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6552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70807.3
申请日:2020-09-16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O2混合工质的增压吸热跨临界循环干热岩地热发电模型,包括地热水循环、混合工质循环及冷却水循环,混合工质循环中设置有井下同轴套管换热器,创新体现在利用重力场实现增压吸热过程,使循环吸热量增加,提高了循环发电量;采用CO2和有机工质组成的二元混合工质,可以实现具有增压吸热及减温放热的跨临界循环,能够有效减少热源及冷源换热的不可逆性,提高循环效率。该循环采用的混合工质包括(但不限于)CO2/R32,CO2/R161,CO2/R1270,CO2/R1234yf,CO2/R134a,CO2/R152a,CO2/R1234ze。本模型主要针对干热岩地热资源,但不限于此,所述发电系统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双循环(binary cycle)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24348.9
申请日:2020-05-19
申请人: 西安石油大学
摘要: 一种LNG轻烃分离耦合地热闪蒸/卡琳娜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LNG轻烃分离系统、地热闪蒸循环系统、卡琳娜循环系统和天然气直接膨胀系统;其中LNG轻烃分离系统用于C2+轻烃资源的回收;地热闪蒸循环系统、卡琳娜循环系统和天然气直接膨胀系统用于LNG冷能和中低温地热能耦合发电;本发明在提高地热闪蒸/卡琳娜联合循环发电效率的同时,实现了C2+轻烃资源的有效回收以及LNG冷能和地热能的高效互补利用,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控制安全灵活、高效节能、实用性强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12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11426840.6
申请日:2020-12-09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一种五阶段梯级原位地热发电系统。系统由入水段、换向器、水流段、井内热伏发电模块、传热段、顶部热伏发电模块和透平发电模块构成。入水段由多跟入水管连接而成,换向器将水流段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回灌水引入入水段,进而引入地下;水流段的井用潜水泵装在水流段内管正中间;井内热伏发电模块内设有相变型热伏发电基础模块和管壁型热伏发电基础模块。传热段设有磁悬浮发电段。顶部热伏发电模块顶部热伏发电模块底端与传热段连接管旋合。透平发电模块采用ORC有机朗肯发电机。本发明满足施工需求的深地原位地热发电;在原位地热发电过程中,地热水原地回灌;实现磁悬浮、透平、管壁、相变热伏、顶部热伏五阶段梯级地热发电,最大效率利用热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47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08739.5
申请日:2023-04-17
申请人: 河北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闪蒸的地热能与太阳能耦合梯级发电系统和方法,系统主要包括:气液分离器、蒸发器、冷凝器、膨胀机、发电机、生产井、回灌井、地热流体泵、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传热介质泵、相关截止阀和节流阀。可针对不同热源情况,通过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关使系统在不同模式下运行。本发明实现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在提高系统做功流体品位的同时保证了电力输出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7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87231.0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河北地质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热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资源专用采灌设备,包括供能井道本体和回灌井道本体,还包括:清洁支撑架、清道机构、清道辅助机构、集能过滤箱、采能机构、回灌机构、采灌承载板,采灌承载板设在供能井道本体和回灌井道本体所在的地面上,并与供能井道本体和回灌井道本体之间连通,清洁支撑架上设有清道机构,清道机构的部分位于供能井道本体的内部,清道辅助机构安装在采灌承载板上,本发明在对小规模的地热能源进行开采时,不仅便于在对地下热水能源的开采位置进行同层等量的回灌,更易在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对供能井道的内部进行清理,大大延长了供能井道的使用寿命,适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26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79235.4
申请日:2021-12-31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3/295 , E21B43/241 , E21B43/30 , E21B43/34 , F01K11/02 , F01D15/10 , F03G4/06 , F24T10/20 , B65G5/00 , C10B53/00 , C10B57/00 , C10C1/04 , C10C1/20 , C10K1/08 , C10K1/00 , B01D53/14 , B01D53/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炭地下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炭原位热解多联产及二氧化碳封存系统和方法,包括煤炭原位热解模块,使煤层开始热解并将热解产物送入产物分离加工模块;产物分离加工模块,用于将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加工利用,并将热解气送入发电模块;余热回收利用模块,用于依靠热解后地下煤层所余留的热量进行余热发电;发电模块,用于依靠产物分离加工模块分离出的热解气进行发电;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模块,用于对发电模块和产物分离加工模块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加工和封存。本发明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模块获取产物分离加工模块和发电模块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热解后的煤层,提高了二氧化碳封存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92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39973.5
申请日:2020-10-22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干热岩能量综合利用的发电供暖耦合系统,包括干热岩生产井、除沙装置、第一闪蒸器、第二闪蒸器、第一膨胀机、蒸发器、第一发电机、膨胀机、第二发电机、预热器、第二膨胀机、第三发电机、工质泵、冷凝器、土壤源热泵冷水管、土壤源热泵热水管和干热岩回灌井;干热岩生产井的热水通过除沙装置处理后首先在第一级闪蒸系统中的第一闪蒸器中进行降压降温闪蒸,温度降低,热水从饱和液体变成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两部分,饱和气体进入第一膨胀机中进行膨胀做功,带动第一发电机输出电能;饱和液体进入第二级闪蒸系统中的第二闪蒸器;热用户的回水管的供水在有机朗肯循环的冷凝器中温度升温,之后进入热用户进行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41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7414.X
申请日:2020-05-19
申请人: 西安石油大学
IPC分类号: F01K23/00 , F01K23/10 , F01K25/08 , F01K25/06 , C10L3/10 , C10G5/00 , C10G5/06 , C10L3/12 , F03G4/02 , F03G4/06
摘要: 一种LNG轻烃分离耦合增强型地热闪蒸/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LNG轻烃分离系统、地热闪蒸循环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天然气直接膨胀系统;LNG轻烃分离系统用于C2+轻烃资源的回收;地热闪蒸循环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天然气直接膨胀系统用于LNG冷能和中低温地热能耦合发电;通过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地热闪蒸循环系统中分别设置预冷器和再热器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本发明在提高增强型地热闪蒸/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效率的同时,实现了C2+轻烃资源的有效回收以及LNG冷能和地热能的高效互补利用,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控制安全灵活、高效节能、实用性强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86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73286.2
申请日:2019-11-2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分类号: E21B7/20 , E21B33/13 , E21B29/06 , E21B7/06 , E21B7/04 , E21B43/26 , E21B43/30 , F24T10/20 , F03G4/06 , F01K23/10 , F01K25/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井同井循环开发利用水热型地热能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平井,其内下入有套管;水平井的水平段位于水热型地热储层中;水平段靠近跟端和趾端位置分别形成有注水段和采水段,注水段和采水段连通水平井与水热型地热储层;下入到水平井中的真空保温管,真空保温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真空保温管的下端连接有潜液泵,潜液泵位于注水段和采水段之间;与真空保温管连接并位于注水段和采水段之间的封堵器,封堵器坐封在套管上并分隔环形空间。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水热型地热采用水平井同井回灌,避免直接采水取热中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相较异井回灌方法,降低了钻井数量,削减了初期过高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829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073118.6
申请日:2009-10-30
申请人: 龚智勇
发明人: 龚智勇
CPC分类号: Y02E10/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其中的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重力真空热管传热装置的吸热蒸发器吸收地球深部的高温岩石浆体中巨大热能后,将吸热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汽化,并产生压力蒸汽,再通过绝热区段真空保温管中的传热管使潜热蒸汽源源不断传递给安放在储热蓄能罐内的放热段中的放热器,通过放热器壁将汽化潜热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储热蓄能罐中的低温液体,完成热能交换。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常规抽取地下水源蒸汽所存在的热能损失问题,应用此方法可以在远距离传输传递热能过程中降低热能源损失,充分利用地热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