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46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03976.5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槽式钢箱梁滑移侧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嵌槽式钢箱梁滑移侧推施工装置包括架设于分配梁上的滑道梁;滑道梁的顶面凸设有彼此板面平行的两列导板;还包括定点顶推组件,定点顶推组件的前端通过铰接伸缩杆连接在支承梁处;定点顶推组件两侧向滑道梁相应侧壁延伸从而形成侧支撑,滑道梁侧壁设置定位锚点;定位锚点与侧支撑形成锁定动作时,铰接伸缩杆推动支承梁沿滑道梁作行进动作;该装置具备构造紧凑、模块化程度高且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能够在实现高精度的顶推作业的同时,又能保证钢箱梁行进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34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86835.6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替换率;获得转换系数;获得计算强度;获得配制强度;获得水泥抗压强度实测值;确定骨料回归系数的取值;获得水灰比;确定单位用水量;获得水泥用量;确定砂率;获得粗骨料及细骨料用量;获得钢渣用量;获得砂的用量;得到配合比。本发明可显著提高各组分用量确定的效率,节省试验工作量,缩短试验周期,降低经济成本,在确保混凝土成品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可快速实现目标强度要求下的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的;本发明中涉及的计算步骤可为相关类型的智能化算法的编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88465.0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异形吊杆模组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异形吊杆模组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本发明包括匹配拱肋截面外形的拼装式抱箍,临时吊索的顶端通过万向节模组从而角度可调的固定在拼装式抱箍的上定位点处,临时吊索的底端固定于下吊梁上,并通过补偿千斤顶实现临时吊索的张拉,下吊梁上方搁置有桥面系横梁。本发明可解决异形拱桥吊杆角度多变而带来的临时吊索角度调整困难的问题,同时周转使用时可以根据拱肋截面变化灵活调整抱箍大小,降低了变截面拱肋处吊杆模组更换的成本与难度,节约了施工时间及人工、设备数量,施工所需时间也能得到有效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16084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03946.4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箱梁滑移施工的自适应式支撑模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包括基座,基座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液压缸,两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布置用于抵靠钢箱梁底面的配合面;该模组还包括水平连接两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的上连杆,上连杆杆身处沿杆长方向依序布置两处施力点,该两处施力点沿钢箱梁行进方向的中轴线彼此对称设置;牵拉带一端固定于其中一处施力点处,另一端经由转向轮转向后固定于另一施力点处。本发明不仅能够自适应的调节钢箱梁梁体的姿态,使得钢箱梁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还可直接对体系进行落梁,确保了工序的衔接顺畅性和高效性,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并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80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185041.7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垃圾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塑性混凝土垃圾池。本发明包括池体,池底被划分为两段以上的池底钢筋混凝土区,各相邻池底钢筋混凝土区之间通过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衔接彼此;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的两端布置池壁塑性混凝土后浇带,池底钢筋混凝土区处相应布置池壁钢筋混凝土区,池壁钢筋混凝土区与池壁塑性混凝土后浇带配合形成所述池壁;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的上表面处凹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相对槽壁处彼此相向的悬臂状的延伸有标尺,相邻两根彼此配合的标尺之间以及标尺的悬臂端与容纳槽的相应槽壁之间均存有缝隙。本发明不仅通过建立易损段来集中沉降变形及渗漏现象,同时还能及时高效的实现对易损段的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1234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464713.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剪力墙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板、边框和剪力件,波形板设置在边框内周且波形板边沿均与边框连接;波形板任一面均具有交替排列的凹部和凸部;多个剪力件分布在波形板的两侧,各剪力件与波形板连接并设置在不同的凹部中。由波形板和边框构成剪力墙框架的主体结构,当剪力墙受到振动时,波形板的表面与垂直于其中心面的振动斜相交,由波峰首先遭遇振动力,波形板的波峰垂直于波形板的中心面的振动力斜交角度小,提高了剪力墙的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19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1392352.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本发明包括同轴装配的下层钢管混凝土和上层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管混凝土的顶端面处轴向的向上层钢管管腔内凸设有套筒状的灌浆管,使得灌浆管与下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形成彼此筒腔连通的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该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的轴肩处布置法兰面,从而与上层钢管的底端管口间形成法兰配合。本发明具备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的优点,能为转换节点的正常可靠使用提供基础保障,最终确保大型输电塔的使用性能满足设计所需,成效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0880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59464.5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钟文 , 万华翔 , 汤小兵 , 常天成 , 窦鑫 , 郭超 , 尹黎明 , 陈坤 , 张永清 , 韩清江 , 武抒理 , 杨少春 , 黄涛涛 , 单长孝 , 沈正钦 , 赵瑞旺 , 周茂坤 , 田埂 , 毛伟国 , 陶星东 , 张超 , 叶文虎 , 陈建社 , 余刚 , 裴明慧 , 关绍峰 , 王静峰 , 沈奇罕 , 殷青苗 , 刘燕 , 纪大付 , 张志争 , 罗继红 , 刘波 , 张文涛 , 彭旭龙 , 陈德强 , 朱绪东 , 倪前杰 , 朱李 , 胡余露 , 胡子明 , 郑瑞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塔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塔材物料管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存放区域划分;步骤S2、存放区域编号排序;步骤S3、塔材物料分料;步骤S4、塔材物料清点;步骤S5、塔材物料编号;步骤S6、塔材物料存放。通过上述步骤S1‑S6,能够使得施工工人较为高效地、较为方便地完成对每一塔段的塔材物料进行清点统计、合理分料并进行有序堆放,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715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84832.9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装配式钢结构基坑支护系统。本发明包括横向支撑杆以及单肢伸缩杆,两根单肢伸缩杆配合形成V型支撑构件;以同平面布置的横向支撑杆及单肢伸缩杆为一层支撑模块,各支撑模块均搭载于相应的竖向立柱上;各单肢伸缩杆均包括固定段以及顶推段,而顶推段则包括轴向依序布置的顶推件和补偿件;顶推件内置有中间介质和半导体制冷片;补偿件依托调节减速齿轮箱的尾部动力端齿轮,从而驱动首部增力端齿轮带动增力齿条产生沿单肢伸缩杆轴向的顶推力补偿动作。本发明利于支护结构整体受力,从而能确保基坑土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并同步具备施工灵活性高、周转成本低和噪音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81108.0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钢桁架梁拱组合体系简化评估、设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层钢桁架梁拱组合体系简化评估方法,可结合给定的计算模型快速计算双层钢桁架梁拱组合体系中钢桁架梁跨中挠度δ1和拱顶挠度δ2,实现桥梁设计方案的快速评估,以便于初步筛选桥梁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在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之前,初步得出各结构参数与结构力学性能的关系,有助于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阶段理解该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并给出初步合理的设计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