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1416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081226.3
申请日:2015-02-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包括两个圆形支撑骨架和若干根串接有红球菌载体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首尾分别与两个圆形支撑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一个圆形支撑架上布置若干根分割条,使该圆形支撑骨架被分割成多个方格,所述方格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分布有分割条的圆形支撑骨架上还固定有浮漂。本发明提供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充分发挥微生物与植物修复的各自优势,构建微生物系统为核心(水下部分)并辅助植物修复系统(水面部分)的复合植物-微生物修复系统,满负荷利用水体的立体结构,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高效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08590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99636.7
申请日:2016-06-0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22 , C12R1/01
CPC分类号: C12R1/01 , C02F3/348 , C02F2101/22 , C12N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微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其为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GTM1,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为CGMCC No.12346,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5日。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高浓度含铬废水(1000mg/L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24h内由1000mg/L降低到140mg/L,还原率为86%。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六价铬具有还原作用,将其用于铬污染水体的修复,可以促进可利用铬向难利用铬的转化,降低铬的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49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82573.7
申请日:2016-04-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氮副球菌的生产方法及其生物脱氮方法,包括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甘薯淀粉废水的pH至5.0~7.0,再于110~126℃条件下灭菌10~35分钟,作为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向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中接种斜面保存的脱氮副球菌菌株,然后于25~30℃,150~20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20~30小时,得到液体种子;向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中接种2~10%的液体种子,然后于25~30℃条件下振荡培养18~30小时。本发明选择低廉的甘薯废水作为脱氮副球菌的发酵底物,从而减少企业的污染治理投入,同时又可降低脱氮副球菌的生产成本,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5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91282.6
申请日:2023-08-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射阳乐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Q50/02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水产养殖疾病风险等级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确定容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产生疾病的风险因子,并对风险因子赋予权重,计算得到能够评估水产养殖疾病风险等级的综合指数,并根据综合指数预测水产养殖疾病风险等级。通过确定容易导致水产养殖疾病的风险因子,根据各风险因子的风险值确定综合指数,根据综合指数预测疾病风险等级,明确地确定疾病风险程度。并根据各风险因子偏离正常值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健康影响程度,确定各风险因子的权重,使预测的疾病风险等级与实际疾病风险更加吻合,能够客观、真实地预测疾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8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54305.9
申请日:2023-04-25
IPC分类号: G01N1/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包括箱体和底座,箱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立方体,底座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矩形框,箱体的下端与底座的上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底座的下端设置为刀口;箱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集气管,集气管的外端部连接有气体抽取装置;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有温度测定仪,温度测定仪位于箱体外部,信号传输线贯穿箱体的侧壁。同时提供了一种温室气体采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安放,灵活性好,增设隔热层,降低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增设风扇,提高箱内气体混合度,整体上减小了监测误差,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6548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41607.7
申请日:2022-07-18
申请人: 河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室气体原位采集装置,包括原位收集装置和采样留样装置,原位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箱,集气箱的下端设置有开口,集气箱的上端或侧面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与采样留样装置连接;集气箱上端面对称两端或任意两个对称侧面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一个伸缩套杆,伸缩套杆的外套管下端与集气箱连接,伸缩套杆的内管向集气箱的上端方向延伸,外套管和内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紧固螺套。同时提供了一种温室气体原位采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种温室气体原位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适用于多种复杂工况条件下的温室气体原位采集,能够实现自动化采集,采集数据精准,便于计算得到准确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698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046605.9
申请日:2022-01-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宁夏中科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A01N63/32 , A01N65/44 , A01N61/00 , A01N59/08 , A01N43/16 , A01N63/50 , A01N59/00 , A01N31/02 , A01P13/00 ,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有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的组合物在制备除藻剂中的用途、一种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原位除藻方法。本发明将含有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的组合物用作除藻剂,能够显著提高藻际细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促使藻际细菌群落中的溶藻菌大量繁殖,同时诱导或激发溶藻菌的溶藻活性,因此,含有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的组合物可有效治理水华现象。而且,含有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的组合物的投加简单,适用于原位、大规模的水华现象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48038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136368.9
申请日:2018-02-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插入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露出于土壤,另一端插入所述土壤中,所述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将还原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或者还原性气体通入所述管道内,并使所述还原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或者还原性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气相淋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气相淋洗的方式实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气相淋洗所采用还原性气体均为价格低廉易得的气体,气相淋洗的操作简单易行,而且对于原位土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和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085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399636.7
申请日:2016-06-0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22 , C12R1/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微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其为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GTM1,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为CGMCC No.12346,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5日。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高浓度含铬废水(1000mg/L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24h内由1000mg/L降低到140mg/L,还原率为86%。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六价铬具有还原作用,将其用于铬污染水体的修复,可以促进可利用铬向难利用铬的转化,降低铬的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7824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286869.1
申请日:2018-10-31
申请人: 深圳地大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PC分类号: C02F3/32 , C02F3/325 , C02F3/34 , C02F2103/0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湖库、缓流型河道治理水华的方法,在治理区域内,构建微生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具体为: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喷洒或撒播到治理区域的水面上构建微生物群落,或者将复合微生物菌剂负载于载体上形成复合微生物膜,然后将复合微生物膜放入治理区域的水中构建微生物群落;并在治理区域的水中种植沉水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本发明通过符合水生态修复原理的技术,快速构建微生物-水生植物群落系统,通过两大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最终消除水华爆发的机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