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0124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61214.X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品位置和身份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超高频RFID读写模块通过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通过超高频天线通道切换器分时切换天线通道,不同的天线通道,通过所述无线电信号读取多个位置上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按时序判别天线通道对应的物品位置,从而获取物品位置和身份信息。可自动识别物品的RFID标签,实现物品的位置和身份信息的精准识别和无感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80784.4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2458 , G06F16/2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据融合与感知协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能计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调用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数据进行预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数据作为云平台二次辨识的基础数据,存储至云平台二次数据库;针对云平台二次数据库存储的基础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针对云平台二次数据库中存储的二次辨识后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获取统计信息;获取信息系统预设时段内的电器的冻结电量信息,根据统计信息,判断电器是否出现异常,完成对电器数据的融合与感知的识别处理。本发明提供了在统一信息采集系统模式下,实现了数据的融合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4196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38060.1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识ID和IMEI的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模块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远程通信模块分配惟一的标识ID,并将所述标识ID写入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的内存区域;将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的初始状态设置为未激活状态;将分配的所述远程通信模块标识ID同步至生产调度平台,通过所述生产调度平台建立包括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的标识ID的合法库。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3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65290.7
申请日:2020-07-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测试主机从用电负荷用例库中选取至少一个录波文件作为用电负荷数字量测试数据,并将所述用电负荷数字量测试数据发送至大电流波形回放仪;利用所述大电流波形回放仪将所述用电负荷数字量测试数据转换成用电负荷模拟量信号,并发送至负荷辨识设备;利用所述负荷辨识设备对所述用电负荷模拟量信号进行辨识,获取所述用电负荷模拟量信号的辨识结果,并将所述辨识结果反馈至测试主机;利用测试主机将与所述用电负荷数字量测试数据对应的结果标注信息和所述辨识结果进行比较,生成测试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1122162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964039.8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晓东 , 姜洪浪 , 杜新纲 , 雷民 , 林繁涛 , 徐英辉 , 郜波 , 段晓萌 , 王爽 , 赵婷 , 左嘉 , 罗冉冉 , 郭清营 , 姬云涛 , 江小强 , 王晔 , 崔星毅 , 邹跃 , 康海 , 高玉晓 , 杨旭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虚拟机的专用指令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按照预设的编码格式构建的基于寄存器设计的电能表专用指令集;利用电能表上的虚拟机对按照预设单位读取的指令的完整性进行判断;当读取的指令满足完整性要求时,根据所述电能表专用指令集对读取的指令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当读取的指令有效时,对读取的指令进行解析处理,并根据所述电能表专用指令集完成与读取的指令相应的操作。本发明通过规范化定义一套统一的指令集,并将电能表应用程序编译成该指令集的指令流,该指令流可以运行在所有实现该指令集虚拟机的处理器上,实现了电能表应用统一化,便于电能表的管理,实现了电能表应用升级的灵活性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56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90680.7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晓东 , 姜洪浪 , 杜新纲 , 雷民 , 徐英辉 , 林繁涛 , 郜波 , 段晓萌 , 赵婷 , 王爽 , 罗冉冉 , 左嘉 , 郭清营 , 姬云涛 , 江小强 , 崔星毅 , 邹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智能电能表装置及通信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集成蓝牙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计量模块;所述集成蓝牙模块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并通信所述集成蓝牙模块用于与外部具有预设接口协议的设备进行无线通信,通过建立的蓝牙通信通道传递通信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集成蓝牙模块接收的数据,并向所述集成蓝牙控制模块发送通信控制指令和通信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计量模块发送计量控制指令并接收所述计量模块反馈的计量数据;所述计量模块用于计量电能;所述装置及方法通过使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并实现电能表无辅助端子化设计,提高了电能表通信速率可靠性和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825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13721.0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判断节电器窃电行为的诊断方法及系统:智能电能表采集第一节点在第一开关断开时的有功功率P1O和无功功率Q1O;智能电能表采集第一节点在第一开关导通时的有功功率P1C和无功功率Q1C;高精度多路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第二节点在第一开关断开时的有功功率P2O和无功功率Q2O;高精度多路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第二节点在第一开关导通时的有功功率P2C和无功功率Q2C;高精度多路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第三节点在第一开关断开时的有功功率P3O和无功功率Q3O;当有功功率P1O、有功功率P2O、有功功率P3O、有功功率P1C以及有功功率P2C相等,并且无功功率Q1O、无功功率Q2O、无功功率Q3O、无功功率Q1C以及无功功率Q2C相等时,则诊断节电器不节电不窃电。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67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12368.4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表的湿度步进强化试验方法及系统,属于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对待测智能电能表进行强化试验的湿度范围;1.1在试验箱对待测智能电能表进行试验前预测试,确定多个参数中的每个参数的初始值;1.2预定时间内确定待测智能电能表完全湿透,根据试验项目对待测智能电能表进行1.5小时的强化试验,获取每个参数的当前值;1.3判断任意参数的当前值与初始值的差值是否满足截止判据,当不满足截止判据时,RH<85%时RH=RH+10%或RH>85%时RH=RH+5%,进行步骤1.1。本发明得到在不同步长组合下智能电能表的测试项目结果,更加准确地确定智能电能表温度和湿度的极限工作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90853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02529.1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能计量用多功能联合接线盒用测试工装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盖和测试工装本体,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流接线端子和电压接线端子,所述电流接线端子上设置有按动式检测开关,所述电流接线端子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现校仪连接的电流连接触点;所述电压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现校仪连接的电压连接触点;所述底座盖为一开口盒体,其开口侧与所述底座相连接闭合;所述底座盖的底面上设置有检测开关通过孔,所述检测开关通过孔与所述检测开关的按钮相对设置。上述开关与电路完全隔离,操作人员无需带电作业,且开关的操作简单易行,避免了工作人员无带电作业,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4154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63208.2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内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硅胶、热管、散热板;所述导热硅胶贴在发热元件上,热管的一端与导热硅胶连接,另一端与散热板连接;导热硅胶与热管位于发热元件所在设备的腔体内部,散热板位于设备的腔体外部;散热装置所在的设备壳体处于密封状态,解决了使用风扇的散热方式不能将仪器设计成密封式结构,不能很好地防水和防尘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