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028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1239757.2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性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诱导改性网膜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和一种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和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聚丙烯和任选的抗氧剂进行熔融,得到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聚丙烯纤维;(2)采用改性功能单体溶液,在紫外光作用下,将所述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3)将改性聚丙烯纤维进行成网处理,得到三维多孔改性网膜。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5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1264856.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和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包括固体组分与液体组分,其中,所述固体组分包含卤化镁与烷氧基钛的络合物、烷氧基镁与四价卤化钛的络合物,以及卤化镁醇合物;所述液体组分包含分散剂与第一醇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卤化镁与烷氧基钛的络合物以及烷氧基镁与四价卤化钛的络合物的化学通式为Mgm·Tin·(R1O)m·(R2O)m·X4n,其中X为卤素,m为正整数,1≤2n/m≤1.6。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可以利用不受颗粒形态限制的烷氧基镁为初始原料,采用非毒性物质体系完成烷氧基镁向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的转化。发明的催化剂载体颗粒形态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73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1193724.9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1/18 , B01J31/02 , C07D31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高比表面积介孔碳材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丁酮‑乙二醇缩酮合成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超高比表面积介孔碳材料以及在超高比表面积介孔碳材料的外表面和内孔壁以及球中心负载有对甲苯磺酸,超高比表面积介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0‑3500m2/g,孔体积为0.3‑3cm3/g,平均孔径为2‑15nm。该催化剂在用于丁酮‑乙二醇缩酮合成反应中,能够减少副反应,提高产品纯度,有利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602353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241273.1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膦酸酯钕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膦酸酯钕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膦酸酯钕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膦酸酯钕溶液在25℃下以浓度为0.1mol/L时测定的溶液粘度低于200mPa·s,且所述膦酸酯钕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在膦酸酯钕浓度为0.1mol/L时不高于10ug/g。根据本发明的膦酸酯钕溶液,其具有粘度低和杂质含量低的优点,可以很方便地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特别有利于输送和精准计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233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254291.3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7D307/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丁二酸酐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顺酐溶液分为两股物料,一股与经冷却或未冷却的部分二段加氢反应的液相物料混合后,从一段加氢反应器底部液相进料口和/或下部液相进料口进入一段加氢反应器与氢气接触进行加氢,氢气从一段加氢反应器的底部气相进口和/或下部气相进口进入所述一段加氢反应器;(2)一段加氢产物依次进行冷却降温,气液分离,气相全部从二段加氢反应器底部和/或下部气相进口进入二段加氢反应器,气液分离的液相与另一股顺酐溶液混合后,从二段反应器底部和/或下部液相进料口进入二段加氢反应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撤出反应放出的热量,气液固接触好,催化剂有效利用率高,投资省。
-
公开(公告)号:CN11316630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1980068497.1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均相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聚烯烃催化剂的方法包括:(i)提供热活化处理过的介孔材料,所述热活化处理在300‑900℃的温度下进行3‑48h的时间;(ii)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热活化处理过的介孔材料(iia)用含有镁组分的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和然后用含有钛组分的溶液进行浸渍处理,(iib)用含有钛组分的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和然后用含有镁组分的溶液进行浸渍处理,或者(iic)用含有钛组分和镁组分二者的溶液进行共浸渍处理,以得到待喷浆料,和(iii)将得自步骤(ii)的所述待喷浆料进行喷雾干燥,以得到固体聚烯烃催化剂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聚烯烃催化剂在用于烯烃聚合反应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并且能够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熔融指数较优的聚烯烃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39807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1230594.1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潮汐式二氧化碳高效生物甲烷化装置及方法,主要包括气体扩散区、液相反应区和气相反应区;气体扩散区与液相反应区之间设置有微孔曝气器,液相反应区和气相反应区之间设置有多孔板。液相反应区和气相反应区内分别装填具有良好二氧化碳甲烷化活性的颗粒型厌氧生物膜和生物膜载体。在潮汐式操作方式下,颗粒型厌氧生物膜始终浸没在营养液中,且处于膨胀或流化状态,而生物膜载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干湿交替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氢气依次被颗粒型厌氧生物膜和生物膜载体转化,最终生成高品位甲烷。本发明能在低成本条件下提高活性生物量和气液传质效率,实现CO2高效生物甲烷化,为CO2资源化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03712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1262302.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醇脱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甲基异丁基甲醇脱水制备4‑甲基‑1‑戊烯的方法,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量计,所述催化剂包含:80‑99.85wt%的主活性组分、0.04‑9wt%的IIA族氧化物、0.06‑8wt%的ⅠB族氧化物和0.05‑7.5wt%的ⅡB族氧化物;所述主活性组分选自IVB族氧化物、IIIA族氧化物、IVA族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用于甲基异丁基甲醇脱水反应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生成4‑甲基‑1‑戊烯(α‑烯烃)的选择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90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1221982.3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L23/12 , C08L23/08 , C08L71/02 , C08L23/14 , C08L51/06 , C08J5/18 , B32B27/32 , B32B27/06 , B65D65/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聚丙烯a和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b,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聚烯烃弹性体y和聚丙烯接枝物z;所述聚丙烯接枝物z包括衍生自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单元和衍生自含烯基的硅烷类单体的结构单元。本发明制备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抗冲性能、光学性能和拉伸性能,而且在较低的热封温度下具有很好的热封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9452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1710985568.7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塑料领域,提供一种低VOC低气味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共混的以下组分:聚丙烯、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吸酸剂和抗氧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丙烯,所述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为0.04~1.8重量份,所述吸酸剂为0.05~1重量份,所述抗氧剂为0.05~1重量份。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气味可显著降低,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并且,操作工艺简单可靠,投入成本较低,适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高档汽车内饰件、医用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