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8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69079.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精细化设计方法。本发明针对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细观参数设计及优化问题,充分利用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两者的优势,实现更高效和精准的设计优化。设计流程中,机器学习通过快速预测提供高效筛选的搜索空间,遗传算法结合SHAP可解释特征分析用于设计和精细调整优化,结合二者的优势实现高效的设计探索和优化。本发明根据组分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预测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并充分利用SHAP可解释性特征分析结果,实现对短纤维复合材料组分及微观结构设计的智能化指导调控,对于指导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参数设计及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787328.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双向压缩试验夹具,用于夹持压缩试件,包括:底座,包括均具有凹槽的上座体和下座体,且上座体固定有上滑块,下座体上固定有下滑块;以及框架,包括设置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左框架和右框架,且左框架的内侧固定有用于带动左框架在上滑块和下滑块上移动的左移动滑块,右框架的内侧固定有用于带动右框架在上滑块和下滑块上移动的右移动滑块,其中,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底端均具有与下座体的凹槽内向下凸出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凸起部,且通过左框架和右框架在下座体的凹槽内左右滑动来调节距离。本发明的夹具能保证压缩试件能够均匀承受面内双向压缩载荷,适用于不同尺寸压缩试件的双向压缩试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83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83022.5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T型接头及其制作方法、修复方法,具体涉及复合材料接头技术领域,制作方法是采用手工铺设碳纤维预浸料并混杂记忆合金丝,进行定型,再采用温度箱固化成型。由于记忆合金丝的超弹性使得损伤后的构件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加入修复胶水高温修复时,记忆合金丝的记忆性会使得构件恢复至拉伸前的形状,并挤出多余的粘结胶水,通过该工艺修复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T型接头,其抗拉伸性能可以恢复至损伤前的80%‑90%。满足了实际修复的需求,缩短了修复周期,将构件替换式的维修方法变为修复式维修的维修方法,节约了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76420.1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监测及修复结构、监测方法及修复方法,监测及修复结构,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层叠布置的纤维布,两两相邻的纤维布之间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布置有多个联结单元;导电纳米材料层,其布置于两两相邻纤维布之间;以及用于将所述纤维布及导电纳米材料层固化成统一整体的热固性基体;其中,所述导电纳米材料层牵引出用于电连接的电极;所述纤维布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纤维子集构成,每个纤维子集包括相邻布置的一对纤维布。根据本发明,其能够在增强层间性能并保持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前提下针对复合材料层间开裂损坏进行监测与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373613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74944.9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IPC: C08J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固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别切割成若干段热固性复材段与热塑性复材段;在裸露出的增强纤维的至少部分表面制备碳纳米材料层以进行改性处理;将每段热固性复材段与相应一段热塑性复材段按照预设的拼接方式拼接在一起以组成单个回收子集;通过压力装置将回收结构压合成统一整体,从热固性复材段中裸露的增强纤维上引出电极,使用外接电源连接电极并通电。根据本发明,其利用热固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热固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变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0787333.9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固支复合材料压缩试件试验夹具,用于夹持压缩试件,包括:底座,包括均具有底座滑槽的上座体和下座体,且上座体的底座滑槽内嵌合有上半圆柱转动块,下座体的底座滑槽内嵌合有下半圆柱转动块;以及框架,包括设置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且具有框架滑槽的对称设置的左框架和右框架,且左框架的框架滑槽内嵌合有左半圆柱转动块,右框架的框架滑槽内嵌合有右半圆柱转动块,其中,上半圆柱转动块上固定有上滑块,下半圆柱转动块固定有下滑块,左半圆柱转动块上固定有左滑块,右半圆柱转动块上固定有右滑块,压缩试件设置于上滑块、下滑块、左滑块以及右滑块之间,通过上述四个滑块固定,且根据压缩试件的厚度来调节滑块之间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752824.4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16C60/00 , G16C20/30 , G16C20/70 , G16C20/80 , G06N3/0442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ERCER复合燃料等效体积生长变形预测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步骤S1,构建复合燃料三维RVE几何模型以及算例样本;步骤S2,根据应力更新算法和复合燃料三维RVE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模拟等效体积生长变形数据;步骤S3,根据模拟等效体积生长变形数据构建训练数据集;步骤S4,构建LSTM预测模型,并根据训练数据集对LSTM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步骤S5,将CERCER复合燃料的特征参数和历史等效体积生长变形数据输入LSTM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等效体积生长变形数据。总之,本方法能够实现对CERCER复合燃料的效体积生长变形的准确且持续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83196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1227.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1N23/046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6N5/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可解释型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库建立;数据预处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解释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泛化应用,模型训练完成后,将模型泛化应用于识别多损伤模式图像与实际工程中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模式,以验证模型鲁棒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精准且高效识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实现服役工况下复合材料损伤模式的精确定量与高效解耦。
-
公开(公告)号:CN11705308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70864.3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氢加氢站增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液氢加氢站增压系统包括液氢储罐(10),增压组件(20)和制冷组件(30),液氢储罐(10)通过液氢管路连接增压组件(20),增压组件(20)的气体出口通过气氢管路连接回液氢储罐(10),在液氢管路与气氢管路之间设有用于冷凝气氢的制冷组件(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调控液氢储罐压力,减少氢气损失,可应对液氢翻滚,装置搭建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554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39718.5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8L101/00 , C08K7/06 , C08K9/02 , C08K7/08 , B29C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分散型雷击防护的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层碳纤维预浸料铺到模具中,将四针状镀银氧化锌导电粒子均匀地散布到碳纤维预浸料表面;在四针状镀银氧化锌导电粒子之上再铺设一层碳纤维预浸料,并将四针状镀银氧化锌导电粒子均匀地散布到碳纤维预浸料表面;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复合材料前驱体;将复合材料前驱体通过热压固化后,得到内部分散型雷击防护的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现有的表面导电雷击防护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不易破坏,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