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3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011518346.2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499 , G06N3/045 , G06N3/08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LSTM的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方法,包括:A,获取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用训练数据集;B,利用训练数据集分别训练BP网络和LSTM网络;C,融合经步骤B训练后获得的BP网络及LSTM网络,获得BP‑LSTM预测模型;D,获取与步骤A中输入特征集相对应的实测输入向量;E,将实测输入向量预处理后输入BP‑LSTM预测模型,获得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结果。本发明结合BP网络非线性映射的优势与LSTM网络克服长时依赖问题的优势,为结构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重构及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精准,克服了传统理论计算、有限元法和现场实测带来的较高时间和经济成本问题,在结构计算、健康监测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1331569.8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G01N29/24 , G01N29/44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41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结构损伤监测方法及系统,采用二分类智能模型识别应力波信号中的噪音干扰信号,避免了人工清洗并提取噪音数据时造成的噪音数据提取难度大和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和监测效率;采用TQWT和VMD相结合来剔除噪音干扰信号,避免了噪音干扰对结构损伤识别精度的影响,提高了结构损伤的识别精度;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构损伤识别,实现了结构损伤的智能识别;采用TQWT和VMD相结合来进行噪音剔除,数据特征提取效果更好,提高了去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7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331569.8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结构损伤监测方法及系统,采用二分类智能模型识别应力波信号中的噪音干扰信号,避免了人工清洗并提取噪音数据时造成的噪音数据提取难度大和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和监测效率;采用TQWT和VMD相结合来剔除噪音干扰信号,避免了噪音干扰对结构损伤识别精度的影响,提高了结构损伤的识别精度;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构损伤识别,实现了结构损伤的智能识别;采用TQWT和VMD相结合来进行噪音剔除,数据特征提取效果更好,提高了去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76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5547.3
申请日:2020-09-30
IPC: E01D19/00 , E01D21/00 , B23K37/00 , B23K31/02 , E01D101/24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UHPC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及其制作安装方法,其包括成型钢筋和栓钉,所述成型钢筋的两端设置为平直段,中部弯折为弧形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弧形段之间通过过渡段平滑连接,所述成型钢筋为四根,四根成型钢筋相互正交拼接成口型结构,且所述四根成型钢筋的平直段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弧形段竖直朝上设置,所述口型结构内侧的四个角上对称布置所述栓钉。钢梁的上表面设置横截面为U型的坡口,所述成型钢筋的平直段置于所述坡口中,且所述平直段与所述钢梁通过双面坡口焊连接。本发明能实现钢梁与UHPC板的牢固连接,从而能充分利用钢材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389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08577.3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端部嵌贴预应力FRP板条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步骤为:①开槽,在待加固的混凝土结构的受拉侧的两端对称开设数量相同的端部槽;②在混凝土结构的端部安装FRP板条施压装置;③通过张拉设备张拉FRP板条,对FRP板条施加预应力;用FRP板条施压装置将FRP板条的两端分别压入混凝土结构两端的端部槽内,向端部槽内以及混凝土结构相对应的端部槽之间的表面填充粘结剂;④待粘结剂固化完毕后放张预应力,拆除FRP板条施压装置;本发明加固效果好,对既有结构的破坏较小,显著降低了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9385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810030428.9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 嘉善银展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43 , E01D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桥梁钢轨支座,它包括上轨道板、通过齿轮轴与上轨道板进行力学传动的下轨道板。本发明所述钢混组合结构桥梁支座有效解决了现有钢混组合结构桥梁支座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主梁局部易出现顶板脱空、纵移超限、转角受限等问题,从而导致钢混组合结构受力不均,以及桥面铺装易出现疲劳、开裂等病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21589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39725.4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E01D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它包括顶板、通过腹板与顶板连接的下底板;所述顶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上底板;上底板与顶板之间填充混凝土;上底板的上表面和顶板的底面均设置剪力钉。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钢材与混凝土各自的材料性能,并通过交错布置的剪力连接(呈梅花状分布)件以提高结构整体性,有效避免结构局部出现过大的变形而导致桥面出现剥离、脱空等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焊接工作量,解决了了橫肋与纵肋间由于焊接的缺陷或疲劳产生的裂缝问题,而且本发明提出的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结构简单、可采用先预制后焊接的施工工艺有效缩短工期,并能很好的改善钢桥面的力学性能,增强桥面的可靠性及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92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28331.3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96 , G06N3/0985 , G06N3/084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源域数据集和目标域数据集;构建第一损伤识别模型和第二损伤识别模型;利用源域数据集对第一损伤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源域模型;将源域模型的超参数迁移到第二损伤识别模型;冻结第二损伤识别模型除全连接层外的所有层,利用第一数据集对第二损伤识别模型的全连接层进行微调,得到目标域模型;利用目标域模型对第二数据集进行损伤识别,得到损伤类型及其置信度;当损伤类型的置信度≥置信度阈值,更新第一数据集;利用更新后的第一数据集对目标域模型进行微调。本发明在少量有标签样本下提高了模型的损伤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8512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0840993.9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墩扩大基础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加固层和截水墙对扩大基础和扩大基础周边地基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河流冲刷桥墩台基础,同时增加原扩大基础的面积,使新基础的承载力更高;多根导管如同混凝土中的钢筋骨架,起到连接地基、扩大基础和混凝土加固层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原有扩大基础的承载力,且通过导管可以注入注浆液体,注浆液体在脱空部位和/或基础孔隙中扩散形成网状凝固体,填补了脱空部位、地基孔隙及新‑旧结构的交界面,使新旧结构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加固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加固结构因交界面剥离而导致受力不均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518346.2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LSTM的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方法,包括:A,获取钢混组合桥面系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用训练数据集;B,利用训练数据集分别训练BP网络和LSTM网络;C,融合经步骤B训练后获得的BP网络及LSTM网络,获得BP‑LSTM预测模型;D,获取与步骤A中输入特征集相对应的实测输入向量;E,将实测输入向量预处理后输入BP‑LSTM预测模型,获得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结果。本发明结合BP网络非线性映射的优势与LSTM网络克服长时依赖问题的优势,为结构温度场及温度效应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重构及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精准,克服了传统理论计算、有限元法和现场实测带来的较高时间和经济成本问题,在结构计算、健康监测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意义。
-
-
-
-
-
-
-
-
-