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996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5749.0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属于电池性能提升方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池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先在循环开始前,使用夹具对锂电池施加初始压力P0,保持夹具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循环M周;然后调整夹具,对锂电池施加压力P1,保持夹具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循环M周;再以此类推,直至调整夹具,对锂电池施加压力PN,保持夹具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循环M周为止;N代表使用夹具对锂电池施加初始压力P0后调整夹具的次数,N≥1,P0≥P1≥…≥PN。该方法可有效提升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能力,降低锂电池容量衰减,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

    一种耐高压实的复合导电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4878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28242.2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实的复合导电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复合导电剂包括多孔导电剂和其他导电剂,所述多孔导电剂为碳材料,所述碳材料的粒径为微米级或亚微米级;所述其他导电剂选自乙炔黑、炭黑、科琴黑、导电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线、Super P、KS-6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多孔导电剂与所述其他导电剂的质量比为5:95~95:5。在高压实密度条件下,保证料层中主材颗粒的完整性,同时复合导电剂有利于增加涂层中活性材料颗粒间的孔隙,其多孔表面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且在高压实辊压过程中电极中孔隙不易被堵塞,因此可以保证极片与电解液间具有良好的浸润性,从而提升电池性能。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添加剂、电解液和正极浆料

    公开(公告)号:CN1067850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7902.2

    申请日:2016-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H01M4/62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添加剂、电解液和正极浆料。本发明添加剂包含一种或多种含通式Ⅰ或通式Ⅱ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电解液包括电解质盐、非水溶剂和所述添加剂;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及所述添加剂。本发明添加剂结构中含有大量未共享离子对和极性官能团,其与金属氧化物类电极材料及集流体均具有较强相互作用力,在电极浆料中,可改善金属氧化物类正极颗粒的分散性,显著提高电极材料涂层与集流体间粘结力,提高循环性能。添加剂结构中含有大量双键,高电压下可电化学氧化聚合,有助于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更稳定的SEI膜,有效减弱高温高电压下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放热副反应。

    一种可长期保存的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1927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45664.2

    申请日:2015-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长期保存的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为固体,以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和巴比妥酸或其衍生物为原料,在油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经分离、干燥获得。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加速双马来酰亚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速度,改善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引入相分离溶剂使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充分析出,经分离、干燥后获得可长期保存的固体形态的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极大的延长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保存周期,扩展了双马来酰亚胺聚合物的应用方式和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力双向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738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22569.0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力双向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尺寸、电极和材料的性能参数,建立锂离子电池的三维多层电极模型;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第一曲线组和第二曲线组;对三维多层电极模型设置外部约束条件,并计算三维多层电极模型在约束条件下不同SOC时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的厚度,以得到第三曲线组;依据电化学模型获取放电过程中电极和材料的SOC状态,并根据第一曲线组和第三曲线组实时计算在不同SOC状态下各多孔层的实时孔隙率;依据第一曲线组、第二曲线组、第三曲线组和实时孔隙率,通过各曲线与SOC的关系实现电化学与力的双向耦合,从而建立电化学‑力耦合模型。

    一种高安全电池结构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8644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009432.9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安全电池结构及电池,该结构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负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和多孔绝缘层,负极集流体的双面覆有负极涂层、正极集流体双面覆有正极涂层,多孔绝缘层位于正极涂层和负极涂层之间;电池结构按厚度方向分为中央侧电池单元和位于中央侧电池单元两侧的表面侧电池单元,表面侧电池单元的多孔绝缘层热稳定性低于中心侧电池单元的多孔绝缘层;和/或表面侧电池单元的正极涂层热稳定性高于中心侧电池单元的正极涂层。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结构在锂离子电池滥用(如针刺、过热等)初期,使电池的能量在散热性较好的外层缓慢释放,降低电池在高温失控时的能量,使电池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