间的交换功率;下层级决策馈线上各台区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的出力;充分发挥不同电压等级间分布式资源的调控自主性,提高电压控制的鲁棒性,最终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最大化,促进可调资源跨层级协同互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529823.4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苏州浦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调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控制系统,包括若干接入控制装置、若干分布式光伏装置、信标模块和控制中心,每个所述分布式光伏装置都通过一个接入控制装置与信标模块电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信标模块汇聚多个接入控制装置采集的分布式光伏装置的发电数据,实现将多个分布式光伏进行同步计算最佳协调,解决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对分布式光伏的整体控制问题,同时在总体上改善和提高光伏接入电网的发电水平及发电公平性问题,提升光伏系统接入的整体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61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99430.1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nventor: 贾东强 , 陈泽西 , 杨霖 , 晋文杰 , 孙玉树 , 于洋 , 李洋 , 刘博文 , 宋欣雨 , 许冲冲 , 王京辉 , 杨晨 , 李宏川 , 颜渊 , 马依兰 , 张辰琪 , 于东晓 , 郑艳伟
IPC: G06F18/213 , G06Q50/06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系统在时间窗口内的时间序列数据,确定输入向量,其中,时间窗口的长度为七日,输入向量各自对应七日内的一日;将输入向量输入对应的日级注意力网络,得到日级时间特征向量,其中,日级注意力网络各自对应七日内的一日;将日级时间特征向量中的部分向量输入周级注意力网络,得到周级时间特征向量,其中,部分向量分别由日级注意力网络中的不同网络输出;根据日级时间特征向量和周级时间特征向量,预测配电系统在目标时刻的异常概率,其中,时间窗口包括目标时刻。本发明解决了对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的异常感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49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45073.3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碳社区能源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碳社区能源系统优化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将低碳社区能源系统中的相关参数输入预先建立好的双层优化模型,对双层优化模型采用GA求解,通过迭代计算来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寻找优化问题的最优解,获得系统设置配置方案和运行策略,解决了目前社区能源系统优化过程复杂,系统性能及设备性能被简化处理以及无法得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以在满足社区的冷热电负荷需求的前提下,节约更多的能源,实现分布式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的设备容量配置和运行调控策略最优,充分消纳可再生能源并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获得最大的系统经济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422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06019.7
申请日:2021-12-2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中科天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路摄像头物理拓扑的智能视频识别联动系统及方法,智能视频识别联动方法包括步骤:依据多路摄像头的拓扑关系,将多路摄像头划分为多个视角范围的摄像头组;当某个摄像头识别到视野范围内的异常事件时,组内多路摄像头联动自动调整视角,追踪监视异常事件的最大视角;当异常事件发生移动,从一个组内摄像头最大视角范围消失时,组间摄像头联动自动调整视角,根据异常事件的移动方向,对异常事件进行跟踪。通过摄像头与摄像头间沟通和智能识别结果信息共享,在实现异常事件发生后持续追踪,视频安防联动无死角。
-
公开(公告)号:CN1110316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1399483.6
申请日:2019-12-30
IPC: H05B47/175 , H05B47/17 , H05B47/165 , H05B4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灯就地分散监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在远方控制模式下,主站定时批量遥控路灯的停发电状态,当批量遥控路灯的停发电状态失败时,则生成失败列表,并推送失败列表给监视人员;在预设时间后检测当前路灯的状态,并判断当前路灯的状态与预设路灯状态是否一致,然后根据判断结果更新失败列表;在就地控制模式下,厂站保护管理机根据策略文件延迟预设时间后控制路灯的停发电状态,当控制路灯的停发电状态失败时,则生成失败列表,并该失败列表推送给主站;停发灯计划管理机制的具体操作为:主站下发策略文件给厂站的保护管理机,厂站保护管理机对保护管理机内现有的策略文件进行更新,该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路灯的自动化监控及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59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03204.1
申请日:2020-12-04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波形相关性与幅值特征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本发明由沿线各检测点检测零序电流突变能量快速启动,记录并校验故障波形的可靠性;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控制模式下,根据故障区段上下游暂态零序电流波形相关性低和幅值差距大的特征,两两计算相邻终端间暂态零序电流波形相关性和自身暂态零序电流的幅值;以暂态零序电流作为横轴,相关系数作为纵轴,建立二维坐标系,计算两相邻终端的故障特征距离,实现故障定位。该方法利用二维坐标,实现暂态零序电流波形相关性与幅值特征相结合,实现特征互补,扩大了故障点上下游暂态零序电流差异特征系数,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区段可识别度和定位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