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悬浮法的防贴壁微流控芯片及系统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70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73441.8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界面悬浮法的防贴壁微流控芯片及其系统和使用方法。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内相流道、剪切相流道、液滴运输流道、液滴悬浮辅助流道和阶梯结构。内相流道与剪切相流道形成流动聚焦结构,通过辅助相溶液在液滴运输流道内壁形成一圈流动保护层,使液滴即使受到重力或其他力的干扰仍被束缚在界面之上,保持悬浮状态,从而防止润湿贴壁并挂壁。本发明通过结构调整和利用辅助相流体保护,实现了液滴悬浮式运输,有效防止微球生成过程中的表面润湿和挂壁现象,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适用于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微流控应用。

    基于图像扩展区域覆盖率优化的不规则二维零件排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36321.5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图像扩展区域覆盖率优化的不规则二维零件排布方法,结合了图像处理和改进的遗传算法;面对传统方法在处理不规则零件时的低效率和材料浪费,通过从CAD模型获取零件形状图,进行精确的二值化和尺寸调整,确保图像准确反映零件的实际尺寸;本发明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以零件图像扩展区域的被占用率为关键优化指标,通过精细的编码、变异、解码过程,实现零件在板材上的最优空间布局;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排布的搜索效率和精确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对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特别适用于空间布局受限且对材料利用率要求高的生产环境。

    基于刚度模型的机器人磨削综合变形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33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51384.5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刚度模型的机器人磨削综合变形预测方法,包括:通过改进的刚度辨识装置来获取机器人末端加负载后的六维变形;对改进的刚度辨识装置进行运动学建模;基于静刚度模型对机器人进行关节刚度辨识,得到机器人关节刚度矩阵;分析磨削系统中柔性变形来源,获得机器人磨削加工变形参数,构建综合考虑磨削系统自重与磨削力的机器人加工变形预测模型,以反映机器人磨削加工中的变形情况。本发明通过刚度辨识系统,解决了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步骤繁琐、成本高的问题,且综合考虑了外部负载的重量和切削力引起的机器人变形,提高变形预测的精度、准确度。

    一种新型回转支撑滚道软带打磨专机

    公开(公告)号:CN117697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31170.X

    申请日:2024-01-09

    Inventor: 张浩 袁志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回转支撑滚道软带打磨专机,属于回转支撑打磨技术领域,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地面夹角为70°至85°,用于倾斜立式放置工作台工作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上料系统、支撑系统与辅助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安装在工作台的底部区域,所述支撑系统分布在上料系统的两侧且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辅助系统安装在工作台的顶部区。本发明解决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人工打磨精度、人身安全无法保证,机器人刚性差,装备精度不稳定,机床磨削需定制大型专用机床才能满足加工条件,同时需要配备转台,成本投入较高,机床打磨大多采用卧式结构,占用空间大,上下料困难,定位繁琐,打磨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归一化二维互相关矩阵和模板匹配的不规则零件排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92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88337.4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归一化二维互相关矩阵和模板匹配的不规则零件排布方法,首先,基于零件模型获取零件形状图,对其进行二值化,黑色为背景,白色为目标物,根据零件实际尺寸调整图像尺寸;考虑到加工过程的材料损耗,对零件图像膨胀处理;用二值化黑色图像表示基准板材,零件分别旋转0°、90°、180°、270°,计算旋转后的零件与基准图像的四个互相关矩阵,对矩阵做两次裁剪,保留合适元素,将剩余元素组成一向量,并基于相关值进行降序排序。本发明的方法结合了图像处理、数学建模和模板匹配技术,可用于各种制造和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实现了资源的最佳利用。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滚道软带打磨机器人对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0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8709.0

    申请日:2023-02-09

    Inventor: 张浩 胡孟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滚道软带打磨机器人对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机器人加工刀具的侧面加装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机器人的垂直移动使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扫描,获得大型轴承滚道软带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距离参数;基于机器人的刀具坐标系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可以定位工件的打磨区域及得到大型轴承的滚道软带形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滚道软带,求得滚道软带所在圆的半径及圆心,利用极小惯量算法求得滚道软带轮廓的对称轴;本发明使机器人所建立的刀具坐标系中的Z轴,与求得的滚道软带轮廓的对称轴线重合,实现机器人打磨滚道软带的对刀,解决了机器人打磨滚道软带手动对刀效率低及人为判断对刀精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采用局部强化加热实现大口径非线性晶体高精度温度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733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151145.7

    申请日:2020-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局部强化加热实现大口径非线性晶体高精度温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一强化加热板、第一转轴、第一隔热材料、晶体框、第三加热器、第二转轴、第二隔热材料、第二强化加热板、大口径非线性晶体、第四加热器、通过PID控制器。针对大口径非线性晶体导热系数低、易碎、易潮解的特点,以及加热过程中要求温度梯度低、快速加热的要求,加热结束后晶体温度保持稳定且整体温差ΔT小于0.1℃的要求。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采用局部强化加热实现大口径非线性晶体高精度温度控制的系统和方法适合大口径非线性晶体导热系数低、易碎、易潮解的特点,满足了加热过程中要求温度梯度低、快速加热的要求。

    一种具有强鲁棒性的机械臂高精度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7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28286.X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强鲁棒性的机械臂高精度跟踪控制方法,属于电源技术领域,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多扰动的n自由度机械臂复杂动力学模型,并转换为状态空间方程形式,将系统不确定性转化为未知非线性函数;设计自适应递归神经网络对机械臂系统中系统不确定性进行在线逼近;设计二阶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估计机械臂系统遭受的未知扰动,并融入所设计的自适应递归神经网络和二阶非线扰动观测器综合估计性能项;基于自适应递归神经网络逼近值和二阶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估计值,设计自适应递归神经网络跟踪控制器,解决了提高机械臂抗干扰的能力,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控制的技术问题,提高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强系统鲁棒性能。

    一种立方体工件单次装夹实现灵活加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9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23042.4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方体工件单次装夹实现灵活加工的方法,包括选择胚料步骤、安装胚料步骤、加工零件内部空缺结构步骤、加工零件四周步骤、精细加工步骤以及分离出加工零件步骤。该立方体工件单次装夹实现灵活加工的方法中,将胚料的底座贴在铣床工作台上,通过定位螺栓穿过夹持定位孔,配合螺母拧紧在定位螺栓上,将胚料固定在铣床工作台上方,通过单次固定装夹即可完成零件六面的铣削加工,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将零件的装夹固定次数降最低,使得零件的加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消除了零件多次固定装夹所引入的装夹误差,特别是薄壁件在多次装夹过程所引入的难以控制的变形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