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公开(公告)号:CN10551449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70050.X

    申请日:2015-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H01M2/1077 H01M2/1083 H01M2/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电动车所采用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若干软包电芯,各软包电芯的正极耳通过一个汇流排相连接,相应地,各软包电芯的负极耳通过另一个汇流排相连接,两个汇流排并排相对布置,并且两个汇流排上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分别间隔地设有极耳槽,极耳槽的开口边角处设有逐步增大的喇叭口,各软包电芯的极耳依次卡位在两侧汇流排对应的极耳槽内,极耳伸出汇流排的上端弯折后贴靠并连接在汇流排上表面。本发明总体结构简单,方便软包电芯极耳与汇流排连接,可实现自动组装,组装效率高,封装后的外形规则,并且软包电芯不易破损。

    二次电池的电芯导电连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5520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26534.6

    申请日:2011-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H01M2/22 H01M2/266 H01M2/30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的电芯导电连结结构,主要于二次电池将一盖板下方两端的导出部与至少一电芯导电连结,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下方两端的导出部为可折曲式,且折曲该些导出部弯向该盖板外侧,使该些导出部呈水平状;且每个电芯两侧的正/负极导接区各向上延伸出一连接部,通过该些连接部与该些导出部电性接触结合。通过将该电芯连结结构及盖板下方的二导出部稍作调整设计,使电芯与导出部导电连结的焊接作业时间降低,结合更紧密,减省人工成本。

    蓄电单元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6230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80050634.2

    申请日:2011-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单元,为了切实地保护设置于蓄电单元的集电体,蓄电单元具有:蓄电元件(3),其配置在蓄电单元壳体(BC)的内侧;电极端子(5),其配置在蓄电单元壳体的外侧;集电体(4),其具有沿蓄电单元壳体中的电极端子(5)的配置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姿态部分(FP)以及从第一姿态部分的端部向与电极端子的存在侧相反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姿态部分(SP),在第一姿态部分(FP),利用贯穿形成于蓄电单元壳体的开口的固定部件(8)进行固定,利用第二姿态部分(SP)支承蓄电元件(3),从而将电极端子(5)与蓄电元件(3)电连接;加强用部件(13),其位于第一姿态部分(FP)中蓄电元件(3)的存在侧,以与固定部件(8)相比向第二姿态部分侧延伸得更长的方式配置,并且被插入且固定在第一姿态部分(FP)与固定部件(8)之间。

    层叠型电池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891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180037335.5

    申请日:2011-07-14

    Abstract: 通过将由层状的集电体(4)、配置于集电体(4)的一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5)、配置于集电体(4)的另一面的负极活性物质(6)构成的双极型电极(3)经由电解质层(7)层叠多个,从而构成双极型电池(2)。在集电体(4)的周缘部安装有电压检测用端子(21a,21b)。在通过集电体(4)的图心(O)并与连结电压检测用端子(21a)和图心(O)的第一直线(Da1)正交的第二直线(Da2)的相反侧,配置邻接的集电体(4)的电压检测用端子(21b),由此,在同一单电池(15)内使充电状态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