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8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96159.5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桥梁顶推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钢箱梁交替顶推防偏移装置。本发明包括顶推组件以及纠偏组件,其中:顶推组件分别布置于每幅桥面系的两侧纵梁的下方,用于交替式顶推两幅桥面系;纠偏组件连接两幅桥面系,用于以当前作为静件的其中一幅桥面系为基准,引导当前作为动件的另一幅桥面系作前行动作。本发明在降低非对称钢箱梁顶推施工难度的同时,亦能保证该非对称钢箱梁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施工性,具备了结构紧凑、受力合理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1573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47692.0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2 , E01D19/04 , E01D21/00 , E02B3/26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化多灾适应型桥梁耗能墩柱节点,包括桥梁梁体、墩柱、承台以及内置复合吸能机构的多功能预制型钢基座机构,所述多功能预制型钢基座机构安装于承台与墩柱之间,所述墩柱上安装桥梁梁体,所述复合吸能机构内设置有可调节的耗能胞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化多灾适应型桥梁耗能墩柱节点的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装配式桥梁的施工方式能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干扰,通过在墩柱与承台之间的连接部位引入具备联合承载及有效吸能双功能的多功能预制型钢基座机构,多功能预制型钢基座机构内置复合吸能机构,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灾害等级,可通过调整复合吸能机构内的耗能胞体的位置分布,从而增强结构的防灾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3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310885.6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张弦桁架结构的叉戟式拉索智能更换及索力监测装置,包括:辅助拉索、辅助撑杆和辅助锚固端头;其中辅助拉索通过辅助撑杆对称地设于原结构拉索两侧;辅助锚固端头设于张弦桁架结构的端部,辅助拉索的两端穿过锚固端板上的锚固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辅助撑杆和辅助锚固端板直接安装在现有的张弦桁架结构上,仅需要少量脚手架及吊装设备即可完成安装;将更换拉索时的应力转移至最主体张弦桁架结构上,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了作业风险;设有应力监测仪,可以检测并控制两侧辅助拉索施加的预应力相等;辅助拉索、辅助撑杆和辅助锚固端头均可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6120.0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短柱的大偏心承载力计算方法。本发明为实际工程中配备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短柱时计算大偏心受压承载力提供一种准确的计算方法;由于高强钢筋对钢纤维混凝土受压区强度具有提高作用,本发明引入约束效应系数来考虑高强钢筋对受压区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大幅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1520259.5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管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输电塔的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柱脚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布置的底部桩基锚固墩、基础承台以及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插入式钢管混凝土的顶部管口构成灌浆口,灌浆口内同轴布置压板,灌浆口上方还布置有锚板,锚板与压板之间通过中间杆连接彼此;该钢管混凝土柱脚还包括轴向拉杆及用于张拉轴向拉杆的拉紧螺母。本发明的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柱脚具备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的优点,能为柱脚的正常可靠使用提供基础保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柱脚的施工方法,以切实的提升施工的效率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466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059466.4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万华翔 , 李延军 , 汤小兵 , 常天成 , 窦鑫 , 陈坤 , 尹黎明 , 张永清 , 韩清江 , 武抒理 , 杨少春 , 黄涛涛 , 单长孝 , 沈正钦 , 赵瑞旺 , 周茂坤 , 田埂 , 毛伟国 , 陶星东 , 张超 , 叶文虎 , 陈建社 , 余刚 , 裴明慧 , 关绍峰 , 王静峰 , 沈奇罕 , 殷青苗 , 刘燕 , 纪大付 , 张志争 , 罗继红 , 刘波 , 张文涛 , 彭旭龙 , 陈德强 , 朱绪东 , 倪前杰 , 朱李 , 胡余露 , 胡子明 , 郑瑞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塔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塔材物料管理系统。其包括如下模块;后台模块,其用于记录有组塔的塔材物料的材料信息、组塔的安装顺序、组塔每一段塔材物料设定清单;存放区域录入模块,其用于获取施工现场的存放区域的数量信息并对存放区域一一编号;存放区域分配模块,其用于对存放区域进行分配并刻录相应地组塔的塔材物料的材料信息;塔材录入模块,其用于获取组塔的塔材物料的材料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组塔的塔材物料的材料信息对组塔的塔材物料一一编号;塔材分配模块,其用于将组塔的塔材物料根据存放区域分配模块分配至相应的存放区域处并生成塔材物料存放信息。通过上述管理系统,能够较好地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308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84962.2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02D17/04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撑系统的智能调节肢杆及顶推件数目计算方法。本发明的单肢伸缩杆包括固定段及顶推段,顶推段包括顶推件和补偿件;顶推件的活塞与活塞缸所围合形成可供中间介质存入的空腔,该空腔还布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补偿件包括可实现力矩变化的减速齿轮箱;减速齿轮箱的首部增力端齿轮啮合增力齿条,增力齿条贯穿减速齿轮箱的箱体后与顶推件或固定段或横向支撑杆彼此固定;减速齿轮箱的尾部动力端齿轮啮合动力齿条,动力齿条顶端伸出减速齿轮箱的箱体后与直行程动力源的动力端形成独立配合。本发明为基坑土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提供基础保证,并同步具备施工灵活性高、周转成本低和噪音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715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85028.2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施工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装配式可调预拱度钢管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安装方法,包括支撑布置在基坑内的环状的地连墙,地连墙的环腔内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支撑梁;支撑梁包括伸长段和标准杆件,各伸长段和各标准杆件沿伸长段伸缩方向依次连接;伸长段处于伸长状态时,支撑梁的两端均抵紧在地连墙的腔壁上,且支撑梁内部产生近似等效刚度;本发明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出支撑梁的近似等效刚度,进而消除支撑梁因受力超限而断裂的隐患,提高施工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8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185041.7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垃圾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塑性混凝土垃圾池。本发明包括池体,池底被划分为两段以上的池底钢筋混凝土区,各相邻池底钢筋混凝土区之间通过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衔接彼此;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的两端布置池壁塑性混凝土后浇带,池底钢筋混凝土区处相应布置池壁钢筋混凝土区,池壁钢筋混凝土区与池壁塑性混凝土后浇带配合形成所述池壁;池底塑性混凝土后浇带的上表面处凹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相对槽壁处彼此相向的悬臂状的延伸有标尺,相邻两根彼此配合的标尺之间以及标尺的悬臂端与容纳槽的相应槽壁之间均存有缝隙。本发明不仅通过建立易损段来集中沉降变形及渗漏现象,同时还能及时高效的实现对易损段的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43489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86835.6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替换率;获得转换系数;获得计算强度;获得配制强度;获得水泥抗压强度实测值;确定骨料回归系数的取值;获得水灰比;确定单位用水量;获得水泥用量;确定砂率;获得粗骨料及细骨料用量;获得钢渣用量;获得砂的用量;得到配合比。本发明可显著提高各组分用量确定的效率,节省试验工作量,缩短试验周期,降低经济成本,在确保混凝土成品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可快速实现目标强度要求下的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的;本发明中涉及的计算步骤可为相关类型的智能化算法的编制提供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