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99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63568.8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1D1/18 , C21D1/28 , C21D6/00 , C21D8/06 , C21D9/0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品质特殊钢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纯净、高强韧稀土易切削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范围为:C 0.35~0.45,Si 0.2~0.3,Mn 0.6~0.8,Cr 0.80~1.20,Mo 0.1~0.3,RE 0.005~0.100,S 0.010~0.050,O≤0.0010,P≤0.020,Fe余量。本发明稀土易切削钢夹杂物主要为稀土硫化物,尺寸小,呈球形。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在车削加工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切削性能,可形成短而不连续的断屑。所述稀土易切削钢的纯净度、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均优于目前常用的硫系易切削钢,可用于制造大型轴类部件,降低切削加工成本的同时,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01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591913.3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热合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产品容器用奥氏体耐热钢。奥氏体耐热钢的成分(质量分数)是,C:0.02~0.1%;Cr:23~26%;Ni:18~22%;Si: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54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0126695.6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钢锭超高温热送及加热工艺设计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提出超高温热送及加热工艺设计方案为:当冒口底部凝固壳层厚度达到冒口底部直径的1/4时天车起吊装车,然后将钢锭带帽带模运送到锻造车间。当锭身全凝时即冒口底部凝固壳层厚度达到冒口底部直径的一半时,将钢锭摘帽脱模,装入均热炉。以钢锭脱模时的温度场为初始温度场并结合实际工况进行加热计算,以钢锭内外温度差小于50℃作为判定钢锭加热均匀,可出炉锻造。本发明在不影响锭身质量的前提下,可将钢锭带模超高温热送,实现冒口带液芯钢锭脱模,提高钢锭的装炉温度,可以充分利用钢锭余热,提高炉周转率和减少钢锭烧损,有效降低燃料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45803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66321.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长春蓝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炉双波长温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耐高温导光晶体管、光学耦合设备和测温组件,所述耐高温导光晶体管一端置于炼钢炉,另一端连接所述光学耦合设备,所述光学耦合设备将所述耐高温导光晶体管传导出来的光辐射分为两束导向所述测温组件;所述光学耦合设备包括:透镜组、半反半透镜和两个滤光片。本发明提供的炼钢炉双波长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中,通过耐高温导光晶体管深入炉内,将炉内的光辐射导出到后续的光学耦合设备中进行分光,而后基于比色温测温原理得到炉内温度,此种测温装置能够直接接触被测物,不仅不受烟尘、水汽、等离子体闪光的干扰,测温精度高,而且能够实时、连续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20616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17086.1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提纯领域,具体为一种稀土金属的提纯方法及提纯设备,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待提纯的稀土金属置入悬浮熔炼设备中,在高真空度下加热熔化,待稀土金属全部融化后继续加热至待提纯稀土金属熔点以上50~100℃熔炼,保温一定时间,之后冷却得到成分均匀、纯净度高的高纯稀土金属,其中对悬浮熔炼设备的坩埚分瓣间隙进行了创新性设计,该间隙由顶部至底部的分瓣间隙逐渐变大;所述方法可高效去除稀土金属中氧、氮、氢杂质,所述设备具有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能耗低、易于规模化生产使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71216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809506.0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漏形金属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多个基元;将多个基元堆叠在一起以形成具有从中间向两端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加的形状;将堆叠在一起的多个基元焊接封装成预制坯;通过锻焊使得多个基元之间的界面焊合以将预制坯制成毛坯。本发明采用多块体积更小的金属坯作为构筑基元制成大型金属坯。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59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0748316.7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黄石市方和圆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06 , C21D8/00 , C21D6/00 , C21D1/32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分设计与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此热作模具钢由以下组分和含量组成:C为0.40~0.60%;Si为0.20~0.70%;Mn为0.20~0.80%;Cr为4.00~6.00%;Mo为1.70~2.50%;V为0.30~0.60;W为≤0.30;Ni为0.10~2.00;Al≤0.05%;P≤0.020%;S≤0.005%,RE≤0.02%,余量为Fe,合计100%。在制备方法中,经过准备原料,进行熔炼、精炼,浇铸成铸锭后,通过均匀化处理及超细化处理制备成锻材,再经性能热处理形成上述热作模具钢。本发明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钢水纯净化处理以及锻造、热处理组织控制,最终使热作模具钢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385045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126648.1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F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合金的热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IN718合金均匀析出δ相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1)将待处理的IN718合金在1020℃以上保温,然后水冷至室温。2)将步骤1)处理的合金在700~900℃保温。3)将步骤2)处理的合金在900~1000℃保温,然后空冷至室温,既得。本发明通过改变δ相的析出方式——由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改变为先析出γ″相,由γ″相转变为δ相,这种析出方式使δ相相均匀分布在晶内和晶界,改善δ相在晶界处的偏聚。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0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591913.3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热合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产品容器用奥氏体耐热钢。奥氏体耐热钢的成分(质量分数)是,C:0.02~0.1%;Cr:23~26%;Ni:18~22%;Si:
-
公开(公告)号:CN10553774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610083672.2
申请日:2016-0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构筑成形制造工艺的制造系统,该制造系统包括:堆垛单元,其配置为将多个金属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封装单元,其配置为将堆垛成预定形状的所述多个金属基元封装成预制坯;和锻焊单元,其配置为对所述预制坯进行锻焊以获得零件毛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