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锂窗口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6435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56675.6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析锂窗口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荷电状态与阳极电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电池的目标析锂窗口;其中,目标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为析锂电池,第二电池为析锂电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需要去测量电池发生析锂时对应的过电位,只需要通过获取经过析锂处理的第一电池和未经过析锂处理的第二电池的荷电状态与阳极电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析锂窗口,提高了确定出的目标析锂窗口的准确性。

    电解液离子迁移数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429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73010.1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解液离子迁移数测试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测试电池组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各测试电池组的恒电位极化状态下的电压变化数据和电流变化数据,以及极化状态下的第一电化学阻抗谱数据以及开路状态下的第二电化学阻抗谱数据,对第一电化学阻抗谱数据和第二电化学阻抗谱数据依次进行拟合处理和修正处理,得到第一电池阻抗数据和第二电池阻抗数据,根据电压变化数据、电流变化数据、第一电池阻抗数据和第二电池阻抗数据,确定各测试电池组的离子迁移数。采用本方法能够测得更为准确的离子迁移数。

    用电装置、电池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8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391830.0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电池及其控制方法。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和至少一组压电结构;至少一组压电结构设置于电池单体的至少一侧,压电结构用于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压缩形变。本申请提供的电池,通过设置压电结构,并设置压电结构位于电池单体的至少一侧,由于压电结构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压缩形变,则可以利用压电结构的压缩形变补偿电池单体的膨胀变形,有利于降低电池单体的膨胀力的大小,进而降低电池单体产生焊缝开裂、析锂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可靠性能。

    单体电池、电池、用电装置、检测方法和检测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6073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98271.6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电池、用电装置、检测方法和检测模块,单体电池包括:外壳,具有壁部和由壁部围合形成的容纳腔;电极组件,位于容纳腔并连接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第三电极,设置于壁部;信号线,包括连接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信号线及连接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信号线。第三电极直接设置于外壳的壁部,设置方式简单,便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与第三电极连接。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396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032958.X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该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和选路控制组件,选路控制组件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选路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包括选路控制组件,该选路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从而对于需要多个电池的用电装置,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02063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52837.0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正极集流体的至少部分待弯折位的至少一面设置胶液,固化形成胶层,至少在正极集流体具有胶层的一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先在正极集流体的待弯折位的至少一面设置胶液并固化形成胶层,再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由于胶层占据部分空间,在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时可以减少胶层上侧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用量,从而使得该区域的正极活性材料容量小于对应的负极活性物质容量,进而降低或避免析锂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胶液固化形成的胶层表面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结合面,可增加正极活性物质和胶层的接触面积,提高粘接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