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生产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76288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0716618.3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水引入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投加Enterobacter sp.NJUST50菌株和活性污泥进行水解酸化处理,所述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28;2)出水引入至缺氧反应池,投加Enterobacter sp.NJUST50和厌氧活性污泥进行缺氧反应处理;3)出水引入至好氧反应池,投加Enterobacter sp.NJUST50和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好氧处理;4)出水引入至缺氧滤池,在滤池内投加Enterobacter sp.NJUST50和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处理;5)出水引入至曝气生物滤池,在滤池内投加Enterobacter sp.NJUST50和好氧活性污泥的污泥混合物进行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处理方法在实现高效的生物降解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

    厌氧体系耦合α-Fe2O3纳米颗粒还原对氯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7544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0217991.7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体系耦合α‑Fe2O3纳米颗粒还原对氯酚的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多面体型、粒径为35~45nm的α‑Fe2O3纳米颗粒粉末超声分散在含对氯酚的废水中得到α‑Fe2O3溶液,再将厌氧污泥与α‑Fe2O3溶液曝氮气混合后,加入到含对氯酚的废水中进行处理。本发明α‑Fe2O3纳米颗粒与厌氧体系耦合,增强了体系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厌氧体系对氯酚的还原脱氯效率,同时具有快速启动的特点,在对氯酚浓度为20mg/L条件下,运行25h后体系的还原效率达到47%,适用于改良厌氧体系对于含有氯酚类化合物的废水的处理。

    基于原位生长的CdS/PAN纤维状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75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96016.2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生长的CdS/PAN纤维状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先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Cd2+/PAN/PVP纳米纤维,然后将硫源和Cd2+/PAN/PVP纳米纤维混合,在140~160℃下进行水热反应制备基于原位生长的CdS/PAN纤维状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的CdS/PAN纤维状复合光催化剂中,CdS纳米颗粒原位生长于PAN纤维表面及内部孔道中,且颗粒分布均匀、分散性高,有效增加光催化剂的催化位点。CdS/PAN纤维状复合光催化剂在单次降解亚甲基蓝试验中的降解效率达到94.7%,循环使用4次后降解效率仍保持80.5%,光催化活性高、性质稳定且易于回收。

    一种电子受体循环补偿强化吡啶缺氧降解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4205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84960.0

    申请日:2016-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1 C02F2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受体循环补偿强化吡啶缺氧降解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折流板反应区ABR,折流沉淀区,好氧自生动态膜反应区DMBR。ABR反应区包括三个串联的格室,ABR反应区出水通过折流沉淀区溢流进入DMBR反应区。DMBR反应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膜组件采用价格低廉的尼龙网作为膜基材。本发明采用的吡啶的降解的方法中,ABR反应区中吡啶降解释放的NH4+和剩余吡啶进入DMBR反应区,发生硝化及剩余吡啶的完全降解后,生成的NO3-回流至ABR反应区中,作为电子受体强化吡啶的缺氧降解,同时利用吡啶及其降解产物发生反硝化脱氮;膜组件中自生动态膜有效的截留硝化细菌,保证了硝化效率并保障出水水质。

    一株吡啶降解菌及其在含吡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0289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19159.9

    申请日:2016-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20 C02F3/34 C02F2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吡啶降解菌及其在含吡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从用于去除吡啶的SBR反应器中取出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直接筛选,并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筛选培养基进行分离,得到了吡啶降解特效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Pseudofulvimonas gallinarii,命名为Pseudofulvimonas gallinarii NJUST27,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12。本发明的吡啶降解菌,可以以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在吡啶工业废水中加入Pseudofulvimonas gallinarii NJUST27进行处理,吡啶降解率、COD去除率和氨氮转化率分别为100%、87.35%和24.57%。该菌株具有高效的吡啶降解能力、高矿化能力以及对吡啶的毒性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及耐受性能,在高浓度吡啶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