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73091.6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模拟装置,涉及呼吸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顶部设置有模拟室,所述模拟室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呈Y型结构,所述气管的底端套接有模拟肺气囊,所述模拟室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中间处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边缘处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盘的一端铰接有抽拉杆。本发明能够有效模拟人体呼吸特征,广泛应用于呼吸防护测评、呼吸系统病理学探究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28012.X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阻便携式呼吸流量直接监测装置,包括粘弹性硅胶面罩、调温导流管和集合装置,集合装置包括换气结构、位移监测机构和呼吸流量换算存储系统,换气结构与调温导流管相连接,换气结构的一侧设有气体释放管,呼吸流量换算存储系统与位移监测机构电连接。克服了现有呼吸监测技术复杂,装备庞大、笨重、不易便携的缺点,能够有效应用于作业状态下人体呼吸流量的实地实时现场监测,克服了现有技术精准性差的缺点,可实现对人体呼吸流量的高效精准监测,克服了现有直接法呼吸监测技术需在人体口鼻外额外附加较高空气阻力、影响人体自然状态下呼吸状态的不足,可实现在超低阻力下对人体自然状态下真实呼吸流量进行精准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3279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针对使用者,根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系,建立三维负压图谱,并确定使用者的个体有效吸程区;S20、设定送风点,根据三维负压图谱,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最大送风距离送风角度αF、最高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H和最低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S30、建立送风量计算模型,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送风量。本发明能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时变三维负压图谱精准量化多孔风束的最佳送风角度及最低送风量,并最终实现基于翼点动脉压监测的多孔风束送风角度及风量实时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49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685755.X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颗粒物及有害气体零损失检测系统及方法,本系统包括颗粒物检测系统和气体检测系统;颗粒物检测系统包括设在第二腔室内的第一腔室、能够穿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注液管道和毒气探测针,第一腔室的底板上设有磁力搅拌棒和下孔洞;所述下孔洞的下方设有与其对应的可控温升降台;气体检测系统包括第二腔室、与毒气探测针电性连接的气体分析仪以及若干气体传感器;本发明将颗粒物制成悬浊液,能够实现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的零损失检测;能够实现不同燃烧温度、不同的氧气浓度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同时通过智能天平监测可燃物质量变化,可研究任意时刻可燃物质量变化与颗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54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25480.1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个体防尘呼吸器效能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尘肺病防治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两个动物实验腔室、连接管以及仿人呼吸模拟器;两个动物实验腔室分别为第一实验腔室和第二实验腔室,第一实验腔室内设置有产尘系统;连接管内设置有个体防尘呼吸器滤材,用于对流经连接管的含尘气流进行过滤。本发明可更加准确、直观的显示粉尘对小白鼠肺部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个体防尘呼吸器的防尘效果,实验结果通过对小白鼠肺部解剖、病理切片的对比来呈现,对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具备更大的警醒作用;同时,实验过程中依据人体的呼吸更近似于正弦波式的循环流量,利用仿人呼吸模拟器技术,做到了对工人作业时呼吸的精准模拟,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8372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22171.6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6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与物理模型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预测系统及方法,系统:传感监测网络包括多个传感监测单元,传感监测单元包括粉尘浓度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风速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一和微控制器一;空间建模单元包括多个激光传感器、多组相机矩阵、数据传输模块二和微控制器二;数据中央处理单元包括中央数据库、三维空间重筑处理模块、粉尘浓度场计算模块、双驱动粉尘浓度预测计算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三和处理器。方法:利用双驱动粉尘浓度预测计算模块进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分布的计算;通过可视化客户端实时显示待监测作业场所三维模型和粉尘浓度分布数据。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时、全面、准确地反映作业场所内不同位置处的粉尘浓度分布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388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094970.8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75
Abstract: 一种自校准的便携式振荡天平粉尘检测仪及使用方法,检测仪:包括壳体、气溶胶干燥系统、气溶胶预热系统、振荡测量系统、流量控制系统、校正测量系统和电源系统,气溶胶干燥系统对测试气体进行干燥处理;气溶胶预热系统实现测试气体在目标温度范围的动态平衡;振荡测量系统实现粉尘沉积过程中振荡频率的快速连续准确识别;校正测量系统用于修正振荡频率和实际工况流量换算,进而计算出测试环境的粉尘质量浓度。方法:使干燥后的测试气体的温湿度低于20%,将测试气体预热到目标温度范围内,采集振荡管的振荡频率,计算沉积的粉尘质量,转化出实际工况流量,计算出粉尘浓度。本发明可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以及使用者的运动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64355.4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1B5/0205 , A62B7/10 , A61B5/145 , A61B5/00 , A61B90/00 , G06N3/044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超前研判接尘矿工呼吸流量的方法,包括接尘矿工呼吸流量预测系统,所述接尘矿工呼吸流量预测系统由矿工呼吸特征参数监测组件、呼吸器及算法预测模块组成,还包括:所述矿工呼吸特征参数监测组件包括心率检测仪、血氧检测装置、温度测试仪及便携式个体呼吸监测仪,所述呼吸器为粘弹性硅胶半面罩,所述呼吸器上设有呼气阀,所述半面罩内外两侧均布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算法预测模块由信息接收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及信息输出单元组成,矿工呼吸特征参数实时上传至信息接收单元,并传入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及算法预测后通过信息输出单元输出,本发明方法预测模型鲁棒性强,预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67290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823193.X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电效应的高孔隙率聚乳酸高效空气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S1、制备高孔隙率PLLA纤维膜:将PLLA溶于溶剂1,获得纺丝原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LA纤维膜;S2、制备银纳米线分散液:将分散剂于硝酸银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添加形核剂,通过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到银纳米线分散液;S3、制备银纳米线电极膜:将S2所得分散液均匀粘附于聚乳酸无纺布上得到银纳米线电极膜;S4、制备高孔隙率高效低阻PLLA抑菌滤膜:将S1所得PLLA纤维膜与S3所得电极膜组合,得到高孔隙率高效低阻抑菌过滤膜。本发明具备可降解、高效微生物灭活、高力学性能、低阻、PM滤除性能优异的特
-
公开(公告)号:CN1168927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66278.3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个体防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体追随型送风防尘调温湿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调温湿空气循环净化装置、柔性风筒和送风管口装置;并通过角度自动追随方法实现送风角度对接尘工作人员的自动追随,通过管径自动校算方法根据接尘人员的位置和粉尘浓度自动调节送风管管径,同时根据环境情况自动调节温度与湿度。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自动化性能强,可在煤矿、建筑、车间等诸多涉尘场所推广,确保接尘工人的安全作业环境,为接尘人员提供健康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应用范围广,应用价值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