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混凝土回弹机理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473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90836.1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木林隆 李钰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混凝土回弹机理的获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和所述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水化热试验,得到试验结果;将水化热试验的试验结果输入Krstulovic‑Dabic水化动力学模型,得到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率拟合曲线和相应的水化动力学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模型对喷射混凝土回弹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回弹率数值模拟结果;融合水化反应速率拟合曲线、水化动力学参数和回弹率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喷射混凝土的回弹机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宏观现象以及细观机制两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混凝土回弹过程的影响因素。

    判断隧道开挖对土体沉降影响关键因素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7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64819.9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李钰轩 木林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隧道开挖对土体沉降影响关键因素的方法及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集构建步骤,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类别排列组合生成多个组合,并将各个组合对应的所有工况数据作为对应的数据集;模型构建步骤,构建初始模型;模型训练步骤,分别通过各个数据集训练初始模型,得到对应的预测模型和性能数据;性能分析步骤,对所有性能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性能最优的n个预测模型;交集生成步骤,将n个预测模型对应的组合进行最大交集处理得到最大交集,其中,最大交集中各个影响因素为关键因素。总之,本方法能够根据现有工况数据提取对应的关键因素。

    基坑开挖诱发临近隧道变形的智能实时预测模型搭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66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48509.8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坑开挖诱发临近隧道变形的智能实时预测模型搭建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影响因素‑隧道变形数据集;影响因素包括:若干个土体参数,组成集合X;步骤2、数据集上对极限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进行训练;步骤3、以XGBoost对应割线法中的f(x),使用割线法基于工程案例中连续的N个工况的前N‑1个工况依次进行土体参数x的反演,以获取反演更新后的土体参数#imgabs0#n为工况的编号,n∈2~N‑1;x∈X;步骤4、将x*输入至XGBoost来预测工程案例中下一工况的隧道变形,实现变形实时预测。本发明可实时监测隧道变形。

    一种滑动式矩形顶管管片吊装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630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78592.6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式矩形顶管管片吊装稳定装置,属于管片吊装技术领域,包括分别设于基坑底部和一侧侧壁的水平移动机构和竖向下滑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和竖向下滑机构皆设有限位滑槽、滑块、丝杆和驱动丝杆旋转的电机,滑块与竖向限位滑槽活动连接,滑块的底部与丝杆螺纹连接,滑块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矩形顶管管片的电动液压夹钳,基坑的底部设有导轨,导轨设于水平移动结构的下方,当位于水平移动机构的电动液压夹钳松开时,矩形顶管管片下落至导轨上,矩形顶管管片通过水平移动机构和竖向下滑机构实现由基坑顶部至底部的稳定移动。本发明可以实现矩形顶管管片吊装过程中的平稳下落,并对水平位置进行控制。

    一种滑动式钢支撑架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4911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815867.8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式钢支撑架设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基坑中,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并分别与钢支撑的两端相适配的下滑导向单元,下滑导向单元包括设置在基坑内的挡土墙、设置在挡土墙顶部的固定块以及竖直设置在固定块一侧且伸入基坑内的下滑导向块,下滑导向块的侧面设有钢支撑导向机构,钢支撑的端部滑动设置在钢支撑导向机构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对下滑导向单元,对钢支撑的两端进行竖直导向及高度定位,实现了对钢支撑吊装时快速且精准地定位,简化了钢支撑的架设过程,保证了吊装过程中的平稳性。

    一种可加深锚固长度的鱼雷锚

    公开(公告)号:CN11105596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27392.6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加深锚固长度的鱼雷锚,包括相互卡合的锚身(2)和锚头(8),所述锚身(8)内设有螺杆(5),所述螺杆(5)一端通过螺母(7)与锚头(8)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连接杆(4)与锚身(2)连接,所述螺杆(5)靠近螺母(7)一端的杆身上设有旋转刀片(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过切割土层加深锚固长度、提升鱼雷锚抗拔能力等优点。

    模拟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桩土接触面物理性质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28508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210310998.6

    申请日:2012-08-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桩土接触面物理性质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气压单元、浆液存储室、模型箱及注浆管路,气压单元、浆液存储室及模型箱依次通过注浆管路连接,气压单元由气源及设在气源后面的压力表组成,浆液存储室为储藏水泥浆液的桶状结构,模型箱为由铝合金板和钢化玻璃经螺栓连接组合而成的可拆卸的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桩土接触面物理性质的试验装置,基于此可以了解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桩土接触面的力学性质,探讨后注浆技术对增强桩侧摩阻力的机理,进而分析桩侧后注浆抗拔桩的承载变形特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等优点。

    一种吸力桶上拔承载力预测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4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57077.0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吸力桶上拔承载力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吸力锚上拔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不同工况下吸力锚上拔实验,并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不同工况下的上拔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生成吸力桶“因素—上拔力”数据库;选用BP‑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小样本数据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判断上拔力的影响规律。本发明考虑到实验装置与条件的限制,针对小样本数据库,综合BP神经网络算法与RF算法对于处理小样本问题的优势,建立了BP‑RF混合机器学习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吸力桶上拔承载力预测模型,从而全面且精确地评估吸力桶长度、直径以及上拔速率对上拔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为吸力桶抗拔承载力设计作参考。

    一种深水桩基冲刷坑尺寸的振动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2195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64718.3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木林隆 周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水桩基冲刷坑尺寸的振动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冲刷坑尺寸的桩基共振频率有限元模型;S2、对桩基共振频率和位移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正演模拟结果;S3、根据正演模拟结果,获取修正系数来对正演模拟结果中的桩顶最大位移和桩基共振频率进行修正;S4、建立冲刷深度、冲刷角度为自变量,桩基共振频率和桩顶最大位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采集实际运营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实际共振频率和实际桩顶最大位移并输入回归方程,通过反演模拟得到单桩的局部冲刷坑的冲刷深度和冲刷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局部冲刷坑尺寸的测试成本、提高冲刷坑尺寸测量的可靠性、实时评估桩基础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等优点。

    一种模拟基坑挡墙变位诱发墙后土体变形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1266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630488.9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基坑挡墙变位诱发墙后土体变形的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及竖直设置在模型箱内的弹性隔膜组件,弹性隔膜组件将模型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墙后土体室及基坑室,基坑室内设有挡墙变位单元及挡墙变位驱动单元,挡墙变位驱动单元通过挡墙变位单元带动弹性隔膜组件发生形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模拟基坑中挡墙变位诱发墙后土体变形情况,通过调节伸缩式液压油缸以及限位元件,使得挡墙变位组件产生定量位移,弹性隔膜产生形变,从而模拟不同开挖工况下挡墙变位情况,获得墙后土体变形情况,试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中基坑开挖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