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73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6299.2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中国海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海洋观测站位智能设计方法,属于站位智能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多源海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制作深度学习样本集,构建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经过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海洋观测站位推理。本发明的海洋观测站位智能设计方法填补了使用人工智能方法设计海洋观测站位的空白,解决了现有站位设计方法中人工站位设计效果不稳定、环境复杂海域站位设计困难、传统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7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73526.1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三亚海洋实验室
IPC: C08F220/40 , C01B32/05 , C08F220/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丁香酚基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碳化物材料。本发明以丁香酚基化合物和丙烯酸酐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酯化单体;再将酯化单体和乙烯基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沉淀聚合机理合成粒径为0.8~1.5μm的丁香酚基聚合物微球;然后将该聚合物微球顺次进行预氧化、碳化,得到粒径为0.4~1.0μm的碳化物材料。相较于其它合成方法,本发明制备方式简单,操作容易,对人体和环境较为友好,所得聚合物微球具有单分散性、粒径大小分布均一的优点,最终合成的碳化物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1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645920.X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中国海洋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扇贝品种鉴定方法及其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扩增引物为HZ,分别由左端引物序列HZ‑F:5’‑CATTAACATCGTGGTCATTGGC‑3’和右端引物序列HZ‑R:5’‑AGTTTGTCCAACACCCAGGC‑3’组成。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能够快速简便地鉴别出海湾扇贝、紫扇贝、海湾与紫扇贝杂交一代、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等多个扇贝品种。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仅通过PCR扩增即可实现扇贝品种鉴定,简单高效且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5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7364.8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IPC: C07D209/86 , A01N43/38 , A01P13/00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60 , C08F222/38 , C09D5/16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咔唑类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它的用途,咔唑类酰胺衍生物具有下述的化学结构式(I):#imgabs0#本发明化学结构式(I)结构的咔唑类酰胺衍生物合成方法简单,原料价廉易得,它以荧光活性驱避与化学活性驱避共同发挥防污作用,对环境危害小,符合防污材料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83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2153.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表面拓扑碳微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腈、第一碳碳双键不饱和单体、第一溶剂与第一引发剂混合,进行沉淀聚合反应,得到第一粉末;将第一粉末、第二溶剂、第二碳碳双键不饱和单体与第二引发剂混合,进行种子聚合反应,得到碳微球前驱体粉末;碳微球前驱体粉末进行预氧化,然后在保护气氛下碳化,得到表面拓扑碳微纳米材料。本发明通过改变单体种类及用量、溶剂种类及比例来控制形貌、粒径和组成,碳化后得到不同组成、形貌及碳化程度的表面拓扑碳微纳米材料,其最小反射损耗为‑37.5~‑48.7dB,有效吸收频宽为3.8~6.1GHz。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85866.4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海洋鱼脑或皮肤色素细胞组织细胞核的方法,属于细胞核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取海洋鱼脑或皮肤色素细胞组织细胞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组织裂解及细胞核释放:取海洋鱼的组织,加入NE buffer溶液后,捣碎匀浆,然后过细胞筛,所得溶液进行离心;b、细胞核洗涤:a步骤离心后的产物去除上清液,用Wash buffer溶液洗涤沉淀,离心分离,得到细胞核。本发明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海洋鱼类脑组织中成功分离提取大量较为纯净的完整的细胞核,
-
公开(公告)号:CN1172222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36836.X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Fe/Co/Ni纳米颗粒的N,O掺杂类核桃状多孔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微球基底的合成、聚合物微球@糖‑Fe/Co/Ni复合微球的合成与碳化等步骤。在该类核桃状多孔碳复合微球与石蜡的质量比为1:4~8和匹配厚度2.0~3.0mm的条件下,它的最小反射损耗为‑28.5~‑48.1dB,最优有效吸收频宽是5.44GHz,因此本发明开辟了组分调节的新路径,引入了缺陷工程和形貌设计,实现了具有优异电磁波吸收性能的碳复合微球吸收体的新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5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31309.X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南蓝茵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42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对虾存活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相机收集对虾的俯视图图像,并添加单体对虾的状态标签;对标记后的多个俯视图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分成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建立YOLOv5S模型,采用训练集中的俯视图图像对所述YOLOv5S模型进行一次训练;对训练集中的俯视图图像进行分割增强,并输入到进行一次训练后的所述YOLOv5S模型进行二次训练,训练结束后获得对虾存活状态检测模型;将待检验的对虾图像输入到所述对虾存活状态检测模型中,测定出对虾的存活状态,本发明实现了对虾存活状态的高通量自动化精准检测,在对虾养殖和抗逆性测试中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由于人工肉眼观察的误判和漏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6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77572.7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鱼类肝、鳃组织细胞核的提取方法,属于细胞核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鱼类肝、鳃组织细胞核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组织裂解:取海洋鱼类的组织,加入NE1裂解液中破碎并裂解,得到浑浊液;S2、细胞核释放:用细胞筛将S1步骤得到的浑浊液过滤,滤液离心,得到沉淀;S3、细胞核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S2步骤得到的沉淀,得到海洋鱼类组织细胞核。本发明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海洋鱼类肝组织或鳃组织中成功分离提取大量较为纯净的完整的细胞核,且操作过程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利用离心机及显微镜等常见实验室仪器即可完成细胞核提取过程,整个过程用时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80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00036.2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浑浊强散射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及系统,涉及水下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图像步骤、S2.图像预处理步骤、S3.建立主特征提取网络步骤、S4.主特征提取网络训练步骤、S5.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步骤。本发明采用浑浊强散射图像增强网络和特征点提取网络共用主特征提取网络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水下浑浊强散射环境中水下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定位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共用的主特征提取网络,可以信息共享的同时,减少了整个模型的参数量,保证了在水下嵌入式设备上的实时部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