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变截面梁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3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410639788.0

    申请日:2014-11-13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白车身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车身变截面梁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车身梁截面设计的装配及制造的约束,通过对梁截面形状进行特殊的编码控制,以连续的梁截面形状,离散的材料厚度、材料种类、梁截面板的数量为设计变量,以满足车身刚度所需截面属性以及重量、成本等为设计目标,实现满足不同优化约束条件下的截面优化,解决了变截面梁的同步优化难题,并实现了对具有多层板数的变截面梁的优化。本发明有益于为车身设计初期的变截面梁结构提供方法,实现了变截面梁的优化设计,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正向设计过程中车身概念设计阶段梁的变截面轮廓线的确定,也可对现有的梁进行结构性能的改进优化。

    一种白车身变截面梁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3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39788.0

    申请日:2014-11-13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白车身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车身变截面梁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车身梁截面设计的装配及制造的约束,通过对梁截面形状进行特殊的编码控制,以连续的梁截面形状,离散的材料厚度、材料种类、梁截面板的数量为设计变量,以满足车身刚度所需截面属性以及重量、成本等为设计目标,实现满足不同优化约束条件下的截面优化,解决了变截面梁的同步优化难题,并实现了对具有多层板数的变截面梁的优化。本发明有益于为车身设计初期的变截面梁结构提供方法,实现了变截面梁的优化设计,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正向设计过程中车身概念设计阶段梁的变截面轮廓线的确定,也可对现有的梁进行结构性能的改进优化。

    一种多胞金属基碳纤维复合薄壁吸能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58348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15236.7

    申请日:2018-05-25

    IPC分类号: B60R19/02 B60R19/03 B60R19/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胞金属基碳纤维复合薄壁吸能结构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吸能结构主要由金属管或金属基碳纤维复合管构成的外管与多根碳纤维管或金属基碳纤维复合管构成的内管搭配组合成外管嵌套包裹内管的结构形式,多根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通过粘接或金属支架支撑的方式相互连接成多胞结构,所述多胞结构再通过粘接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连接。本发明涉及的结构具有比吸能大、变形协调性与引导性强、设计方案灵活等优点,既可以降低吸能结构的重量,又可以提高吸能结构的碰撞安全性,有效实现汽车的安全与轻量化的目标。本发明涉及的制备工艺,加工步骤少、加工时间短,适宜批量化生产。

    一种磁芯粘接结构压缩剪切加载夹具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916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49602.1

    申请日:2018-02-13

    IPC分类号: G01N3/04 G01N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芯粘接结构压缩剪切加载夹具,包括:上半部夹具以及与上半部夹具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下半部夹具;下半部夹具上端面设置有柱状凹槽,柱状凹槽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试件嵌入的试件嵌入凹槽,且试件嵌入凹槽为左右贯通槽;上半部夹具下端面加工有与下半部夹具的柱状凹槽配合嵌入的柱状凸台,柱状凸台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试件嵌入凹槽的条状凸块;上半部夹具中心预设有用于压缩剪切圆柱压头伸入的剪切试验压头孔;上半部夹具与下半部夹具通过螺栓上下紧固装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试件放置于试件嵌入凹槽内调整好位置,然后上半部夹具与下半部夹具紧固固定,再进行试验。

    一种结构胶粘剂断裂能测试试件固化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49600.2

    申请日:2018-02-13

    IPC分类号: G01N1/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胶粘剂断裂能测试试件固化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开有不同大小缺口,端部连接有操作手柄,上模具与热压机上压板接触,下模具开有导槽、滑块槽、定位销孔,分别安装预紧螺栓、滑块和定位销;下模具与热压机下压板接触;本发明适用于不同大小试件的固化,降低了模具加工成本,同时解决了胶瘤难以去除的问题,提高了试验工作效率。

    一种获得变强度汽车结构件的气雾淬火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35427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724536.1

    申请日:2017-08-22

    IPC分类号: C21D1/667 C21D11/00 B23P1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变强度汽车结构件的气雾淬火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所述生产线包括沿直线依次设置的高强钢开卷设备、高强钢剪裁设备、第一传送装置、冷冲压设备、第二传送装置、加热装置、第三传送装置、气雾淬火装置和第四传送设备。气雾淬火装置包括顶端框架和底端框架,顶端框架包括第一喷头组和第二喷头组和相应的驱动装置,底端框体内设有空压机、高压储气瓶、储水罐、高压气管、高压水管、废水排水管和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底端框体上端设有第五传送设备。本发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集成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工作环境好等优点,可以实现力学性能梯度分布的可热处理强化高强钢零件的制备,有效地实现汽车车身安全与轻量化目标。

    车身表面三维图案的自动喷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141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79265.X

    申请日:2013-10-14

    IPC分类号: B05D5/06 G06F17/50

    摘要: 一种车身表面三维图案的自动喷绘方法,属于车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该自动喷绘方法利用三维设计软件构造汽车外覆盖件模型,并将其离散成三角网格模型,进而建立三角网格模型与平面参数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此为基础,将图案像素点在平面域中的对应点逆映射到车身的三维模型上,建立图案像素点与车身三维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像素的颜色信息;在车身三维模型上生成喷绘路径,并根据路径点所对应的像素色彩信息调整图案的喷绘颜色,由此驱动喷绘机器人完成车身表面三维图案的自动喷绘。该自动喷绘方法生成的喷绘轨迹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完成各种个性图案在车身表面的自动喷绘,原理简单,喷绘均匀,图案逼真,有效提高了图案喷绘的效率。

    一种中低速应变率材料动态压缩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069708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716898.2

    申请日:2018-10-23

    IPC分类号: G01N3/02 G01N3/06 G01N3/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低速应变率材料动态压缩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属于力学性能测试领域。该系统包括冲击机构、压缩机械机构或;拉伸机械机构、信号采集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测试中低速应变率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装置和方法,能够进行应变率为100/s以下的材料压缩和拉伸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测试,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喷漆的试件被测试表面可以实时测试低应变加载时材料的变形及失效过程。本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高,被测试材料种类广泛,所设计的试件能够实现中低速应变率下材料的压缩和拉伸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侧翼宽度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664355U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20486261.8

    申请日:2017-05-04

    IPC分类号: B60N2/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儿童安全座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侧翼宽度调节装置。儿童安全座椅侧翼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座椅骨架、侧翼、调节机构和后盖板;侧翼可独立沿横梁左右滑动,从而进行儿童安全座椅侧翼宽度调节,使用者只需一只手向中间捏合同组调节子机构中的一对拉柄,另一只手横向推拉对应组侧翼即可轻松调节,移动到合适位置附近后停止捏合,双头插销将在复位弹簧的推力作用下贯穿定位通孔区域并保持装置锁止状态,实现侧翼相对座椅安全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的侧翼宽度调节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快捷,可靠性高,适合不同身材儿童使用。

    一种多胞金属基碳纤维复合薄壁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022561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20791774.4

    申请日:2018-05-25

    IPC分类号: B60R19/02 B60R19/03 B60R19/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胞金属基碳纤维复合薄壁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主要由金属管或金属基碳纤维复合管构成的外管与多根碳纤维管或金属基碳纤维复合管构成的内管搭配组合成外管嵌套包裹内管的结构形式,多根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通过粘接或金属支架支撑的方式相互连接成多胞结构,所述多胞结构再通过粘接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具有比吸能大、变形协调性与引导性强、设计方案灵活等优点,既可以降低吸能结构的重量,又可以提高吸能结构的碰撞安全性,有效实现汽车的安全与轻量化的目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