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456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707230.0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蒜头果ISSR‑PCR反应体系及标记方法与应用,蒜头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每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30 ng、引物0.3μmol/L、dNTPs 0.25 mmol/L、Taq DNA聚合酶1 U,所述引物为UBC825、UBC826、UBC827、UBC836、UBC844、UBC861、UBC834或UBC851中的任一一条,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及引物对3个采样点的10个蒜头果样品进行ISSR‑PC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反应体系稳定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60679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476367.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滇牡丹根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制备滇牡丹根皮提取物的过程中,先对丹皮进行低温匀浆处理,然后再使用超声辅助提取,然后再对粗提物进行目的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利用本制备方法可以从滇牡丹中提取和分离出高丹皮酚纯度的滇牡丹根皮提取物,并且具有提取率高和提取过程简单的优点。本方案的制备方法和滇牡丹根皮提取物可以应用到相关化妆品和药品的制备和开发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85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35947.4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以种子为材料的白及大棚直播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种子收集、种子催芽、制备种子萌发支撑物及培养原球茎种子、播种于拱棚内苗床、管理及移栽等。本发明克服了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环境下极难萌发的问题,简单易行,萌发率84.90±0.72~90.26±0.85,且成苗率高;播种180d后株高可达5cm,最高的单株在10cm以上;假鳞茎直径达0.8~1.6cm,极大地降低了白及的育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5661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35350.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N1/14 , A01G13/00 , A01G17/00 , A01G22/60 , A01N63/38 , A01P21/00 , A01P3/00 , A01G7/06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贵州木霉15‑28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所述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菌株编号为15‑28,2024年7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 41467;该菌能有效促进滇牡丹幼苗株高、叶片、茎粗、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且诱导滇牡丹植株抗性水平增强。此外,该菌对滇牡丹黑斑病主要病原真菌链格孢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该菌为滇牡丹促生抗病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566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35350.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N1/14 , A01G13/00 , A01G17/00 , A01G22/60 , A01N63/38 , A01P21/00 , A01P3/00 , A01G7/06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贵州木霉15‑28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所述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菌株编号为15‑28,2024年7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41467;该菌能有效促进滇牡丹幼苗株高、叶片、茎粗、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且诱导滇牡丹植株抗性水平增强。此外,该菌对滇牡丹黑斑病主要病原真菌链格孢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该菌为滇牡丹促生抗病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87016.X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84 , C12N9/10 , C12N15/54 , C12N15/56 , C12N9/24 , A01H5/00 , A01H5/04 , A01H6/2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或其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包括如下任一项所述的应用:A1、提高植物株高和提高植物茎秆粗度;A2、培育大株型植物株系;A3、培育抗倒伏植物株系;所述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发现荷花中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Nn2g12674)参与调控植物茎秆发育,在油菜中过表达该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和茎秆粗度,为荷花及其他植物株型改良以及功能改进提供了新的技术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76733.0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毛簇木霉B27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所述毛簇木霉(Trichoderma velutinum)菌株编号为B27,2024年3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3.25635;该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对蒜头果叶斑病病原真菌新壳梭孢属真菌、葡萄座腔菌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拟盘多毛孢菌以及新拟盘多毛孢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该菌具产吲哚乙酸(IAA)以及解钾能力,能有效促进蒜头果幼苗株高、茎粗、主根长以及生物量增加,且诱导蒜头果植株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因此该菌为蒜头果抗病促生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2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60097.2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贵州木霉23‑2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贵州木霉23‑2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 3.25646,该菌株分离自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野生滇牡丹根部,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对滇牡丹黑斑病主要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达到61.34%,对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防治效果为48.17%。该菌为滇牡丹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1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05192.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残留抗生素提取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将水体和pH值为1.0~4.0的缓冲液在避光条件下混合,使水体呈现酸性,能降低磺胺类抗生素的自然降解速率;在提取环节以酸化乙腈作为唯一的提取剂,更容易置换出磺胺类抗生素,使更多的磺胺类抗生素从水体溶解到酸化乙腈中;得到提取液后与中性盐混合,使提取液中的水相充分饱和,从而将有机相从水相中完全分层析出,得到含有磺胺类抗生素的有机相。本申请简化了提取剂的种类和数量,只需提取一次,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提取效果。通过吸附剂的最优配比进行净化和吸附,能够快速高效地达到净化效果,简化了操作步骤、且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2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660097.2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贵州木霉23‑2菌株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贵州木霉23‑2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 3.25646,该菌株分离自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野生滇牡丹根部,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对滇牡丹黑斑病主要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达到61.34%,对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防治效果为48.17%。该菌为滇牡丹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