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电极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6858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80051901.5

    申请日:2017-08-01

    Abstract: 放电电极(1),具备筒状接合部(7a)与多个丝状导电体(7)。导电体(7)具有被接合部(7a)捆束的根元部(25)。根元部(25)配置成相对于接合部(7a)的轴方向(DR1)具有倾斜。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063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80089425.6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放电装置。被施加电压而放电的放电部(12)从箱体(20)突出。放电部(12)配置在气体流动的管道内。上游支柱(52)是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比放电部(12)上游侧,以与放电部(12)不重叠的的方式配置。上游支柱(52)从箱体(20)比放电部(12)更大地突出。上游支柱(52)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54)。基端部(54)包含配置在管道内,且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51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80002344.4

    申请日:2014-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7/022 A61L9/22 H01J27/26 H01T19/04 H01T23/00

    Abstract: 提供能使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广范围存在的离子发生装置。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以各自的延伸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输送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子的气体在空间(38)中流动。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的第1壁面(37)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并与第1壁面(37)相对的第2壁面(39)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1针状电极(41)和第4针状电极(44)产生正离子,第2针状电极(42)和第3针状电极(43)产生负离子。

    放电装置
    26.
    发明公开
    放电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37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211414241.1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装置。放电装置被收容于支座的收容部。放电装置具备被收容部和从被收容部突出的放电电极。被收容部被收容于收容部。被收容部具有底壁和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在底壁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两个侧壁的至少一个通过曲面与底壁相连。在被收容部收容于收容部时,曲面引导收容部的角部。由此,被收容部不会钩挂于角部地被收容于收容部。

    放电装置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8510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980046027.5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抑制起因于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的放电生成物的减少。正侧以及负侧放电电极(11、12)之间的分隔板(14),高度较正侧以及负侧放电电极(11、12)的上端部高,且与风的流动方向平行,下游侧端部,存在于与电极最下游侧端部相同位置、或相较于此电极最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电极最下游侧端部存在于正侧及负侧放电电极(11、12)以及感应电极的下游侧端部之中的最靠下游侧。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063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780089425.6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放电装置。被施加电压而放电的放电部(12)从箱体(20)突出。放电部(12)配置在气体流动的管道内。上游支柱(52)是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比放电部(12)上游侧,以与放电部(12)不重叠的的方式配置。上游支柱(52)从箱体(20)比放电部(12)更大地突出。上游支柱(52)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54)。基端部(54)包含配置在管道内,且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

    放电装置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1329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80067228.9

    申请日:2018-02-20

    Abstract: 放电装置(101),包括:箱体(4),其包含配置在第一侧(81)的第一板(41)以及配置在与第一侧(81)为相反的第二侧(82)中以与第一板(41)对向并且包含第一开口部(61)的第二板(42),并且在第一板(41)与第二板(42)之间规定内部空间(2);基材(3),其配置在内部空间(2);放电电极(5),其被保持在基材(3)并且以前端部通过第一开口部(61)而突出到箱体(4)的外部的方式配置;以及绝缘密封部(7),其在内部空间(2)中密封基材(3);第二板(42)除了第一开口部(61)之外,另外包含第二开口部(62),放电电极(5)不贯通第二开口部(62)。

    离子产生装置、放电基板以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169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7368.9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离子产生装置(11)包括:放电电极基板(2),安装有放电电极(5、6),并形成有分别连接到放电电极(5、6)的面电极(7、8);感应电极基板(3),形成有兼用作在与放电电极(5、6)之间产生放电的感应电极的复合电极(9、10);及绝缘树脂(4),至少填充在放电电极(5、6)与复合电极(9、10)之间,将放电电极(5、6)与复合电极(9、10)绝缘。面电极(7、8)以及复合电极(9、10)以分别至少一部分对向的方式配置。由面电极(7、8)、复合电极(9、10)、及介于面电极(7、8)和复合电极(9、10)之间的绝缘树脂(4)形成电容器(21、2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