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8764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091970.6
申请日:2016-02-19
Applicant: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岩巷道锚注支护体系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注浆前数据采集;步骤二,注浆后数据采集;步骤三,软岩巷道锚注支护体系分析;步骤四,基于步骤三得到的各性能评价值,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软岩巷道锚注支护体系定量评价指标,对软岩巷道锚注支护体系进行定量评价,并与现场统计标准值进行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首次将无损检测技术引入到锚注支护体系定量评价中,并结合拉拔力测试、注浆扩散范围探测、位移收敛、经济指标等测试手段,旨在提出一种软岩巷道锚注支护体系定量评价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检测手段落后、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定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1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79415.1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王琦 , 王雷 , 江贝 , 任尧喜 , 李术才 , 潘锐 , 孙会彬 , 秦乾 , 张若祥 , 崔常兴 , 王德超 , 丁国利 , 姜作华 , 邹玉龙 , 王富奇 , 郭念波 , 王保齐 , 刘文江 , 张建 , 肖国强 , 于恒昌 , 高松 , 邵行 , 胥洪彬 , 栾英成 , 高红科 , 常涛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动影响巷道动态监测与稳定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以及窥视仪;步骤2,采集采动影响前数据:步骤3,采集采动影响后数据采集:具体实施步骤与步骤2相同;步骤4,围岩稳定性分析:基于采动影响前、后所述围岩破裂位置、围岩破裂的能量、围岩破裂的次数和围岩破碎程度,分别计算得到围岩破裂范围提高率、围岩破裂能量提高率、围岩破裂事件单位体积密度提高率和围岩破碎程度提高率;步骤5,采动影响煤柱下方掘进巷道稳定性定量评价:基于步骤四得到的各围岩评价值,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采动影响掘进巷道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对采动影响掘进巷道进行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66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980817.4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 山东天勤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琦 , 李术才 , 王春和 , 栾英成 , 孙会彬 , 高松 , 江贝 , 牛晋平 , 潘锐 , 王雷 , 李延配 , 霍文涛 , 张传奎 , 石常生 , 王富奇 , 任尧喜 , 张若祥 , 王德超 , 曾艳君 , 郭念波 , 王保齐 , 秦乾 , 于恒昌 , 邵行 , 胥洪彬 , 高红科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测定地下工程中裂隙围岩锚注渗流规律的方法,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全面可靠,岩石的裂隙密度为一个变量,影响充填贯通裂隙围岩锚注渗流规律的显著性因素为一组变量,控制岩石裂隙程度不变,对显著性因素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全面实验,依据渗透系数最小的原则,确定岩石在不同的裂隙密度情况下对应的各显著性因素的最优水平;本发明在全面试验后,经过回归分析得到多因素对围岩裂隙密度的关系式,并且根据实验结果最优原则,整理成由围岩裂隙密度与各显著性因素相对应的经验表格,对以后地下工程中渗流治理以及渗流环境下的支护设计与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62889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60048.0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 山东天勤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琦 , 李术才 , 江贝 , 栾英成 , 孙会彬 , 高松 , 王春和 , 牛晋平 , 李延配 , 梁艳红 , 潘锐 , 霍文涛 , 张传奎 , 石常生 , 贺广良 , 张为社 , 任尧喜 , 张若祥 , 王德超 , 曾艳君 , 王雷 , 于恒昌 , 邵行 , 秦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 G01N15/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填裂隙岩石流固耦合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充填裂隙岩石流固耦合性能正交试验方案,采集原岩,根据所述试验方案制作具有不同裂隙结构的试件;根据所述正交试验方案,用不同级配的裂隙填充物填充所述试件,并测量所述试件在不同围压和轴压下的渗透系数;在渗透试验系统中,测量所述试件的抗压强度,并测量所述试件在加压过程中的裂隙扩展长度;处理正交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对所述抗压强度、所述渗透系数和所述裂隙扩展长度这三个评价指标影响显著的显著因素;针对各所述评价指标的所述显著因素,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全面实验,并对所述全面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获得充填裂隙岩石的流固耦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51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79431.1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天勤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琦 , 李术才 , 高松 , 栾英成 , 孙会彬 , 江贝 , 王富奇 , 任尧喜 , 王春和 , 牛晋平 , 潘锐 , 王雷 , 秦乾 , 于恒昌 , 李延配 , 梁艳红 , 霍文涛 , 张传奎 , 石常生 , 张若祥 , 王德超 , 曾艳君 , 郭念波 , 王保齐 , 邵行 , 胥洪彬 , 高红科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贯通裂隙岩石渗流性能对比试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材料的准备,准备光滑裂隙岩体和粗糙裂隙岩体各一份;确定光滑裂隙岩体在贯穿光滑无充填裂隙和贯穿光滑充填裂隙两种试验工况下的渗流试验方案,确定粗糙裂隙岩体在贯穿粗糙无充填裂隙和粗糙充填裂隙两种试验工况下的渗流试验方案;对步骤2中的四组试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和实施;对步骤3中所得到的四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应的试验系数;根据步骤4得到的分析结果对充填贯通裂隙岩石渗流性能进行检测。能对地下工程渗流规律做全面的研究,对地下工程渗流治理和渗流环境下的支护设计与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704972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223419.4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E2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测力锚杆及使用方法,所述预应力测力锚杆包括锚杆、螺母、托盘、电阻应变传感器、电阻应变仪、导线、测量接口、保护外壳、端盖;所述锚杆两侧设置有纵向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电阻应变传感器;所述电阻应变传感器的通过导线依次与测量接口和电阻应变仪连接;所述测量接口安装在保护外壳内;所述保护外壳焊接在锚杆一端;所述端盖盖在保护外壳上;所述锚杆焊接有保护外壳的一端的杆体上设置有螺纹,杆体带螺纹部分装配有螺母和托盘。本发明具有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矿山等地下工程领域的预应力锚杆受力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615273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47057.6
申请日:2013-12-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壁后充填锚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高强锚杆、注浆锚杆、注浆锚索及多个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相邻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之间用纵向梁连接,纵向梁上设置有锚杆孔,纵向梁锚杆通过锚杆孔穿过纵向梁再锚入到围岩中,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与围岩之间设有壁后充填层,纵向梁锚杆将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壁后充填层与隧道围岩连接在一起;高强锚杆、注浆锚杆、注浆锚索均在架设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之前进行施打。本发明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支护,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受力合理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强度,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77862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8376.3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矿用U型钢的约束混凝土定量让压拱架,它是由多个拱形单架通过纵向连接套管连接而成的拱形立体结构,拱形单架为由多节管状复合构件围成的拱状结构,两节管状复合构件的连接处设有定量让压环,两节管状复合构件通过套在定量让压环和两节管状复合构件端头外面的套管相互连接,套管的下面设有阻止套管向下运动的挡卡。本发明结构简单、装置连接方便、支护能力强、护表面积大、能够定量让压、稳定性好、受力合理,可定量让压,用于深部或软岩难支护巷道、隧道、硐室的支护。
-
-
公开(公告)号:CN10569885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059084.5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李术才 , 潘锐 , 王琦 , 江贝 , 王雷 , 孙会彬 , 秦乾 , 徐奴文 , 王富奇 , 郭念波 , 王保齐 , 刘文江 , 张若祥 , 任尧喜 , 王德超 , 姜作华 , 丁国利 , 邹玉龙 , 于恒昌 , 高松 , 邵行 , 胥洪彬 , 栾英成 , 常涛 , 高红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锚注支护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两个工作面,在两个工作面所在的两个巷道中分别采取非锚注支护和锚注支护,利用微震监测仪器探测两个巷道中的采场支承压力情况,并分别确定两个巷道的超前支护等效距离和围岩破坏等效距离;利用无损检测仪器,分别获取两个巷道的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采集统计不同的围岩稳定状态下相应区域的围岩平均最大收敛位移;确定相应的反映锚注支护巷道相对于非锚注支护巷道锚注效果的参数分析值;将参数分析值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锚注效果综合定量检测指标,根据所检测的锚注效果,指导现场锚注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