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制热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362974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210307162.0

    申请日:2012-08-27

    IPC分类号: F24F1/00 F24F11/02 F24F13/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包括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主风道、可与主风道连通的循环风道、用于连通或阻断循环风道与主风道的循环风道风门、用于开启或关闭出风口的出风风门、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及位于主风道内的风机和加热装置;控制装置接收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值,并依据检测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的比较结果向循环风道风门及出风风门输出开闭控制信号。循环风道可使未达到设定温度的空气在主风道内循环加热,流动的空气可带走加热装置周围材料的热量,降低材料受到的温度冲击。出风风门可将出风口关闭,避免冷空气从出风口吹出,从根本上防止冷风进入室内。

    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486773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2996656.0

    申请日:2023-11-02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密封盖和密封钉,其中,盖板上形成有通孔,盖板在形成通孔的周壁上具有在盖板厚度方向上彼此相连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密封盖设置于盖板上,用于封堵通孔,且密封盖搭接于第一台阶部上;密封钉设置在盖板上,用于封堵通孔,且密封钉搭接于第二台阶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形成的高度差,从而对分别搭接于第一台阶部的密封盖和搭接于第二台阶部的密封钉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既利用密封盖和密封钉多层次的密封结构以提供更可靠地密封性能,还能够通过所形成的避让间隙以避免密封钉对密封盖造成干涉。

    用于电池的隔圈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176566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22039706.6

    申请日:2023-07-31

    IPC分类号: H01M50/477 H01M50/59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隔圈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所述隔圈组件用于隔开所述电池的极芯和壳体;所述隔圈组件朝向所述极芯的一侧形成有避让空间。如此,可以消弱隔膜靠近隔圈组件底壁的端部与隔圈组件的底壁之间的受力情况,减小隔圈组件受力的不确定性,增强隔圈组件本身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让隔膜受力弯折而出现极芯掉料的问题。

    电池组件、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0420695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2043730.7

    申请日:2023-07-2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其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所述内壳包括内顶板和内侧板,所述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顶板的外周缘,且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内顶板合围成容纳腔;所述外壳包括外顶板,所述外顶板设于所述内顶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外顶板与所述内顶板合围成顶腔;所述顶腔用于容纳换热剂;所述电池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本申请中,通过内顶板和外顶板形成用于容纳换热剂的顶腔,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从而可以使得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容纳腔及时导出,保证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172251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1020366.6

    申请日:2023-04-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引出片;导电端子;极柱,所述极柱的一端与引出片连接,所述极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导电端子且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以连接所述引出片和所述导电端子;盖板,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盖板与所述导电端子相导通;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夹设在所述引出片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绝缘件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与所述导电端子相导通,所述第一过孔的周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其中,在第一绝缘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保证极柱、盖板和第一绝缘件的装配精度,避免电池盖板组件出现歪斜的状况。

    电池的隔圈组件及其电池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21531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0976145.X

    申请日:2023-04-2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隔圈组件和电池,所述电池的隔圈组件包括:第一侧隔圈;第二侧隔圈,所述第二侧隔圈与所述第一侧隔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隔圈和所述第二侧隔圈之间配合限定出容纳空间,以用于电池的极耳进行弯折与容纳;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隔圈和所述第二侧隔圈中的一个侧隔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隔圈和所述第二侧隔圈中的另一个侧隔圈间隔开以形成过道,用于弯折的电池的极耳和所述隔板之间固定配合。只需通过隔板与隔圈组件之间配合,即可实现对电池的极耳的固定效果,同时缩短了传统连接中的极耳长度,方便安装与拆卸,提高制备效率。

    集流盘、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21524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0962643.9

    申请日:2023-04-14

    IPC分类号: H01M50/531 H01M50/5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流盘、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其中,集流盘包括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区域包括中间部和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沿中间部的周向顺序排布,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中间部相连,多个第一连接部适于与极芯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与中间部电连接,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部存在高度差且可相对移动,第二连接部适于与盖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盘,占用的高度空间小,可为极芯留出足够的布设空间,以提高极芯容量,进而实现提高电池单体的容量。

    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21520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0939100.5

    申请日:2023-04-14

    IPC分类号: H01M50/531 H01M50/5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极芯和集流盘,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极芯设于容纳腔,集流盘包括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包括中间部和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沿中间部的周向顺序排布且与中间部相连,多个第一连接部与极芯电连接,第二连接区域位于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第二连接区域与壳体电连接,第一连接部与中间部的连接位置的相对侧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连接宽度H,满足如下关系式:nKHδ≥C;C为极芯的最小过流要求;n为第一连接部的数量;δ为第一连接部的厚度,K为集流盘的过流系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可确保集流盘的过流能力能够满足极芯的最小过流要求。

    电池单体的盖板组件和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21346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0903607.5

    申请日:2023-04-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的盖板组件和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盖板组件固定至外壳的端部,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的背离外壳的第一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一焊接槽,第一焊接槽适于与外壳内的电芯组件焊接固定以电连接,盖板主体的外周沿适于与外壳焊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盖板组件,通过在盖板主体上设置第一焊接槽,以便于通过第一焊接槽快速确定盖板主体与电芯组件的对应位置,方便实现盖板主体与电芯组件的固定和电连接,同时对盖板主体的外周沿进行焊接以将盖板组件固定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利用焊接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进而便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电芯、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843009U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21126329.3

    申请日:2023-05-09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电池包和用电装置,电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三棱柱柱体结构;极芯,所述极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极芯的至少一端设有极耳;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且与所述壳体结构相适配,所述隔圈组件设置于所述极芯的至少一端,所述隔圈组件设有通道,所述极耳穿过所述通道以引出电流。如此,壳体为三棱柱柱体结构,将其壳体内部的隔圈组件设计为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且极芯的极耳穿过隔圈组件的通道以引出电流,使得电芯的整个内部结构与壳体的三棱柱结构进行很好的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