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43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924950.2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B10/516 , H04B10/50 , H04B10/25 , H04B1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基于激光供能和通信的量子传感前端,其包含光信号单元、固态自旋量子探头、光采集转换单元、光发送机以及光电池单元;本方案设计的传感前端,其能够将传感单元获取的激光信号部分转化为电能,从而为前端或前端附近的用电器件供电,同时本方案还能在传感前端将荧光信号转化为适宜远距离传输的光纤通信波段的调制光信号,其能够有效减少探测信号的传输损失,本方案使得量子传感前端的功能得以丰富,简化了前后端的线路设计,扩展了量子传感前端的使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674326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924949.X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B10/516 , H04B10/50 , H04B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传感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基于光通信技术的量子传感前端,包含:固态自旋量子探头,用于感知外界环境因素并在自旋激励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反馈荧光,其中,自旋激励因素至少包含激励激光;光采集转换单元,用于获取反馈荧光并将其转化调制为远端电信号;光发送机,用于将远端电信号转化为调制光信号输出;本方案提出一种量子传感前端,其在固态自旋量子探头附近收集反馈荧光,并通过光采集转换单元将其转为远端电信号,以远端电信号输入光发送机后转化为调制光信号,再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将调制光信号传输至后端,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馈荧光传输过程存在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683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483273.5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邵冰冰 , 肖琪 , 韩平平 , 陈艺 , 王庆军 , 赵龙 , 汪玉 , 李宾宾 , 秦琪 , 包佳佳 , 杨瑞雪 , 丁洁 , 陈庆涛 , 黄杰 , 刘鑫 , 范明豪 , 马亚彬 , 翟玥 , 苏文 , 杨孝忠 , 金义 , 尹睿涵 , 马路遥 , 陈清兵 , 刘耕耘 , 吕鹏飞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场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场站多机协同频率支撑方法,包括底层设计采用VSG控制,使新能源场站具有主动支撑能力。VSG控制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外特性,将转子运动方程引入到逆变器控制中。转子运动方程表达式如下:式中,J为转动惯量,ω为VSG的实际输出角速度,d表示微分,t为时间,Pe为VSG输出的电磁功率,Pm为原动机输入的机械功率,D为阻尼系数,ω0为额定角频率;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一旦主控站的传输功率越限,则切换控制模式为恒功率控制,并将功率值控制在上下限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25000.1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基于激光供能的量子互感器,包含后端、前端、若干个量子探头以及光纤线路,所述光纤线路用于在后端和前端之间传输光信号,所述量子探头包含自旋色心以及微波天线;本方案不仅利用激光信号对高压侧的自旋色心进行激励,同时还将激光信号在高压侧转化为电能为微波模块供电,使得前后端之间无电信号的传输,提高了互感器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42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81548.6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流传感技术领域,方案为一种基于环路积分技术的量子电流互感器,包括外壳、量子传感光纤、支撑件、激光激发及采集处理单元以及传输光纤;本发明中的互感器中由于金刚石NV色心微粒数量众多且沿环路密集分布,基于环路积分的原理,其能够很好抵消外界磁场的干扰,且能够提高设备容错性,准确测量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提升互感器的电流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1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11067.0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陈艺 , 李宾宾 , 汪玉 , 赵龙 , 秦琪 , 杨瑞雪 , 包佳佳 , 陈庆涛 , 黄杰 , 刘鑫 , 范明豪 , 马亚彬 , 翟玥 , 王鑫 , 金雨楠 , 孙伟 , 李帷韬 , 李奇越 , 林肖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模型预测的碳控排企业能量优化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碳控排企业的能量‑产量预测模型以及能量‑碳排放量预测模型;根据能量‑产量预测模型以及能量‑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产量和碳排放量;建立碳控排企业的能量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将能量优化调度目标函数作为粒子群的适应度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最优能量调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碳控排企业的能量优化调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并减小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83962.0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李宾宾 , 秦琪 , 陈艺 , 汪玉 , 赵龙 , 包佳佳 , 杨瑞雪 , 王鑫 , 金雨楠 , 范明豪 , 马亚彬 , 翟玥 , 陈庆涛 , 黄杰 , 刘鑫 , 孙伟 , 李帷韬 , 李奇越 , 罗欢
IPC: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Net的重点控排企业“碳耗‑能耗‑产出”预测方法,包括:1、对采集到的“碳耗‑能耗‑产出”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划分数据集;2、设计基于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3、基于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得到测试集样本的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基于LSTNet深度神经网络来提供时间序列的细粒度分析,可以动态的捕获数据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特征,以提高动态预测精度,满足了准确化快速化的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38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64221.3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量子传感器和量子测量模块;且量子传感器与量子测量模块之间通过光纤相连形成回路;以NV色心具有的磁测量的高灵敏度和高频率响应的特性,可以在连续波磁侧环境下进行电流的测定;高灵敏度的磁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电网中的电流信号,从而获得高精度的电流幅度、相位信息,对电网的运行管理有重要意义;其次,高频率响应范围的磁传感器可以监控电网中高频冲击信号的分布,在测量电网电流的同时监控电网的安全状态,增强电网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80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70712.4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同步光电时钟源在上位机发送测试指令时,向待测电子式互感器的合并单元和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秒脉冲信号;在线监测模块接收所述待测电子式互感器的合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秒脉冲信号后发送的网络报文数据帧,并对所述网络报文数据帧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待测电子式互感器的被测电能采样数据;数据采集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秒脉冲信号后采集标准电子式互感器的电能数据,以获取基准电能采样数据;误差计算模块分别对所述被测电能采样数据和基准电能采样数据进行非同步测量处理,并根据经过非同步测量处理的被测电能采样数据和经过非同步测量处理的基准电能采样数据计算待测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017454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265974.5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鑫 , 胡世骏 , 赵龙 , 高博 , 郑国强 , 徐斌 , 汪玉 , 仇茹嘉 , 杨海涛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潘丽珠 , 毛荀 , 程石 , 陈凡 , 李圆智 , 李远松 , 王小明 , 何开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适用于GIS的新型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属于电流的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所述GIS包括至少一根载流导体和保护壳体,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多个量子传感器,用于测量每根所述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以每根所述载流导体的中心轴为圆心、预定长度为半径的虚拟圆周上至少均布有4n个所述量子传感器,每个所述虚拟圆周的外围设置有磁屏蔽层,其中,n为正整数;量子检测系统,分别与每个所述量子传感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量子传感器获取所述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并根据所述磁场强度计算每根所述载流导体的电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