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6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10262.9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5 , H01M2/34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 H01M220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流断路装置具备:第一通电板,其与端子电连接;以及第二通电板,其与第一通电板对置地配置,并与电极组装体电连接。第一通电板的中央部与第二通电板的中央部通过第一焊接部而接合。第二通电板在壳体内的内压超过设定压力时断裂,从而将在端子与电极组装体之间流动的电流断开。第一焊接部具有保险丝功能,即:当在端子与电极组装体之间流动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时熔断,从而将在端子与电极组装体之间流动的电流断开。
-
公开(公告)号:CN119174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80039174.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M4/66 , H01M10/0585 , H01M50/204 , H01M50/489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极,其具有集电体、以及设置于集电体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密封构件,其以在层叠方向观看的情况下包围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方式设置于集电体的表面。集电体包含:第1金属箔,其包含表面;第2金属箔,其相对于第1金属箔设置于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相反的一侧;以及粘接层,其设置于第1金属箔与第2金属箔之间并将第1金属箔与第2金属箔粘接。密封构件包含熔接于表面的密封部分和熔接于包含粘接层的侧面的集电体的侧面的密封部分。粘接层的耐热温度比密封部分和密封部分各自的熔点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0728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80036027.3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M4/04 , H01M4/139 , H01M4/64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50/186
Abstract: 一种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极具备:集电体,其呈具有至少1个超过1米的边的多边形状;活性物质层,其设置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以及1个以上的密封构件,其熔接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所述制造方法包含:配置工序,将所述密封构件沿着所述边配置到所述集电体的表面;以及熔接工序,在使夹具与对象部进行面接触的同时,一边将所述对象部向所述集电体按压一边对所述对象部进行加热,所述熔接工序在所述密封构件的两端部之间进行多次,在第2次以后的所述熔接工序中,将从上次的所述熔接工序中的所述对象部至少偏移了一部分的所述密封构件的部分设为所述对象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20165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880065520.7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G11/04 , H01G11/78 , H01M50/24 , H01M50/204 , H01M50/502
Abstract: 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11)和密封体(12)。负极终端电极(18)以第2面(15b)成为电极层叠体(11)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密封体(12)包含接合于缘部(15c)的多个第1树脂部(21)、以及以从外侧包围多个第1树脂部(21)的方式接合于第1树脂部(21)的第2树脂部(22)。第2树脂部(22)在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侧包含第1重叠部(22a),第1重叠部(22a)以与作为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缘部(15c)的第1树脂部(21)的第3树脂部(23)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3树脂部(23)上。第1重叠部(22a)包含限制部(25),限制部(25)用于限制第3树脂部(23)(第1树脂部(21))沿着层叠方向(D)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2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780020279.1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50/30 , H01M50/147 , H01M50/40 , H01M50/528 , H01M50/531 , H01M50/572 , H01G11/14 , H01G11/78 , H01M10/04 , H01M10/0585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有:壳体,其收纳电极组装体和电解液;以及释放阀,其存在于壳体的壁部。电极组装体具备相互绝缘的不同极性的电极。在壁部的内表面与电极组装体的端面之间配置有遮挡构件。将在电极的层叠方向上观察壳体的正面视图中的位于壳体中央并且位于电极组装体的沿着层叠方向的尺寸中央的点设为中心点,设由以最短距离将中心点与压力释放阀的外形线相连的面包围的区域为三维区域。遮挡构件具备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三维区域的沿着电极组装体的端面的整个截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37002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680074658.4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50/578 , H01M50/579 , H01M10/04 , H01M10/0525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收纳有电极组装体的壳体;第1电极端子和第2电极端子;以及与第1电极端子电连接的电流切断机构。电流切断机构具有如下结构:当壳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将电极端子与电极组装体之间的电气性通电路径的电流切断。电流切断机构具备:机构绝缘部,其将包括电流切断机构在内的第1电极端子与电极组装体的端面绝缘;以及端子绝缘部,其将第2电极端子与电极组装体的端面绝缘。从壁部到包括第1电极端子的机构绝缘部为止的突出尺寸与从壁部到包括第2电极端子的端子绝缘部为止的突出尺寸是相同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3835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80014084.0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34 , H01G11/78 , H01G11/82 , H01M2/02 , H01M2/04 , H01M2/12 , H01M2/18 , H01M2/26 , H01M10/04
Abstract: 在蓄电装置中,将由以最短距离将电极组装体中的极耳侧端面的外形线与压力释放阀的外形线相连的面包围的区域设为三维区域。蓄电装置在极耳侧端面与盖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具备覆盖三维区域的沿着极耳侧端面的整个截面的覆盖部。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07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7150.8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12 , H01G11/80 , H01G11/84 , H01M2/02 , H01M2/22 , H01M2/34 , H01M4/64 , H01M10/04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是在集电板(11)的一个面(11a)设有正极层(13)并且在集电板(11)的另一个面(11b)设有负极层(15)的多个双极电极(10)隔着隔离件(17)层叠而成的,该蓄电装置具有:多个间隔物(21),其沿着集电板(11)的周缘(11c)配置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各个集电板(11)彼此之间;以及树脂框(25),其覆盖多个间隔物(21)的外周(21b)。
-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3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68860.6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Abstract: 蓄电装置(100)具备:电极组装体(3),其具备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极耳(9),其一端与电极组装体(3)电连接;以及导电构件(20),其配置于电极组装体(3)的上方,与极耳(9)电连接。极耳(9)具备:第1弯曲部(14),其设于极耳(9)的一端的附近;第2弯曲部(16),其设于极耳(9)的另一端的附近;以及接合部(18),其设于第1弯曲部(14)和第2弯曲部(16)之间,与导电构件(20)接合。第2弯曲部(16)弯曲成使得极耳(9)的另一端配置于导电构件(20)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563767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80056976.9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2685 , H01G2/14 , H01G11/16 , H01H1/58 , H01H2001/5877 , H01H2071/0292 , H01H2207/026 , H01M2/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10/4257 , H01M10/48 , H01M2200/20 , H01M2220/20 , Y02E60/13
Abstract: 电流切断装置具备第1通电部件、第2通电部件、第1变形部件以及第2变形部件。第1通电部件被固定于壳体。第2通电部件被配置于与第1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第1变形部件在壳体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与第2通电部件接触,而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变为与第2通电部件非接触。在第2变形部件设有朝向第2通电部件的中央部突出的形状的突起。在壳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突起与第2通电部件接触。在第1通电部件设有限制第1变形部件的移动的限制构造。在第2通电部件设有限制第2变形部件的移动的限制构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