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入口管及其箱体式排气后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808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079490.7

    申请日:2018-01-26

    发明人: 吕春虎 李伟

    IPC分类号: F01N13/00

    摘要: 一种排气入口管及其箱体式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相配合的第二壳体部以及入口管;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末端部以及自所述末端部延伸出来的弧形部,所述末端部呈圆弧状以形成进气管道的一部分,所述末端部设有第一边缘,所述弧形部设有出口端面,所述出口端面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内侧;所述第二壳体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边缘相接合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焊接在一起共同形成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入口管至少部分插入所述进气管道中,并与所述进气管道固定在一起。如此设置,充分利用了弧形部的截面积进行排气分布,减小了排气入口管及其箱体式排气后处理装置的长度。

    箱体式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56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055379.4

    申请日:2018-01-19

    IPC分类号: F01N13/00 F01N3/28

    摘要: 一种箱体式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若干后处理组件以及腔体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二端盖以及外壳。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入口管。所述腔体组件包括混合管以及气流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管包括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以及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多孔管。所述气流混合装置位于所述多孔管的下游。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多孔管以及气流混合装置,增强了尿素的破碎及与壁面间的换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排气后处理装置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56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054810.3

    申请日:2018-01-19

    IPC分类号: F01N3/20 F01N3/28 F01N13/00

    摘要: 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排气入口、第二后处理组件、排气出口以及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管以及将所述混合管固定在腔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混合管包括锥形部,其中所述锥形部包括第一内腔体、围绕在所述第一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第一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如此设置,使得气流以形成旋流的方式进入所述混合管中,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排气后处理装置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5641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054123.1

    申请日:2018-01-19

    IPC分类号: F01N3/20 F01N3/28 F01N13/00

    摘要: 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排气入口、第二后处理组件、排气出口以及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管以及将所述混合管固定在腔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气流入口,使得气流以形成双旋流的方式进入所述气流入口中。如此设置,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余热回收系统及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534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410722127.4

    申请日:2014-12-03

    CPC分类号: Y02T10/16 Y02T10/47

    摘要: 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用以连接于发动机排气端下游的氧化催化器、位于所述氧化催化器下游的颗粒捕集器、位于所述颗粒捕集器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以及用以控制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的控制器,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能量回收装置以及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相连且用以对所述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的利用方法,其包括启动所述加热单元以对所述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加热的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对尾气的处理效率。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89809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10055394.9

    申请日:2018-01-19

    发明人: 王聪 吴琳 王平

    IPC分类号: F01N3/28 F01N3/20

    摘要: 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封装,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三板片以及混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片设有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所述混合器包括隆起部以及位于所述隆起部的下方的第四空间与第五空间。所述隆起部设有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设有连通第三空间与第四空间的若干第一穿孔,所述第二侧边设有连通第三空间与第五空间的若干第二穿孔。所述壳体与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相互配合以防止在安装所述混合器时与所述壳体产生相对转动的定位构造。如此设置,便于装配定位。

    混合管及其排气处理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62051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1179877.7

    申请日:2015-03-17

    发明人: 王林

    IPC分类号: F01N3/28 F01N3/20

    摘要: 一种混合管,用于发动机排气处理装置中,所述混合管呈中空结构,所述混合管的一端形成有气流进口,所述混合管的另一端被堵上;所述混合管的端面呈螺旋状,所述混合管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气流出口以形成排气旋流。如此设置,增加了气流在有限空间内的行程,以增加尿素液滴蒸发的距离,提高了蒸发率,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混合管的排气处理装置。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8486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19969.2

    申请日:2018-10-19

    发明人: 王聪 吴琳

    IPC分类号: F01N3/20 F01N3/28

    摘要: 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设有内部空间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混合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进气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所述挡板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腔的进气口,所述混合板包括向所述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所述曲面部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腔的若干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曲面部能够改善气流在曲面部表面的分布,从而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以及拆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372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446383.9

    申请日:2017-06-14

    IPC分类号: F01N3/035 F01N3/28

    摘要: 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后处理组件,其中后处理组件包括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组件相连通的柴油颗粒过滤器组件。所述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组件通过一个绑带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柴油颗粒过滤器组件的一端用第一卡箍与柴油机氧化催化器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柴油颗粒过滤器组件的另一端用第二卡箍与一个安装法兰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拆卸柴油颗粒过滤器组件。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拆卸方法。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15831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75568.9

    申请日:2017-09-19

    发明人: 王聪

    IPC分类号: F01N3/28

    摘要: 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一侧的第一板片、位于所述混合管另一侧的第二板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三板片。所述混合管包括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如此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第二遮板进行整流,提高了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混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