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819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730568.4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裂缝深度指示剂示踪雷达可视化检测方法,涉及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每阶段单次灌注的指示剂的用量;进行阶段单次灌注指示剂,灌注过程中雷达天线在混凝土裂缝表面同时相对往复跨缝移动,实时向混凝土裂缝深部发射雷达波;控制单次灌注时长,灌注过程中观察实时雷达伪彩图,当雷达伪彩图中指示信号消失时,进行下一阶段灌注指示剂;循环单次灌注指示剂,直至指示剂到达混凝土裂缝深部尖端;依次发射相应入射角度的雷达波,分别记录雷达伪彩图中指示剂指示信号的位置信息;获取指示剂标记下的混凝土裂缝尖端位置的深度。本发明设计指示剂灌注量与接力灌注方法,提高裂缝深度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53164.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土质堤坝透水区域防渗性能增强设备与方法,涉及堤坝加固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防渗性能提升方法相比,改进了当前防渗性能加固方法均存在耗费较大、施工时间较长且不易预测、成本高、针对性差的问题,利用相变材料熔凝特性和主动加压注浆方式,实现利用相变材料胶结软弱夹层区域土颗粒、增强堤坝局部防渗能力的目的。该方法工期短,且耗费较少,对于周边土体的扰动较小,通过表面改性剂等制备复合相变材料提高浆液的流变性能,极大的提高了注浆效率,进一步缩短工期,同时通过神经网络对工期进行预测,以提供数据支撑;且本发明同样适用于正在发生渗漏或已经渗漏的部位,应用范围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83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529032.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真实环境下混凝土隐裂纹荧光激励探测定位方法及系统,涉及混凝土隐裂纹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每处待激励区域初始图像;对待激励区域激励荧光溶液;对被激励区域水平投射激光斑,且在环境光照射下将被激励区域上荧光标记的隐裂纹及激光斑同画幅拍摄记录荧光激励图像;对被激励区域水平投射激光斑,且将被激励区域、激光斑与参考物同画幅拍摄记录定位图像;识别隐裂纹;获取图像中激光斑直径长度与实际激光斑直径长度的数量关系,将图像中激光斑作为图像单位尺;计算荧光激励图像中隐裂纹的真实尺寸,计算定位图像中隐裂纹相对参考物的相对位置。本发明实现提高真实环境下混凝土隐裂纹的探测定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6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5975.7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坝灌浆修复过程可视化与效果实时反馈方法,在灌浆孔的周围钻孔作为观测孔,在不同观测孔内分别放入信号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用于发射/接收物探信号;采集各灌浆阶段的物探信号,在每次采集物探信号后,移动天线高度,进行下一灌浆阶段的物探信号采集;基于物探信号波形高程的变化,可视化展示各灌浆阶段的反演结果,并基于特征指标评估修复效果;其中,先根据当前灌浆阶段特征指标值的变化确定浆液对目标区的填充效果,再根据当前灌浆阶段信号覆盖区域内对上一灌浆阶段计算得到的特征指标值大小定量评价上一灌浆阶段的灌浆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堤坝灌浆修复过程分灌浆阶段的可视化与效果实时反馈。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89480.X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4B28/00 , C04B24/26 , C04B24/28 , C04B111/74 , C04B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下聚合物水泥基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海洋工程海床平整和修复技术领域。其中聚合物水泥基砂浆由水泥、细砂、絮凝剂、速凝剂和粉状减水剂制备而成。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单体等成份合成的,所述速凝剂为水性环氧等成份合成的速凝剂。该聚合物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絮凝剂、速凝剂的设置,提高了聚合物水泥砂浆在海洋环境中的流动度和各项力学性能,同时降低了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水下分散的特性,具有良好的海床面平整和修复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80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2069.X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CP管道周边土体密实度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属于重大水网工程建设与安全领域。一种PCCP管道周边土体密实度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PCCP管道采集土体的区域划定、PCCP管道周边土体的全面采样、土体样品的现场率定处理、土体样本的弹性波层析成像处理以及利用率定曲线公式计算PCCP管道周边土体的密实度数值,PCCP管道采集土体的区域划定具体作业流程为:测量放线给出管道纵向轴线位置,在距离轴线一倍管道直径的位置进行标记,作为后续土体采集的钻取点。现有的管道土体密实度检测中无法将管道周边特定区域的土壤样本在保证体量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同时后期对于原土采用直接测量密实度,测量精度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629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411031.7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坝坝肩渗漏精准定位与靶向修复方法及设备。定位装置确定第一探测孔位置和深度,并进行钻孔、安放限位套管;使用探测装置进行1次透射探测和多次反射探测,确定大坝渗漏的异常区域和漏水来向,并确定新的探测孔位置和孔底高程;对新的探测孔进行定位、钻孔和探测,以此递推,直至定位的探测孔达到或超出土石坝防渗结构;利用探测孔作为注浆孔对渗漏进行修复,由于探测孔与渗漏路径连通,灌注浆液可准确流进渗漏通道。采用上述的一种土石坝坝肩渗漏精准定位与靶向修复方法及设备,通过逐步定位、钻孔和探测,实现渗漏区域的精细探测和渗漏路径的准确定位,并利用探测孔作为注浆孔实现靶向修复,一举两得。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5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78458.3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F16L55/32 , F16L55/40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长距离输水管道快速巡检机器人,包括壳体和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固定在壳体的上端,壳体的下端两侧边角处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内均设有传动机构,壳体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下方设有两个调整机构,两个调整机构分别与两个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设置在两个缺口内用于支撑和驱动壳体,并可以改变壳体在管道内的位置。该超长距离输水管道快速巡检机器人,可以在管道内调整行进路线和机身姿态,使机器人可以快速越过管道内的障碍物以及管道的破损处,提高了管道机器人的越障性能强,并且在深入管道后,也不会因失去驱动力导致机器人无法安全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0954407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811120558.8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水压作用下混凝土断裂过程测试方法,属于物理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试验梁预制的裂缝处裹贴上裂缝密封胶带,使用夹具夹紧裂缝密封胶带,试验梁的断裂过程区设有测压孔,测压孔两端设有水压测量装置;2)在裂缝密封胶带顶面中点为施力点,通过预加水压向试验梁施加荷载F,通过荷载测量装置测出需要施加的最大荷载Fmax,通过应变测量装置测出起裂荷载Fini;3)在预制裂缝的底端和尖端分别安装张口位移测量支架,在位移测量支架上安装夹式引伸计,在试验梁上安装有声发射检测仪;4)计算起裂韧度 和失稳韧度 。本方法满足了三点弯曲梁试验在裂缝内水压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试验梁断裂性能参数进行准确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56702.7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刀快速取出装置,包括柄杆,所述柄杆的长度大于1米,所述柄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手扶管,所述手扶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仪,所述手扶管的外壁开设有竖槽,所述柄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外壁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套,所述柄杆的外壁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柄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盘的顶部,所述连接盘的底部设置有环刀,所述连接盘的直径为环刀直径的1.5倍。本发明中,通过刀刃能够切削四周的土体,通过横切杆切削底部的土体将环刀与下部土体分离,从而改善传统的取样过程费时费力,人工取样的成功率受操作人员的影响较大,从而造成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