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8383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299889.3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67 , F24F1/0325 , F28D7/16 , F28F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包括前排换热管和后排换热管,前排换热管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后排换热管的截面为椭圆形;后排换热管的截面离心率大于前排换热管的截面离心率;后排换热管的截面长轴指向前排换热管。通过将后排换热管设置为椭圆,而前排换热管设置为圆管,能够减小在前排换热管背风侧产生的涡流,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36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486872.9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F3/00 , F28F1/24 , F24F13/30 , F24F1/0067 , F24F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该换热翅片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侧轮廓线和第二侧轮廓线,第二侧轮廓线向朝向第一侧轮廓线的方向弯曲设置,第一侧轮廓线向背离第二侧轮廓线的方向弯曲设置,换热翅片的翅片宽度在从换热翅片的中部区域到中部区域两侧的端部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换热翅片上成排设置有管孔,在第一侧轮廓线和第二侧轮廓线的间隔方向上,中部区域内的管孔的排数大于端部区域内的管孔的排数,中部区域的高度为换热翅片的整体高度的25%‑50%。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得换热翅片更好地与风场的高流速区和低流速区匹配,进而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3187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276142.6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30 , F24F13/24 , F24F1/0063 , F24F1/0067 , F24F1/0018 , F24F1/0323 , F24F1/03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呈环形;风扇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中部镂空处。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换热器的中部镂空处可设置风扇装置,则风扇装置的径向出风可直接进入换热器内,通过调整风扇装置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的角度,可实现降低气流阻力和撞击异常音等,降低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风扇装置嵌入换热器的中部镂空处,节省了空间,使得换热组件的结构更紧凑,更方便地应用于空气调节系统中。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98358.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IPC: F24F13/30 , F24F1/0067 , F24F1/0014 , F24F1/0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热交换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一种气体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和挡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壁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壁板上设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挡板,设有多个排风口,所述挡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通过滑动所述挡板调节所述排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重合面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体热交换装置,具有以下优势:实现多个方向的气流输出,可以通过排风口和出风口的重合面积的调节,调节气流量,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0486874.8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67 , F24F1/0325 , F24F13/30 , F28F3/00 , F28F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装置,包括壳体、换热翅片、风机组件、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分别设置于换热翅片的一方和另一方,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被配置为汇流流经换热翅片的气流。在由换热翅片的主表面所在平面形成的参考截面上,换热翅片的峰值宽度的中垂线分别与第一侧轮廓线形成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并进一步与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形成第三交点和第四交点,其中第一交点的切线与相邻的第三交点的切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27‑37度,第二交点的切线与相邻的第四交点的切线之间的第二夹角为36‑46度。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风管式空调装置在汇流效果和出风顺畅度两方面实现有效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144241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0045469.X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室内侧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侧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以及层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侧内,其形成有进风通道;其中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到达所述进风通道,所述层流风机通过流体粘性效应扰动进入所述进风通道的所述室内空气形成层流风,所述层流风通过所述室内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到达室内。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80596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792151.3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IPC: F24F1/0284 , F24F13/30 , F24F1/0325 , F24F1/0323 , F24F13/08 , F24F13/00 , F24F1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包括壳体和隔板,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对应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室内风道组件,室内进风口与室内风道组件之间设置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能够避免在进风口与室内风道组件之间靠近壳体的部位产生涡流,保证气体流动的顺畅性,减小噪音,减小系统压损,增加风量。第二腔室对应第一室外进风口、第二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双向吸风离心风机,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与第一、第二室外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同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大大提高,可降低离心风机的转速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37539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27306.2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IPC: F24F1/031 , F24F1/0323 , F24F1/0325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热装置及空调器,其中,用于空调器的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板、多个散热片和散热管,安装板用于与空调器的电控盒连接;多个散热片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散热片朝远离电控盒的方向延伸;散热管设置在安装板上,散热管用于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回气管连通。本发明在空调器的散热装置上同时设置了散热片和散热管,可以降低因通风不畅及电机转速降低造成的散热不良问题带来变频元器件损伤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35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010486869.7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F3/00 , F28F1/24 , F24F13/30 , F24F1/0067 , F24F1/0325 , F28F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和换热管。换热翅片上设置有管孔。换热管穿设于管孔内。换热翅片上设置有涡流发生器,涡流发生器用于使得从换热管的迎风侧流入的气流在涡流发生器的作用下形成涡流,进而减小换热管的背风侧的尾流区的面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换热管的背风侧的尾流区的面积,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0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1401599.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D1/047 , F24F1/0067 , F24F1/0325 , F24F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空调,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叠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换热器顶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底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底端的距离,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连接件,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减小了换热器的整体体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现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相对固定,提高了换热装置的连接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