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693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258825.3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行业需求侧负荷响应下的电网指标分析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配电网对新负荷的约束指标应从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三方面考虑。基本流程是:首先确定供电区域负荷值及运行方式,设定边界条件如电压、各节点负载率、系统负荷、线路及变压参数状况等,通过调整无功功率的大小,计算满足各典型场景下的新负荷接纳最大容量,反应出主网负荷侧需求响应。然后再依次分析在各系统运行方式下,运行指标是否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指标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潮流计算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各系统运行方式下的负荷与新负荷接纳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最后得出满足各指标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容量。为新负荷接入配电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07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470018.6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其步骤如下:1)构建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出力预测模型;2)预测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置信度出力;3)计算储能系统容量配置;4)计算单回中压线路接入分布式光伏的最大容量;5)设计常规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6)设计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本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可以使供电公司达到如下目的:主动管理分布式光伏接入和储能接入,可对配电网负荷进行“削峰填谷”,提高配电网用户和配电网的运行效益;根据分布式光伏和储能接入配电网后的中压线路供电能力,主动管理和调整增加负荷接入,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0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399373.6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N20/20 , G06N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电压数据缺失填补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采集电网电压时序集合和与电压相关的参数时序集合;利用基于误差期望的属性加权策略筛选所述电压时序集合的关联参数时序集合;利用历史电压时序集合和所述历史电压时序集合的关联参数时序集合训练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将所述电网电压时序集合的关联参数时序集合输入所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获取所述电压时序集合的缺失电压数据。本发明通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来解决缺失数据填补问题,提高了缺失数据填补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8582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29781.1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式为xLi2MnO3·(1-x)LiMSnyCezO2,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两种,0.2≤x≤0.8,0.005≤y≤0.02,0.01≤z≤0.05。本发明通过掺杂锡铈两种元素,制得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较稳定,铈锡共掺杂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和倍率性能得到了改善,且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循环过程中电压的衰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此外,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利用氢氧根共沉淀反应制备前驱体,合成效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0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24571.9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区线损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电网线损计算领域,其中,该台区线损计算方法包括确定待测量台区;判断待测量台区的三相负荷是否平衡;若待测量台区的三相负荷平衡,利用等值电阻法计算得到线损值;若待测量台区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利用分相等值电阻法计算得到线损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结合等值电阻与分相等值电阻计算方法实现考虑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的台区线损阈值计算,能够量化台区线损范围,提高衡量精度,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损率衡量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81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64977.9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14 , H01M10/441
Abstract: 一种直流配电系统储能单元荷电状态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及装置适用于直流配电系统中的储能单元;所述方法包括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不均衡的情况下,根据直流配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调节所述直流配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下垂系数,并进一步根据所述下垂系数调节所述直流配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充放电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调整储能单元的下垂系数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可在直流配电系统中有效地实现多储能单元的快速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0916433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349365.X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方法及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能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电能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分布式电网的电能数据;电能数据包括电压数据和/或电流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电能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样、模拟数字信号转换、信号放大及滤波中的一种或多种;中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经过预处理的电能数据,对预设的电能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分布式电网的电能质量。本发明提高了对分布式电网电网电能的监测精度,从而提高了电能质量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07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70018.6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其步骤如下:1)构建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出力预测模型;2)预测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置信度出力;3)计算储能系统容量配置;4)计算单回中压线路接入分布式光伏的最大容量;5)设计常规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6)设计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本主动配电网负荷精准控制计算方法,可以使供电公司达到如下目的:主动管理分布式光伏接入和储能接入,可对配电网负荷进行“削峰填谷”,提高配电网用户和配电网的运行效益;根据分布式光伏和储能接入配电网后的中压线路供电能力,主动管理和调整增加负荷接入,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3070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471517.4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区配电网饱和负荷综合预测方法,通过确定电网饱和负荷综合最优预测模型,对电网饱和负荷值进行预测。电网饱和负荷综合最优预测模型的确定,可归结为求取最优和较优的电网饱和负荷综合预测模型的数学期望,用以减小预测结果变化规律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电网饱和负荷综合最优预测模型的求解可看作一个概率寻优问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方法能够实现各单一预测方法的有机组合,有利于减弱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1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59076.6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用户负荷影响的供电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采用配电网对负荷的约束指标可靠性考虑。该算法的基本流程是:首先确定供电区域负载线路上的重过载时间及总运行时间,得到可转供线路重过载时间占比计算式;应用转供线路及线路总数,获取可转供电率。然后再用配电网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和电网正常供电概率的修正值,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获得用户负荷影响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公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用户负荷影响的供电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性为供电可靠性的快速评估方法模型。本发明采用公式模型挖掘的思路,提取可转供线路重过载时间占比及线路可转供电率相关的因素,通过配电网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和电网正常供电概率的修正值,获得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做为最终用户负荷影响的供电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的结论。进而指导电网可靠性的快速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