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78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1645.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贵阳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21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利工程隧洞及顶管的超深竖井与施工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咬合防水支护桩,支护在竖井井壁四周,咬合防水支护桩下端延伸至竖井底部以下并嵌入底部岩石中;底板支护在竖井的井底,底板中设置有若干抗浮锚杆,底板抗浮锚杆的下端垂直锚入井底的底部岩石中;底梁支座浇筑在底板顶部四周周边,紧贴咬合防水支护桩内侧壁,底梁支座上锚入有若干倾斜向下的支座抗浮锚杆,支座抗浮锚杆的下端锚入岩石中;阻水帷幕设置在咬合防水支护桩外周。咬合防水支护桩、阻水帷幕、底板和底梁支座形成稳定的抗浮结构体系,提高超深竖井抗浮能力和支护防水能力;解决了超深竖井空间狭窄大型挖掘机无法下井开挖和小型挖掘机挖不动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906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9189.7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和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空难达部位混凝土强度检测无人机及检测方法,包括:所述飞行装置是通过机身、螺旋桨和电池组成,所述飞行装置用于使无人机能够抵达高空的难达区域部位的作用;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真空吸盘组成,所述真空吸盘与连杆是采用铰接形式连接,所述电动作动装置驱动所述回弹装置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从而用于对高空难达部位混凝土强度的安全、稳定和检测的作用。通过飞行装置强大的载重飞行能力与精准的悬停操控功能,以及吸附装置稳固的吸附和角度调节作用,起到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抵达混凝土结构的高空难达部位,实现高空难达区域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4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46178.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混凝土试件全应变测试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竖向转动连接有伸缩框架,伸缩框架内可拆卸连接有混凝土试件;加载组件,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下方的加载容器,加载容器连通有液体循环件,加载容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加载容器与伸缩框架的伸缩端连接;数据采集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包括终端机、设置在加载容器与连接组件之间的压力采集件和设置在混凝土试件上的变形采集件;举升件,举升件设置在加载容器的底部,用于举升加载容器。本发明既可以进行混凝土受拉全应变测试又可以进行混凝土受压全应变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3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66234.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界面剪切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强高韧修复材料加固混凝土界面剪切实验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一侧设置有定位框,底板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剪切框,定位框内腔底部设置有延伸机构,延伸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夹持机构,定位夹持机构通过延伸机构相对于定位框沿第一方向滑动,定位夹持机构用于对试件的一端进行夹持,剪切框内设置有剪切夹持机构,剪切夹持机构用于对试件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剪切框内设置有剪切机构,剪切夹持机构通过剪切机构相对于剪切框沿第二方向滑动,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剪切机构与实验机压头传动连接。本发明可在混凝土粘结界面处在纯剪作用情况下进行剪切试验,提高实验参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5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07086.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水平支板的一端,支架本体上铰接有电动伸缩杆的一端,电动伸缩杆另一端与水平支板铰接;检测组件,包括收放件、输送件和检测件,收放件包括支撑框,支撑框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收卷辊,第一收卷辊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另一端贯穿输送件与检测件连接;标记组件,包括标记件和记录件,标记件通过固定块设置在检测件上,记录件设置在检测件内,标记件用于在记录件上进行数据标记。本发明结构简单,检测便捷,检测件在水利工程建筑侧端布置稳定,检测数据直观精准,保证检测效率和数据的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3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740981.8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附着式电磁激励响应共振试验测试装置,包括电压频率调节继电器、可调频电磁激振装置和共振性能参数采集装置;所述可调频电磁激振装置的主体为中空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表面设有电磁隔离层;圆柱形壳体顶板内表面固定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缠绕线圈,圆柱形壳体底板内表面固定永磁体,所述线圈骨架和永磁体之间设有可沿圆柱形壳体轴向滑动的圆柱体活塞;所述圆柱形壳体底板处固定传感器,用于采集激振频率和激振能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口引出圆柱形壳体底板外,用于输出激振能量;圆柱形壳体底板外侧固定底板,待测物件固定于底板上。本发明的装置可随振随测,安装拆卸方便,瞬间启动停止,试验流程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274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910369892.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在数个并排布置的系缆墩上均布置系缆钩或系缆柱,用揽绳圈住两个及以上系缆钩或系揽柱,该测量装置位于揽绳上,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上测量单元和下测量单元,缆绳与上测量单元连接,下测量单元通过连接绳与船舶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充分利用并排布置的数个系揽墩监测系揽力,具有减少单个系揽墩上的受力的优点,且可以在揽绳无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揽绳的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16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5089.4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役大跨度钢桁架结构分布式光纤无损磁控系统,包括矩形载体,在矩形载体上依次设有增补抽屉、多级抽屉和永磁抽屉,在永磁抽屉设有第一永磁体,在多级抽屉中对称放置有若干个方格,在方格中设有第二永磁体,在增补抽屉中设有竖直磁道和水平弧形磁道,在竖直磁道和水平弧形磁道中放置有第三永磁体;在矩形载体的表面依次设有滑移槽、固连槽和紧套槽,在滑移槽内配置铠装松套传感光纤,固连槽内配置保偏光纤,紧套槽内配置弱光纤光栅。本发明通过先进的保偏光纤感知技术形成“未病”状态的诊断方法,实现对“未病”的精准诊断及早期预警,建立在役大跨度钢桁架结构工程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18614.1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CCP管结构及生产方法,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内层、钢筒本体、第一砂浆保护层、混凝土外层、第二砂浆保护层和涂层;第一预应力结构,包括若干第一预应力件,若干所述第一预应力件沿轴向绕设在所述混凝土外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砂浆保护层内;第二预应力结构,包括若干第二预应力件,若干所述第二预应力件沿轴向分布在所述钢筒本体上,且伸入到所述混凝土内层内;所述第一预应力件和所述第二预应力件协同形成对所述钢筒本体的预应力合力。本发明解决了预应力钢丝整体布置的情况下,管身整体应力分布受断丝影响较大以及缠绕过程中管身易因预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4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68573.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工混凝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韧性混凝土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包括:设置有注浆孔的桩身;桩头,桩头固接在桩身的一端且与桩身一体成型,桩头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桩头上设置有与桩身内腔连通的连通孔;桩尾,桩尾固接在桩身远离桩头的一端并与桩身一体成型,桩尾上设置有与连接组件相适配的连接杆,桩尾上设置有与连通孔相适配的连通管,连通管与桩身内腔连通;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桩身内腔,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桩头和桩尾固接;支撑架的侧壁固接有若干与桩身固接的支撑杆。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和使用连接方便,便于进行运输和转移,提高了结构的韧性,提高了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减少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