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80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255111.9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稳复相金属材料流变应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组成相体积分数物理模型;S2:构建组成相应力物理模型;S3:构建流变应力模型;S4:计算得到流变应力模型。本发明针对含亚稳相金属材料,在建立了具有物理冶金意义、体现组成相对其流变应力贡献的应力‑应变模型的同时,还便于深入区分理解组成相在亚稳金属材料加工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模型构建方法及模型可编写成标准计算软件,进一步提高获取相关信息的效率,值得被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5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49198.5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58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0 , C22C33/04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成分:C 0.045%‑0.085%,N 0.10%‑0.40%,Si 0.90%‑1.55%,Cr 16%‑20.1%,Ni 7.5%‑12.5%,Mn 1.5%‑3.5%,Mo 1.5%‑3.0%,Nb 0.08%‑0.22%,Ti 0.015‑0.065%,O≤0.005%,P≤0.003%,S≤0.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氮、钛、铌合金化并配合低温轧制及恰当退火与时效热处理获得合理的晶粒尺寸和第二相粒子,开发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在较高的强度水平下获得了优异的塑性,强塑积高达60GPa·%。
-
公开(公告)号:CN114411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93017.0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磁感高强度含铈无取向硅钢及制造方法,成分为:C:0.001%‑0.003%,Si:2.00%‑3.50%,Al:0.70%‑0.90%,Mn:0.20%‑0.45%,Cu:1.00%‑2.25%,Ce:0.005%‑0.010%,O≤0.005%,P+S≤0.007%,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铜、铈等合金化并配合适当的轧制、热处理工艺,充分发挥铜的析出强化以及铈的变质夹杂、调控晶粒尺寸、改善织构的作用,开发具有优良磁性能的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无取向硅钢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477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79729.5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纯铁增强增塑的方法,室温下采用同步双棍轧机将工业纯铁工件轧至70%压下量;将轧制后的工业纯铁工件置于电阻炉中进行680℃保温30min的退火处理,然后水冷至室温;采用同步双棍轧机将退火后的工业纯铁工件再轧至90%压下量,轧制前使用液氮将工业纯铁保温10min,轧制期间每间隔两个道次用液氮将工业纯铁工件冷却5min;将工业纯铁工件置于电阻炉中进行630℃‑680℃保温15‑20min的退火处理,然后水冷至室温,经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工业纯铁样品的强度与塑性都明显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分别达325MPa和410MPa,同时延伸率达16.1%,综合力学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工艺所制造产品的性能,并且本工艺简便高效,可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77930.8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 长江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智慧仿真方法,属于电炉炼钢、物流仿真和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为:S1: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电炉炼钢车间组件;S2: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主要设备;S3: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工艺流程;S4:针对电炉跨电炉冶炼过程、加料跨天车吊运料篮过程、废钢跨料篮运输过程、废钢跨天车加料过程、废钢跨天车补料过程、废钢车辆运输过程分别建立模型;S5:耦合上述步骤,形成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智慧仿真方法,对废钢物流全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电炉炼钢项目的废钢物流方案、废钢物流能力和理论产能。本方法可以提高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和转型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0803703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246344.0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准确测定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方法,属于金属局部腐蚀性能评价领域。本发明采用非连续式同步测量技术,通过多组恒温装置对初始条件的相同试样分别控温,设定不同温度值,在设定的温度下恒温一定时间,实验过程中介质溶液容器密闭,实验结束后取出试样清理并称重,计算不同温度下的腐蚀速率,实现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测量。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目前连续同一试样测量方法中试样初始条件不统一性问题,而且大大提高效率、缩短试验周期。通过该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准确的测定不锈钢CPT值,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耐点蚀性能,为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
公开(公告)号:CN10463042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46441.X
申请日:2015-01-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核电管道铸造不锈钢中σ相的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本发明采用同一热处理设备对含不同数量σ相的奥氏体-铁素体型核电管道用铸造不锈钢进行900~1000℃等温退火处理,退火时间0.25~35h,退火后水淬处理至室温。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核电管道不锈钢中的σ相,材料由于σ相析出而导致的脆化现象消除,硬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恢复到不含σ相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07521700U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21687000.9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B22D41/5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氩密封及洁净钢水的长水口装置,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长水口的特征在于改变中间部位形状,在长水口中间形成贮流区,同时在贮流区设置一圈吹氩孔,本实用新型的长水口可同时实现钢液密封防止吸氮和吹氩搅拌脱气功能,通过贮流区吹氩孔吹入氩气并使得贮流区充满氩气,可保持长水口与钢包出水口间缝隙的气体为正压,实现了密封功能有效防止钢水吸气,还可利用长水口管径突变引起的钢水散流与氩气充分接触,以达到脱除钢中气体目的,保证了钢水的纯净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22160234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901549.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取向硅钢的氢气退火炉装置,属于变压器铁芯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炉体、设于炉体一侧的氢气处理系统、水冷系统和氢气浓度检测传感器,氢气处理系统的气体导出管一端连接至炉口,另一端与自动点火系统连通;氢气处理系统的橡胶管与水冷系统连通;水冷系统通过水冷圆壁与炉体连接,氢气浓度检测传感器还与自动点火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实现了对未反应的氢气浓度进行检测,并可以自动处理氢气尾气,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利用氢气处理后的产物起到对炉口温度进行控制,以减少退火结束后炉口处取向硅钢板再结晶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