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33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976418.6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损伤原位监测与修复结构、方法,损伤原位监测与修复结构包括:电加热薄膜,其环绕地缠绕于纤维束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电加热薄膜上开设有贯穿其内外的至少1个修复孔;以及热塑性树脂,其填充于所述修复孔中;其中,所述电加热薄膜上牵引出用于外接电源连接的电极片;在所述电加热薄膜的外周滴加热固性树脂并固化成型,以至少将所述电加热薄膜及纤维束上和/或纤维层上被所述电加热薄膜所覆盖的区域包裹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之中。根据本发明,其在界面微裂纹产生后,通过通电后使得电加热薄膜发热来熔融热塑性树脂并使得树脂流置界面微裂缝,进而达到对微裂纹愈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03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40446.2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29C69/00 , B29C65/32 , B29C64/10 , B29C64/386 , B29C7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纤维复合格栅增强热塑薄壁结构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为:利用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制备与薄壁结构形状匹配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格栅,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格栅与热塑薄壁结构感应焊接,得到3D打印纤维复合格栅增强热塑薄壁结构。本发明利用高频交变电场下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的自发热原理,实现指定位置热塑性材料的局部二次熔融,从而在增强格栅与薄壁结构间形成良好界面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制造效率高,成本低,获得的结构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和性能可设计性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3360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76418.6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损伤原位监测与修复结构、方法,损伤原位监测与修复结构包括:电加热薄膜,其环绕地缠绕于纤维束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电加热薄膜上开设有贯穿其内外的至少1个修复孔;以及热塑性树脂,其填充于所述修复孔中;其中,所述电加热薄膜上牵引出用于外接电源连接的电极片;在所述电加热薄膜的外周滴加热固性树脂并固化成型,以至少将所述电加热薄膜及纤维束上和/或纤维层上被所述电加热薄膜所覆盖的区域包裹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之中。根据本发明,其在界面微裂纹产生后,通过通电后使得电加热薄膜发热来熔融热塑性树脂并使得树脂流置界面微裂缝,进而达到对微裂纹愈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34907.9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修复装置及方法,该修复装置包括:电极、压头组件及外接电源,所述压头组件将待修复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上下夹持于其中;所述压头组件在内置动力源及压力传感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工况调节压力大小;所述外接电源在内置电源及变压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尺寸、材料组分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调节电流参数。根据本发明,其使得修复后的复合材料构件分层损伤未再扩展,性能能够恢复至损伤前的80%~90%,满足了实际维修需求,大大缩短修复周期,将构件替换式维修变为修复式维修,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706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44817.X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击防护、电磁屏蔽及承载一体化航空材料,包括:导电层以及载体层,其中,载体层通过粘接层粘接于导电层的表面,且粘接层作为用于隔离电流的绝缘层,导电层为镀镍柔性碳纤维导电层,载体层为碳纤维层合板,粘接层为树脂绝缘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雷击防护、电磁屏蔽及承载一体化航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化学沉积方法制备镀镍柔性碳纤维导电层以及利用热压工艺制备带有防护方法碳纤维层合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在雷击损伤和电磁波干扰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防护性能,同时由于导电层基体是碳纤维材料,使其表现出了良好的承载能力,在航空碳纤维防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680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27908.X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快递包装盒,包括配套的外盒和外盖,还包括置于外盒和外盖形成的内部空腔中的保温层夹具、与内部空腔形状匹配的保温层以及蓄冷剂;保温层包括置于外盒底部的保温层底板、设于保温层底板四周的保温层侧板和置于保温层侧板顶部的保温层顶盖;保温层夹具包括与外盒连接安装部和与安装部固定连接限位部,保温层侧板插入限位部与外盒的侧壁形成安装空间中;保温层底板、保温层侧板和保温层顶盖上设有用于放置蓄冷剂的蓄冷剂放置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内部温度变化小、保温性能好、成本低、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1002768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630125.7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快递包装盒,包括配套的外盒和外盖,还包括置于外盒和外盖形成的内部空腔中的保温层夹具、与内部空腔形状匹配的保温层以及蓄冷剂;保温层包括置于外盒底部的保温层底板、设于保温层底板四周的保温层侧板和置于保温层侧板顶部的保温层顶盖;保温层夹具包括与外盒连接安装部和与安装部固定连接限位部,保温层侧板插入限位部与外盒的侧壁形成安装空间中;保温层底板、保温层侧板和保温层顶盖上设有用于放置蓄冷剂的蓄冷剂放置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内部温度变化小、保温性能好、成本低、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0972263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1923092.5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快递盒,包括带有外盖的外盒、安装于外盒内部侧壁上的夹具、固定于夹具上的气袋和置于外盒底部的蓄气袋;所述气袋和蓄气袋通过送气管连通,所述蓄气袋置于所述气袋围成的内部空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次充气即可多次防震,具有使用方便、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用户使用安全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