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1673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826855.9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F23G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燃烧脱除VOC的装置及方法,按照物料流动方向,所述装置包括水合反应单元(R2)和燃烧反应单元(R3),其中,所述水合反应单元(R2)包括丙烯水合反应器;所述燃烧反应单元(R3)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下段为起燃段(R3A),上段为飞温段(R3B)。采用所述装置的方法包括:1)在丙烯水合反应器中,使VOC物料中的部分丙烯与水进行水合反应;2)将步骤1)水合反应得到的VOC气体送入固定床反应器,使VOC气体进行催化燃烧反应。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方法特别适用于丙烯含量高的VOC尾气治理,能够使物流出口VOC含量小于120mg/m3,有利于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60915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510691187.9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低碳烯烃产生的裂解气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非选择性加氢的条件下,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将所述裂解气进行非选择性加氢处理,使得裂解气中的炔烃和二烯烃转化为单烯烃和/或烷烃;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为以Ni和选自Zn和/或Sb为金属活性组分的负载型Ni系催化剂;(2)将步骤(1)加氢后的裂解气在负载型Pd‑Pt系催化剂存在下,与空气进行燃烧反应;其中,所述负载型Pd‑Pt系催化剂以Pd和Pt为金属活性组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较好地避免因裂解气直接燃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且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石油化工小试和中试试验,有利于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4549399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310504777.7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7/228 , C07D307/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1,4-丁二醇气相脱氢的壳层催化剂,由Cua-Xb-Sbc-SiCd-Oe氧化物组合物涂敷于无孔载体上制得该壳层催化剂,其中X为Zn、Zr、Mn中的至少一种,a=100,b=5~30,c=0.1~5,d=0.1~5,e为对应氧化物根据化学计量比的值,所述的SiC的比表面积为10~300m2/g,所述的无孔载体为碳化硅陶瓷、滑石、惰性氧化铝瓷、刚玉和石英砂。其应用于1,4-丁二醇气相脱氢法制备γ-丁内酯时,停留时间足够短,从而达到反应能够长周期运行同时能够生成较高纯度Υ-丁内酯产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54939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4777.7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7/228 , C07D307/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1,4-丁二醇气相脱氢的壳层催化剂,由Cua-Xb-Sbc-SiCd-Oe氧化物组合物涂敷于无孔载体上制得该壳层催化剂,其中X为Zn、Zr、Mn中的至少一种,a=100,b=5~30,c=0.1~5,d=0.1~5,e为对应氧化物根据化学计量比的值,所述的SiC的比表面积为10~300m2/g,所述的无孔载体为碳化硅陶瓷、滑石、惰性氧化铝瓷、刚玉和石英砂。其应用于1,4-丁二醇气相脱氢法制备γ-丁内酯时,停留时间足够短,从而达到反应能够长周期运行同时能够生成较高纯度Υ-丁内酯产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54931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5400.3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6 , B01J23/889 , B01J35/10 , C07C7/148 , C07C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 Y02P20/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架铜氧化物壳层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催化剂由多孔载体和涂覆在多孔载体上的涂层组成;所述涂层为骨架铜氧化物组合物,骨架铜氧化物组合物包括:骨架铜氧化物CuCrAOx、β-SiC和三氧化二锑;CuO的含量为20~90wt%,;Cr2O3的含量为0.1~50wt%;A组分的氧化物含量为0.1~20wt%;β-SiC的含量为0.5~15wt%,三氧化二锑的含量为0.5~15wt%。本发明的催化剂可将进口液相丙烯中0.1ppm~5ppm一氧化碳脱除至小于30ppb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33853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46605.1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CuO和ZrO2,以催化剂总重为100%计,其中CuO含量为5~90wt%,ZrO2,含量为5~90wt%;所述催化剂是经过超重力中和、老化和水热再老化方式制得。本发明采用超重力-水热联合的制备方法,有利于铜催化剂前驱体中更容易洗涤和过滤,更容易实现催化剂中Na+的除去,使Na2O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285854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010204422.2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蒸汽裂解工艺中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产量的方法。蒸汽裂解工艺由裂解炉和分离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以蒸汽裂解工艺中产生的碳四馏分为原料的催化裂解系统,通过该催化裂解系统将碳四烯烃和烷烃混合物全部或者部分转化成富含有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裂解气,而目的产物的分离提纯主要由蒸汽裂解工艺中的分离系统完成。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充分挖掘蒸汽裂解中的分离(回收)系统的潜力,仅仅增加由裂解碳四催化裂解单元、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碳四催化脱氢单元以及简单的分离设备构成的催化裂解系统,增加了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产量,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297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010204397.8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蒸汽裂解工艺中丙烯、乙烯产量的方法。蒸汽裂解工艺由裂解炉和分离(回收)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以炼油工艺中产生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的催化裂解系统,通过该催化裂解系统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全部或者部分转化成富含有丙烯、乙烯的裂解气,将催化裂解气冷却分离形成碳五以下馏分物流和碳六以上馏分物流,而且碳五以下馏分物流的分离提纯由蒸汽裂解工艺中的分离(回收)系统完成,碳六以上馏分物流通过加氢或者与石脑油混合等方式降低其中或混合物中的烯烃含量之后用作裂解原料,解决裂解原料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充分挖掘蒸汽裂解中的分离(回收)系统的潜力,仅仅增加由催化裂解反应器和简单的分离设备构成的催化裂解系统,增加了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烃的产量,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297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10204397.8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蒸汽裂解工艺中丙烯、乙烯产量的方法。蒸汽裂解工艺由裂解炉和分离(回收)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以炼油工艺中产生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的催化裂解系统,通过该催化裂解系统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全部或者部分转化成富含有丙烯、乙烯的裂解气,将催化裂解气冷却分离形成碳五以下馏分物流和碳六以上馏分物流,而且碳五以下馏分物流的分离提纯由蒸汽裂解工艺中的分离(回收)系统完成,碳六以上馏分物流通过加氢或者与石脑油混合等方式降低其中或混合物中的烯烃含量之后用作裂解原料,解决裂解原料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充分挖掘蒸汽裂解中的分离(回收)系统的潜力,仅仅增加由催化裂解反应器和简单的分离设备构成的催化裂解系统,增加了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烃的产量,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664692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810119383.9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混合C4烯烃转化制取丙烯和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在催化剂中引入包括镧系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和磷氧化物的改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高丙烯收率和低氢转移程度。由本发明的催化剂在下述反应条件下进行催化混合C4烯烃转化制丙烯和乙烯的反应:反应温度460~600℃、压力-0.05~0.3MPa、进料水与进料C4的重量比0~1、重量空速1~20h-1。使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在催化混合C4烯烃转化制取丙烯和乙烯的过程中,与未改性分子筛相比,可明显提高丙烯和乙烯收率。同时,副产C1~C3烷烃产率明显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