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145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074781.2
申请日:2017-0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17/00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用隔热保温注热管,是由数个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数个井内注热管和保温三通组成,数个地面注热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保温三通两端,井口注热管固定设置在保温三通下端,井内注热管螺纹连接在井口注热管下端;工作时,被加热至某一温度的气体或液体沿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和井内注热管依次输送到油页岩或油砂层位,通过高温气体或液体携带的热量加热油页岩层或油砂层进行原位裂解开采页岩油气。本发明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减少了热量损失,节省能源,减少焊点所受的应力和位移,延长地面注热管的使用寿命,各注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减少了接头的使用,减少了所需成本,维修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4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74781.2
申请日:2017-0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17/00 , E21B43/29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7/00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用隔热保温注热管,是由数个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数个井内注热管和保温三通组成,数个地面注热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保温三通两端,井口注热管固定设置在保温三通下端,井内注热管螺纹连接在井口注热管下端;工作时,被加热至某一温度的气体或液体沿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和井内注热管依次输送到油页岩或油砂层位,通过高温气体或液体携带的热量加热油页岩层或油砂层进行原位裂解开采页岩油气。本发明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减少了热量损失,节省能源,减少焊点所受的应力和位移,延长地面注热管的使用寿命,各注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减少了接头的使用,减少了所需成本,维修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29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40053.7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原位浅层地温测量钻头,是由钻头体、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活动锥尖、螺钉和销钉组成,钻头体前端为圆锥结构并开有十字形槽,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呈十字交叉状插入十字形槽中与钻头体连接,活动锥尖通过销钉安装在第一切削刃的圆弧形孔槽中,活动锥尖与第一切削刃之间紧密配合,钻头体设有通孔,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设有贯通的测温探针置放孔,通孔与测温探针置放孔连通,钻头活动锥尖封堵测温探针置放孔。钻头前端的活动锥尖保证了在钻进过程土颗粒不会进入到钻头中使钻头前孔阻塞,也使地层与外界不会发生连通,达到原位测量浅层地温的目的;十字交叉式切削刃提供足够的扭矩;钻头采用组合式结构,可以方便安装拆卸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801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69588.8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3 , E21B43/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用真空螺旋管式氮气加热器,是由燃烧换热系统、真空保温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和加热器箱体组成,在地面注入燃气、空气,并在井下控制其配比,燃烧换热系统对燃气和空气进行井下点燃,并将地面高压注入的常温氮气进行井内加热,利用真空保温系统减少加热器的热量损失,利用地面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井内温度、压力、流量和空燃比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产生的高温氮气在井底对油页岩层进行原位开采。本发明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效率高且废弃物少,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270868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10722.1
申请日:2004-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9/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杆断裂剖分前预制裂解槽的激光加工设备。它包括主机和YAG固体激光器及激光器相连接的激光切割头,所述的主机按如下方式组成:在一框架式机架下部设有可沿x、y轴平移的工作台,工作台上固设工件卡盘,在工作台上方设有一沿机架内侧壁上的直线导轨上下移动的滑块,所述的激光切割头通过回转机构和微调机构设置在滑块上。采用本激光加工设备,加工的连杆裂解槽具有切缝窄、深度易于控制、两侧沟槽宽度、深度一致,位置精度高、尺寸精度好。明显改善后续断裂加工过程中的断裂效果,避免断裂面掉渣、大头孔变形、失圆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470222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21065234.5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测量铝合金钻杆材料线收缩系数的装置,其空气压缩机通过输气管道、液氮储存罐的进气口与液氮储存罐连通,液氮储存罐通过输氮管道穿过制冷箱的液氮进口与制冷箱连通,输氮管道位于制冷箱内部端设置风机和液氮分散器,制冷箱外部具有电阻式应变仪和温度控制器,制冷箱内部设置有导流板和温度传感器,制冷箱的内的工作台上放置有测量试件和温度补偿试件,测量试件和温度补偿试件上端面均粘贴有应变片,应变片通过导线与电阻式应变仪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测量试件各个方向的线收缩系数。本实用新型使液氮在制冷箱内部均匀气化,避免其与测量试件直接接触,从而将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
-
公开(公告)号:CN204532311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215856.0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用真空螺旋管式氮气加热器,是由燃烧换热系统(1)、真空保温系统(2)、监测与控制系统(3)和加热器箱体(4)组成,燃烧换热系统(1)固定设置在加热器箱体(4)内,真空保温系统(2)固定设置在加热器箱体(4)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监测与控制系统(3)固定设置在加热器箱体(4)上。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效率高且废弃物少,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08637072U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20583492.5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石热能钻进实验装置,是由热能钻进系统、保温系统和控制记录系统组成,热能钻进系统提供高温,保温系统提供温场并减少散热,控制记录系统连接热能钻进系统和保温体系,调控记录钻进参数。在实验室中利用发热元件产生的高温通过壳体传递到岩石上使之熔化排开达到钻进的目的,通过对岩石的熔融效果、效率及热能功率等数据的采集,研究热能钻进岩石的机理变化,对实际热能钻进中应对不同岩层的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热能钻进的效率有重要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545487U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20124702.X
申请日:2017-0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17/00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用隔热保温注热管,是由数个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数个井内注热管和保温三通组成,数个地面注热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保温三通两端,井口注热管固定设置在保温三通下端,井内注热管螺纹连接在井口注热管下端;工作时,被加热至某一温度的气体或液体沿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和井内注热管依次输送到油页岩或油砂层位,通过高温气体或液体携带的热量加热油页岩层或油砂层进行原位裂解开采页岩油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减少了热量损失,节省能源,减少焊点所受的应力和位移,延长地面注热管的使用寿命,各注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减少了接头的使用,减少了所需成本,维修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416896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20084065.7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19/04
Abstract: 金刚石工具胎体对金刚石把持力的原位测量装置,涉及金刚石工具测试领域,装置包括外壳、加载与测试系统、把持力测量夹具及激光定位与加工系统,加载与测试系统包括施力装置、力传感器、第一转接头、上下微调装置、旋转调整装置及第二转接头,把持力测量夹具第一卡盘、第二卡盘、左右微调装置及前后微调装置,激光定位与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及激光器支架,本实用新型采用光学方式定位,通过激光在金刚石表面加工沟槽,同时采用机械夹持的方式,避免了制备复杂的把持力试样,可以在金刚石工具上原位进行测量,并直接得到把持力数值,可以准确的评估金刚石工具的胎体对金刚石把持力,为金刚石工具的胎体材料优化设计和金刚石处理提供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