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94002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0810161204.8

    申请日:2008-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可以确保耐久性并提高能量密度和输出密度。正极(13)具备形成有通孔(16a)的正极集电体(16)及涂敷在其上的正极复合层(17)。另外,隔着正极(13)配置负极(14、15),一侧的负极(14)的负极复合层(20)含有具备高容量特性的难石墨化碳,另一侧的负极(15)的负极复合层(22)含有具备高输出特性的PAS。从而,通过将充放电特性不同的负极组合,可以提高蓄电装置(10)的能量密度和输出密度。另外,离子可以通过通孔(16a)在负极复合层(20、22)间移动,因此即使在将充放电特性不同的负极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消除负极之间产生的负极电位偏差,可以确保蓄电装置的耐久性。

    层状结晶性物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72314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133310.X

    申请日:2009-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H01M4/485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结晶性物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针对非晶状态和结晶状态共存的钒的层状结晶性物质,对非晶状态进行抑制。使用硫化锂、氢氧化锂等多种锂原料,对与钒原料形成的悬浊液的物性进行调整。通过该调整,将钒离子的5价的价数控制为所需比例。将所得到的混有层状结晶性微粒的非晶状态作为初始原料,进一步进行热处理。由此使层状结晶性微粒生长,使非晶部减少。其结果,可以改善容量劣化率。

    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2334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3309.7

    申请日:2009-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H01M4/485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实现与正极活性物质相关的电池特性的再现性的提高。在本发明中,制造能够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五氧化二钒的层状结晶性物质时,没有将含硫有机物质用作原料。因此,完全排除含硫有机物质向层状结晶性物质的不确定性的附着。另外,利用硫化锂、氢氧化锂等多种锂化合物,对与钒化合物形成的悬浊液的物性进行调整。通过该调整,将钒离子的5价这一价数控制为所期望的比例。其结果,进行了具有再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制造。实现了利用该活性物质构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初次放电能量密度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