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量子阱光电探测器的吸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355703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01646.4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01 H01L31/0352 H01L31/035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量子阱光电探测器的吸收结构,属于亚波长光子学中光学器件领域。该吸收结构用于耦合入射电磁波到量子阱活性区域,包括上金属层、中间半导体层和下金属层,其中,上金属层为周期性的金属方块阵列,中间半导体层为量子阱层,下金属层为表面带有周期性金属方块阵列的金属平板。利用本发明这种金属微结构激发的微腔模式和杂化SSPs模式的耦合,能显著地提高量子阱活性区域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并且有效地增强对量子阱吸收至关重要垂直于量子阱平面的电场分量(Ez)的大小,从而克服了传统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对正入射的红外辐射不吸收的缺陷,该吸收结构对甚远红外光电探测器探测效率的提高具有很显著的作用。

    超宽波段近红外吸收器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2889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0831.X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刘正奇 王振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宽波段近红外吸收器,包括: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沉积的厚度不小于100纳米的第一金属膜层;在所述第一金属膜层上排列的混合有不同尺寸和/或不同材料的单层介质球阵列;在所述单层介质球阵列上沉积的第二金属膜层。本发明的超宽波段近红外吸收器对大角度入射的超宽频段近红外电磁波具有完美的吸收效果,并且对近红外电磁波的偏振特性不敏感。本发明的超宽波段近红外吸收器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高和可大面积生产的优点,在电磁能量探测、吸收和转换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大面积单畴二维胶体晶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7994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232604.8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面积单畴二维胶体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两块衬底按一定角度放置并固定,形成一个楔形微腔;再将单分散胶体微球的悬浊液注入楔形微腔内;然后将楔形微腔静置,楔形微腔内的液体蒸发,单分散胶体微球在毛细力作用的驱动下在液体干燥界面与衬底的接触线处发生自组织,形成有序结构;最后,当液体完全干燥后,在衬底上得到大面积单畴二维胶体晶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制得的胶体晶体具有单畴性好、面积大等优点,有利于制备新型微、纳周期性结构及新型光电子器件,在光电功能材料、纳光子材料、仿生材料、生化传感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表面等离激元晶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1330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27820.9

    申请日:2009-05-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激元晶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表面周期性起伏的准三维金属半球壳膜,所述金属半球壳膜由金属纳米空心半球壳组成且形成二维六角密堆排列,相邻半球壳相互连接,任意三个相邻半球壳之间具有微孔。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将微米或亚微米介质微球通过自组装技术获得的胶体晶体作为模板;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沉积方法,在模板微球的表面沉积金属纳米颗粒,直至金属的沉积量使得纳米颗粒形成连续的金属半球壳膜;再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胶体晶体模板,得到由金属纳米空心半球壳构成的表面等离激元晶体传感器。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性和操作简单的优点。

    基于类金刚石薄膜修饰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衬底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648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34586.7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刘凡新 王振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类金刚石薄膜修饰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衬底及其该表面增强拉曼衬底的制备方法,该表面增强拉曼衬底由金属纳米结构的衬底和沉积在金属纳米结构衬底上的类金刚石薄膜组成。本发明以纳米金属Ag作为衬底材料时,当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后,金属Ag纳米材料不会被氧化,可以增强Ag为材料的纳米结构衬底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可以增强衬底的拉曼效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类金刚石薄膜修饰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衬底的制备方法,其中超薄ta-C薄膜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低,可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微针阵列注射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79599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023352.3

    申请日:2008-04-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15 A61M2037/0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针阵列注射器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仪器领域。该方法以微米和亚微米实心微针阵列为模版,通过压印和提拉的方式制备长度可控、内部中空的高质量聚合物微针阵列注射器。本发明具有廉价、无需复杂设备与技术、可大批量快速生产等优点。该技术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可产业化生产高质量、廉价的微针阵列注射器,使生物医药领域昂贵的透皮给药技术通过微针阵列注射器的低成本化而走向大众市场。

    多种高纯度各向异性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63747C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610096563.0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高纯度各向异性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有盖的反应容器中调配由0.05-3wt%的C6H5O7Na3·2H2O的水溶液、PVP和正戊醇组成的多元溶液体系;(2)将0.05-2wt%的HAuCl4·4H2O醇溶液在搅拌下加入体系中,继续搅拌后放入恒温箱中70-100℃热处理24-48小时;(3)将热处理过的反应溶液离心即得高纯度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粒子。利用该体系制备的多种各向异性的金纳米粒子纯度高。所制得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可以在正八面体、三角形、六边形、针形、哑铃和带子形之间进行调节。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纯度。

    曲面表面的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4613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124537.3

    申请日:2008-08-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表面的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透镜阵列的结构为微透镜阵列分布在曲面上,各微透镜阵列之间相互隔离。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直径为10~1000μm的聚合物纤维I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为500nm~100μm的有机、无机或金属薄膜;(2)将包覆后的聚合物纤维I组装成有序结构后填充聚合物II形成复合结构;(3)将该复合结构切成5~1000μm的薄片,然后置于弯曲衬底上转换为曲面表面的微透镜阵列。本发明结构新颖,制备简单,可在光学、光电、信息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一种二维正方胶体晶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3709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33881.4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二维正方胶体晶体的方法,属于纳米/微米微结构材料制备技术。本发明结合了毛细吸引力、自组装技术,以及基于一维沟槽衬底的胶体外延法。首先在两块衬底之间夹上间隔物做成微通道,其中一块衬底表面有一维周期性沟槽,胶体微球直径与衬底沟槽周期之比约为,其误差小于5%。然后在微通道中注入适量的胶体微球悬浊液,干燥界面取向与衬底沟槽之间的夹角为45°,夹角容许误差范围为±3°,待其干燥。随着液体的蒸发,微球在干燥界面处发生自组织,从而得到二维正方结构的胶体晶体。本发明制得的胶体晶体具有结构新颖、面积大、有序度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