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7581.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398 , H02J50/70 , H02J50/10 , H02J50/12 , H02J7/04 , H01F38/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偏移旋转式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其推导了接收端失谐程度与互感变化的恒压输出条件,根据旋转式耦合机构在轴向与径向偏移下的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利用自感变化动态调整系统失谐程度以抵消互感变化引起输出波动的思想(以实现系统恒压输出的条件为目标,确定影响系统输出电压的参数值),进一步实现系统实际输出电压在预设输出电压范围内为目标,以及以实现系统输入阻抗角在预设输入阻抗角范围内为目标,调节系统补偿电容,实现了旋转式WPT系统良好的轴向和径向抗偏移能力,实现近似恒压输出,实现了较高的传输效率,实现系统全范围ZVS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300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1972.5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频率分叉现象的隔离式ClassΦ2谐振变换器,包括顺序连接的直流电源VIN、LC电路、逆变器、阻抗匹配电路、变压器、并联补偿电容CR和整流器,所述逆变器包括开关管S1,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电容CP和电容CT和电容CS,所述变压器包括相耦合的原边线圈LPT和副边线圈LST。相比现有的ClassΦ2变换器,本发明移除了LM和CM支路,并且采用了变压器,将变压器的漏感电感作为阻抗匹配网络的一部分,通过设计变压器的耦合系数,使得该变换器可以实现基波、第二谐波和第三谐波的零点交叉的阻抗,呈现出与典型ClassΦ2(或Class EF)变换器类似的阻抗特性,因为无需添加大体积电感,可集成为体积更小、重量更低的变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691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89070.8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偏移能力强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恒压恒流切换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抗偏移无线充电系统的磁场均匀性差缺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原边谐振电路和副边谐振电路,所述原边谐振电路和副边谐振电路均为CLC谐振网络,所述原边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发射线圈连接,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与副边接收线圈连接;所述副边谐振电路还包括两个可控开关S1和S2,所述可控开关S1和S2的通断用于无线充电系统恒压恒流的切换控制,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和副边接收线圈均为圆台状的线圈薄片。本申请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圆台状的线圈,使原边线圈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均匀磁场,使耦合机构实现多个方向的抗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711423.X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变频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中继供电系统发生偏移导致耦合系数k发生改变时不能保证系统恒压输出的技术问题。具体步骤为:建立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系统变频控制器,所述系统变频控制器的输入为系统输入频率,所述系统变频控制器的输出为系统输出电压;采集系统的期望输出电压,通过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系统变频控制器对系统的输入频率进行控制,使输出电压趋近于期望输出电压。申请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方式来进行能量通道输出的恒压控制,进而实现稳定的中远距离电能无线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55892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202055.1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通道非接触传能装置、传能滑环及能量信息同传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滑环芯轴内部传输通道电路排线复杂,导致选录布置复杂、容易发生线缆传输故障以及多通道的不同能量信号同传相互干扰的问题。本发明的多通道非接触传能装置包括同轴套设且留有空气间隙的内筒磁芯组件和外筒磁芯组件;内能量线圈单元和外能量线圈单元分别能量线圈体和绝缘单元。内能量线圈体和外能量线圈体能够设置不同匝数和/或直径的利兹线;内筒磁芯组件和外筒磁芯组件相对旋转,能够进行多通道的不同能量信号同传。本发明的多通道非接触能量信息同传系统集成度高、小型化,可实现多通道、多功率等级的非接触、无电磁干扰能量信号同传。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3919.1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体为一种正交中继结构及其构成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继结构包括第一中继子线圈、第二中继子线圈和中继补偿电容,所述第一中继子线圈与所述第二中继子线圈相互正交,且二者与所述中继补偿电容相互串联形成中继谐振回路,本发明利用该中继结构构成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在实现正交中继的前提下,按需增大系统的传输功率,且系统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传输相同的功率,能够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增加系统的传输距离。相比于一般的倾斜中继三线圈系统,正交中继系统使用相同自感值的中继线圈,能够在更小的耦合系数下高效地传输相同的功率,也间接地提高了传输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77417.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CN)
IPC: H02J50/05 , H02J50/70 , H02M3/335 , H02M7/48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EC‑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频率切换恒流/恒压输出的EC‑W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其采用LC‑CLC型谐振网络,分析了LC‑CLC谐振网络的特性,给出了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特性的条件以及恒流频率和恒压频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本文所提出的EC‑WPT系统以及参数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无需复杂检测和控制电路,系统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无需切换电路拓扑,只需切换工作频率,便可实现在恒流和恒压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无论是恒流工作模式,还是恒压工作模式,系统都可以实现ZPA(零相位角)状态,减少无功损耗,有效提升系统效率;系统的补偿元件相对较少,能降低系统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8923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02055.1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通道非接触传能装置、传能滑环及能量信息同传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滑环芯轴内部传输通道电路排线复杂,导致选录布置复杂、容易发生线缆传输故障以及多通道的不同能量信号同传相互干扰的问题。本发明的多通道非接触传能装置包括同轴套设且留有空气间隙的内筒磁芯组件和外筒磁芯组件;内能量线圈单元和外能量线圈单元分别能量线圈体和绝缘单元。内能量线圈体和外能量线圈体能够设置不同匝数和/或直径的利兹线;内筒磁芯组件和外筒磁芯组件相对旋转,能够进行多通道的不同能量信号同传。本发明的多通道非接触能量信息同传系统集成度高、小型化,可实现多通道、多功率等级的非接触、无电磁干扰能量信号同传。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9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61665.X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C02F7/00 , C02F3/3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利用潮汐供氧的双层人工湿地及方法,该人工湿地由控制器、在上层的自曝气人工湿地和在下层的承压潮汐流生物滤池串联组成;承压潮汐流生物滤池由多级承压潮汐流生物滤池单元并联组成;自曝气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其内设置有人工湿地填料床;第一进水系统,其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出水系统;曝气系统;多级承压潮汐流生物滤池均包括:滤池主体,滤池主体内设置有生物滤池填料床;第二进水系统,其和第一出水系统连通,其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出水系统,其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排气系统,其和曝气系统连通,排气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连接控制器。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1027.X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容切换的定频恒压输出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用于解决WPT系统在传输距离发生变化以及线圈无法对准时耦合系数波动范围较大的问题。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原边推挽逆变器,接收端包括副边推挽逆变器;原边推挽逆变器包括并联设置的原边第一、第二推挽电路,副边推挽逆变器包括并联设置副边第一、第二推挽电路,原边第一、第二推挽电路和副边第一、第二推挽电路均包括串联设置的推挽补偿电感和推挽模块,推挽模块若干并联设置的开关管子电路,开关管子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开关补偿电容和第一MOSFET管。本申请的WPT系统能够在恒定频率以及很宽的耦合系数和负载条件下工作,实现稳定的稳态输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