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分子、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4920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0639886.9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分子、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器件,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电致变色分子包括聚氨基酸骨架单元和有机小分子结构单元,所述有机小分子结构单元包括苯胺类结构单元,紫罗精类结构单元或染料类结构单元的一种。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聚氨基酸与有机小分子的结合,增强了其循环可逆性。另外,本发明中极性较大且存在柔性空间结构的聚氨基酸骨架,有效地提升电致变色薄膜的成膜性,并且存在可以稳定强极性变色分子结构的微环境以及足够的作为传导电子的媒介的氢键,能够进一步提升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转移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速度、循环可逆性和着色效率。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74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39867.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电致变色分子和电解质,所述电致变色分子和所述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比为0.001‑1000,且所述电致变色分子的结构中包括电致酸结构单元和染料结构单元。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将电致酸分子与染料分子连接在一个分子上得到电致变色材料,兼顾了染料分子的高摩尔吸光系数、电致酸机理设计分子的颜色可调性,且电致酸分子在发生氧化/还原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的变化,并与染料分子颜色的叠加,实现了黑色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同时使得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具备高对比度、高着色效率、快的响应速度和褪色速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长的双稳态保持时间。

    一种基于NFC的电致变色器件驱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41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52436.3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FC的电致变色器件驱动系统及方法,包括电致变色器件、发射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发射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通信连接,所述发射装置包括读写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NFC电子标签和信号调理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NFC电子标签与所述读写器相匹配,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共同作用,保证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状态的智能控制。

    一种药品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35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52447.1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药品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药品管理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药品的电子标签信息,其中,所述电子标签信息包括所述药品的包装电子标签的包装电子标签信息;根据所述电子标签信息生成用于在电子设备处显示的用户指示界面,以用于指示用户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操作情况生成用户控制信息,所述用户控制信息用于令所述药品的储存柜生成用户提示信号,其中,所述储存柜包括储存柜电子标签和与所述储存柜电子标签匹配的提示设备,当所述储存柜电子标签接收到所述用户控制信息时,根据所述用户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提示设备生成所述用户提示信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快速及准确地确定药品的存取位置,以方便用户进行药品管理。

    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7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52437.8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骨架及修饰在所述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骨架上的可聚合活性官能团;其中,所述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骨架包括苯胺类材料、紫罗精类材料或染料类材料,所述可聚合活性官能团包括含有活性碳碳双键的官能团,所述含有活性碳碳双键的官能团包括苯乙烯官能团、丙烯酸酯衍生物官能团和丙烯酰胺衍生物官能团。本发明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成膜性好,能够形成相互交联的网状结构,显著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保留了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适于通过原位光固化或光刻方式制备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良好的图案化潜力。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543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51832.1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器件技术领域,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亚铜盐薄膜和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本发明将亚铜盐作为刺激响应分子,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调控铜离子与荧烷类染料分子之间的配位作用使染料分子的内酯环打开或关闭,由于某些荧烷染料在开环和闭环的状态都较为稳定,使得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好的双稳态性质,较好的透过率变化。

    具有不对称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61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36300.0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对称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丙烯酰胺作为单体,N,N-二甲基双丙烯酰亚胺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作为热引发剂,四甲基乙二胺作为催化剂,氯化钠作为电解质制备离子导电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离子导电层;在透明的ITO电极上沉积均匀的阴极变色薄膜作为电致变色功能层,将导电型水凝胶均匀放置在电致变色层上;再将易于氧化的电化学物质或者易于氧化的金属离子,放置在导电层的边缘,用保鲜膜封装,得到了基于不对称电极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本发明制备了性质优良的器件。器件结构简单,且省去了复杂的封装过程;具有很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质。

    一种电响应伪装网的无线驱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840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67239.5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伪装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响应伪装网的无线驱动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无线驱动方式实现了对电响应伪装网各个伪装基元器件的单独控制,伪装基元器件的排布能够根据伪装场景的变化做出调整。当某一位置的伪装基元器件出现故障时,可快速且独立地更换该位置的器件,无需对整个伪装网进行重新制备;帮助电响应伪装网摆脱了对电源线和导线的依赖,提高了设备便携性;通过调节发射线圈中的电流有无及大小来为伪装基元器件提供所需的电压,为不同的伪装基元器件提供更加灵活的驱动电压以及更丰富的控制模式。本发明极大地简化了伪装网侧的电气系统复杂度,有效减少了各伪装基元器件之间可能出现的信号干扰问题。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7410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0639867.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电致变色分子和电解质,所述电致变色分子和所述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比为0.001‑1000,且所述电致变色分子的结构中包括电致酸结构单元和染料结构单元。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将电致酸分子与染料分子连接在一个分子上得到电致变色材料,兼顾了染料分子的高摩尔吸光系数、电致酸机理设计分子的颜色可调性,且电致酸分子在发生氧化/还原的过程中伴随着颜色的变化,并与染料分子颜色的叠加,实现了黑色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同时使得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具备高对比度、高着色效率、快的响应速度和褪色速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长的双稳态保持时间。

    一种电响应伪装网的无线驱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84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67239.5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伪装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响应伪装网的无线驱动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无线驱动方式实现了对电响应伪装网各个伪装基元器件的单独控制,伪装基元器件的排布能够根据伪装场景的变化做出调整。当某一位置的伪装基元器件出现故障时,可快速且独立地更换该位置的器件,无需对整个伪装网进行重新制备;帮助电响应伪装网摆脱了对电源线和导线的依赖,提高了设备便携性;通过调节发射线圈中的电流有无及大小来为伪装基元器件提供所需的电压,为不同的伪装基元器件提供更加灵活的驱动电压以及更丰富的控制模式。本发明极大地简化了伪装网侧的电气系统复杂度,有效减少了各伪装基元器件之间可能出现的信号干扰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