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料的换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63061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27773.4

    申请日:2013-01-24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8D7/08 F28F27/00

    摘要: 一种散料的换热方法及装置,属于余热利用及换热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换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散料进口、散料出口、换热管束、换热工质进口、换热工质出口以及能够控制放料速度的转动出料机构;当散料的进口温度、散料平均粒径以及换热工质进出口的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散料的质量流量,就可以直接控制出口散料的温度。同时,换热管束的布置以及转动出料机构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散料出现滞塞现象。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钢铁、粮食等行业中散料的加热、干燥或冷却。

    以高含盐软化水为给水的自然循环注汽锅炉及水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9917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36948.0

    申请日:2010-11-09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一种以高含盐软化水为给水的自然循环注汽锅炉及水循环方法,属于自然循环汽包水动力技术和分段蒸发技术领域。汽包分为净段和盐段,将锅炉给水直接引入汽包净段垂直下降管中,净段蒸发受热面布置于炉膛受热面。汽包盐段的给水由净段锅炉水提供,盐段蒸发受热面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排污水由锅炉盐段汽水分离装置直接引出。该发明所述锅炉排污率为5~15%,盐段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5~40%。在相同排污率下,该锅炉净段、盐段受热面锅水含盐量低,受热面抗腐蚀性好,水动力特性及传热安全,盐段受热面便于检修。其燃料可以是煤、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可燃固体,适用于大容量稠油热采注气锅炉。

    一种非能动自然循环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6399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4871.X

    申请日:2012-01-1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5D1/00

    摘要: 一种非能动自然循环冷却系统,涉及一种不依靠水泵等外界动力进行换热冷却的系统。于整个系统不依靠外界动力,只依靠水的自身重力作用进行自然循环换热。储水箱中的水依靠自身重力经下降管进入分配联箱,分配联箱中水位于高压区,处于过冷状态;工质水流至换热上升面中吸热外界热量,形成自然循环。换热管中的水吸热上升,经汇集联箱和引水管出口进入喷淋换热器,并最终回流至储水箱中。本系统不依靠外界动力工作,且换热能力随外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检修方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核电站反应堆,煤气化炉等领域的事故应急换热冷却系统。

    一种浓相输送煤粉的气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3163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21689.4

    申请日:2011-10-20

    IPC分类号: C10J3/46 C10J3/50 C10J3/72

    摘要: 一种浓相输送煤粉的气化方法,属于煤炭转化和煤化工技术。本发明采用的气化装置由气流床气化炉、浓相煤粉输送管、煤粉发料罐和高温载气输入管组成。在本气化方法中,高温载气通过浓相煤粉输送管将煤粉输送至气流床气化炉内,空分装置向气流床气化炉内提供纯氧。纯氧、高温载气和被加热的煤粉在气流床气化炉内形成高速射流气化火焰,并完成气化过程。本发明采用高温载气输送煤粉,大大提高了气化炉入口的煤粉温度,当采用吸热型氧化剂作为热载气时,又可大大降低气化过程的耗氧量。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18894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59794.8

    申请日:2010-04-29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3C10/10 F23C10/18

    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热力设备技术领域。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由裤衩腿型炉膛,对称分布在炉膛两侧的分离器、尾部烟道,以及水冷壁、中间膜式壁、肋板膜式壁、U形墙和各处联箱组成。中间膜式壁将炉膛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阻止了翻床现象的发生。中间膜式壁中上部开通风孔维持炉膛压力平衡,U形墙内热气流交错流动减少炉膛内热偏差。本发明避免了裤衩腿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翻床现象,具有炉内温度分布均匀,安全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适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一种使用氧燃料燃烧和深度氧气分级的液态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6276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244060.7

    申请日:2009-12-2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3L7/00

    摘要: 一种使用氧燃料燃烧和深度氧气分级的液态燃烧方法,属于燃烧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氧气分为两级分别通过风管送入燃烧室内,形成深度分级,使用氧气而非空气在燃烧室内与燃料燃烧形成液态熔渣;在第一级中通入完全燃烧需要的60%~80%的氧气质量,形成强还原性气氛;在第二级中再送入部分氧气,使第一、第二级共通入完全燃烧所需氧气质量的85%~100%,形成弱还原性气氛或者弱氧化性气氛;另外有部分氧气从炉膛送入,使得总送入燃烧器和炉膛的氧气质量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质量高5%~15%。由于使用氧气而非空气,彻底避免了在高温下形成热力型NOx,而且使燃料型NOx的生成也得到有效抑制。而且燃烧强度可以更高,便于形成液态渣,有利燃用高灰熔点燃料和难燃燃料。

    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盖式风帽

    公开(公告)号:CN1583236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42795.9

    申请日:2004-05-2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J8/24

    摘要: 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盖式风帽,涉及布风装置中一种风帽的结构设计。该风帽由主风管、帽盖和底盆共同构成,在主风管上至少设有两个喷口。所述的帽盖套在主风管外部,与主风管顶部连接或支撑在底盆上,帽盖内壁与主风管外壁形成出风通道;在主风管和帽盖的下部设有底盆,底盆内沿斜面与主风管中心线的夹角β在0°~60°之间,所述的喷口中心线与主风管中心线的夹角α为30°~75°之间。底盆用以安装布风板上的耐火材料,同时形成合理形状的出风口。采用该风帽能使流化介质与固体颗粒更好的混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该风帽能有效防止磨损,克服床料下漏和排渣困难等问题,而且制造简单,具有较大的阻力设计范围。

    一种流化床飞灰快速水化团聚和返送至流化床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20329C

    公开(公告)日:2003-09-03

    申请号:CN01144585.8

    申请日:2001-12-2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一种流化床飞灰快速水化团聚和返送至流化床的工艺,涉及一种流化床飞灰再燃及回送技术。本发明是将流化床点火启动并正常燃烧后,收集从除尘器分离出来的飞灰颗粒;将收集的飞灰放入装有水的灰浆池中,按一定的比例将水与飞灰进行混合,使其水化,然后将上述混合物直接送入流化床燃烧室中使其进行快速团聚并参与反应。本发明可实现飞灰回送和造粒的一体化,同时具备飞灰水化和飞灰造粒工艺的优点,不仅简化了工艺流程,而且能提高飞灰在流化床中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流化床飞灰钙的利用率,降低飞灰碳含量;飞灰钙的利用率可提高10%左右,飞灰碳含量亦可明显降低,并可实现流化床锅炉的连续运行。

    火电厂机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4306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272229.5

    申请日:2022-03-1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机组,包括炉膛、水平烟道、竖直烟道和汽轮机平台,末级过热器前后分别设有末级过热器入口联箱和末级过热器出口联箱,末级再热器前后分别设有末级再热器入口联箱和末级再热器出口联箱;高温再热器出口与末级再热器入口联箱相连,屏式过热器出口与高温过热器入口相连,高温过热器出口与末级过热器入口联箱相连;低温再热器出口与高温再热器入口相连,低温过热器的出口与屏式过热器的入口相连;末级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中的工质沿重力方向流动。汽轮机平台上设有高压缸、中压缸和发电机,再热器出口联箱与中压缸相连,过热器出口联箱与高压缸入口相连,高压缸的出口与低温再热器入口相连。

    一种直棒式预混燃烧器及低氮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91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38603.2

    申请日:2022-02-1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棒式预混燃烧器及低氮燃烧方法,燃烧器包括:气流管道、烧嘴和燃料气流管道,气流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气流通道和外侧气流通道,烧嘴包括文丘里气流管道,文丘里气流管道的一端连接出口扩张管道,在出口扩张管道内设置旋流叶片,旋流叶片的一端与出口扩张管道内壁固定连接,旋流叶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回流钝体。该燃烧器采用表面燃烧的组织方法,控制燃气均匀分布在燃烧器的表面,燃烧稳定,杜绝局部高温区,控制热力型NOx的生成;不需要大空腔进行燃气预混,杜绝爆炸的安全隐患,预混效果得到保障,控制CO等污染物的形成;该燃烧器能够适应现有多数锅炉燃烧室的结构,能够布置安装在有限直径的燃烧器安装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