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喷加能式热流系统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41854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1013635.0

    申请日:2016-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喷加能式热流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罗茨风机、与罗茨风机连接将罗茨风机产生的气流进行加热的电热系统、将电热系统加热的热气流输送给试验部件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分别与电热系统和试验部件连接,侧喷加能式热流系统还包括连接在输送管道上以产生侧向燃气射流的侧喷加能装置、连接在输送管道上将侧喷加能装置产生的燃气射流与电热系统输出的热气流进行混合的气体混合器,沿气流流动方向,气体混合器设置在侧喷加能装置的下游位置。该侧喷加能式热流系统通过在现有技术中的电热式热流系统中设置侧喷加能装置和气体混合器,可使通入排气系统进行热疲劳试验的热气流的温度提高,且该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电动汽车声音警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129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54700.4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声音警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号获取单元,与电动汽车的CAN总线通信;发动机转速数据生成单元,与所述信号获取单元通信;信号拟合单元,与所述发动机转速数据生成单元通信;功率放大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拟合单元通信;扬声器单元,包括车头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头部,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发动机声音信号对应的发动机声音,还包括车尾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尾部,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排气尾口声音信号对应的排气口声音。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声音警示的警示效果。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1835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857476.0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减振悬置,所述减振悬置分别与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底盘连接,所述减振悬置包括壳体、橡胶件、金属板和质量块,所述橡胶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金属板穿过所述橡胶件并从所述橡胶件的侧面伸出,所述质量块设置在所述金属板伸出所述橡胶件的部位上。该减振悬置结构简单,通过调整质量块的质量,可调整该减振悬置的刚度,从而解决了由于该减振悬置的振动频率高于目标值所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同时可避免该减振悬置接近整车的其它模态频率而产生共振。

    一种车辆工作时各振动激励系统贡献量计算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614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810336703.X

    申请日:2018-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工作时各振动激励系统贡献量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汽车整车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S2、通过试验测试获取汽车振动激励系统信息;S3、将S2步骤所获得的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S4、求解计算在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三个方向共同作用下、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三个方向单独作用下以及全部振动激励系统三个方向共同作用时的频响函数;S5、将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数据导出并导入到数值计算软件中;S6、计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所述问题点处的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贡献量以及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每个方向的贡献量。通过该计算分析方法获得的贡献量结果准确,可为汽车的改进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种车辆工作时各振动激励系统贡献量计算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61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336703.X

    申请日:2018-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工作时各振动激励系统贡献量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汽车整车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S2、通过试验测试获取汽车振动激励系统信息;S3、将S2步骤所获得的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S4、求解计算在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三个方向共同作用下、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三个方向单独作用下以及全部振动激励系统三个方向共同作用时的频响函数;S5、将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数据导出并导入到数值计算软件中;S6、计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所述问题点处的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贡献量以及每个振动激励系统的每个方向的贡献量。通过该计算分析方法获得的贡献量结果准确,可为汽车的改进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种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666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413029.0

    申请日:2018-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0K11/17813 G10K11/17853 G10L25/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控制点,将其作为虚拟传声器的位置;利用车内设置的物理传声器,获取实际噪声信号;根据物理传声器和虚拟传声器之间的信号传递函数,利用物理传声器处的初级声信号,计算得到虚拟传声器处的初级声信号,函数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得到;将虚拟传声器处的初级声信号与次级声信号叠加,得到虚拟传声器处的实际噪声信号;构造参考信号,将虚拟传声器处的实际噪声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对数字滤波器的权值系数进行迭代更新,对所述参考信号数字滤波,得到次级控制声信号;利用次级控制声信号,对目标控制点处的噪声进行降噪控制。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目标控制点处的降噪效果。

    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及热态背压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7273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563738.3

    申请日:2015-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及热态背压估算方法,其中试验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气源装置、用于对所述气源装置产生的气流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拟合四缸发动机排气阀门的阀门装置、测试反馈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且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阀门装置与待测样件连通。该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能够在试验室对排气系统的背压进行预测,且设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而且不易受外界客观条件限制;同时根据冷流状态下的测试数据对台架背压进行估算,使得冷流测试数据更切合发动机实测背压数据。

    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及热态背压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727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63738.3

    申请日:2015-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及热态背压估算方法,其中试验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气源装置、用于对所述气源装置产生的气流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拟合四缸发动机排气阀门的阀门装置、测试反馈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且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阀门装置与待测样件连通。该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能够在试验室对排气系统的背压进行预测,且设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而且不易受外界客观条件限制;同时根据冷流状态下的测试数据对台架背压进行估算,使得冷流测试数据更切合发动机实测背压数据。

    一种用于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317479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20687984.5

    申请日:2015-0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气源装置、用于对所述气源装置产生的气流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用于拟合四缸发动机排气阀门的阀门装置、测试反馈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且所述气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阀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阀门装置与待测样件连通。该用于排气系统背压测试的冷流试验装置能够在试验室对排气系统的背压进行预测,且设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而且不易受外界客观条件限制;同时根据冷流状态下的测试数据对台架背压进行估算,使得冷流测试数据更切合发动机实测背压数据。

    一种改变排气系统NVH性能的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7291661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1213636.X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变排气系统NVH性能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排气系统的管路上,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排气系统的管路相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另一端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能够相对滑动地设置。该支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结构紧凑,装配中占用空间小,通过该支架可改变模态应变能控制,从而避开发动机怠速共振频率,进而提高排气系统的NVH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